成倩倩
摘要:本研究运用量性研究方式,探究大学生主观家庭背景和客观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客观背景与主观背景有相对一致性,但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客观背景中城乡及文化因素、主观背景中情感因素对学习投入影响显著。此外,经济资源不足对学习投入有激励作用,而文化资源与情感支持不足则容易产生抑制效用。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背景 学习投入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126-02
一、理论基础与实证发现
大学生在校学业表现除受自身能力及努力程度影响外,诸多外部因素也产生了重要效用,如家庭背景。受制于社会阶层束缚,背景不同学习投入特征存在差异。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为社会中下阶层向上流动提供了较大空间,但上层群体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新一轮“读书无用论”使得部分学生对待学业“消极投入”。而学习投入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對高校及学生个人发展极为重要。著名《科尔曼报告》的提出奠定了家庭背景对学习影响的重要地位,此后大量研究关注家庭的经济、文化及社会资本对学生学习表现及学业发展的影响。[1][2]
研究者试图从多种角度阐释不同家庭背景对学习行为的效用。一部分研究认为,优质资源倾向于经济背景好、社会地位高的家庭子女,背景优势阶层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学术性投入状况更优。[3][4]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经济状况越差的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由于经济和家庭压力他们更愿意投入高程度的努力,他们能力起点较低但能快速成长。[5][6]由此,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证实,但研究对学习行为及过程关注不足,且较多关注院校特征,家庭背景研究相对缺乏。研究多集中在客观背景如经济、文化及社会资本方面,主观背景少有涉及或将其作为客观背景对学业影响的中介效应进行考察分析。[7][8]此外,关于家庭背景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激励或抑制效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产生何种影响效用,主观与客观背景的影响是否具有一致性,其具体影响状况如何等相关问题有待澄清。
二、样本与变量处理
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取样山东省4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回收真实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97.5%。女生及二年级学生占绝大多数,家庭收入在3000~6000元范围内最多,父母学历以初高中为主,职业①以普通职工为主。
研究以家庭背景为自变量,分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客观背景为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地位和家庭住所。主观背景共8个题项提取主成分形成三个因子,为家庭支持、亲子交流和父母期望,Cronbach'α系数为0.783,具有良好一致性。学习投入问卷参照清华大学NSSE-China量表设计问卷,共12个题项,采用李克特1~5级计分制。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投入分两类[9],自主性学习(学生遵循学校、教师等外界要求参与课业学习等活动)和规则性学习(学生出于自身愿望,参与课程外拓展性学习活动),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72,有较高可靠性。
三、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②发现,男生家庭支持感知较高,女生父母期望觉知较高。年级越高亲子交流越少。独生子女学生较多居住在城市,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地位和学历及家庭支持和父母期望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农村或父母学历越高的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积极性也倾向于更高;亲子交流及父母期望对大学生的规则性及自主性学习均呈现正向显著性影响。在同时控制住主客观背景之后,家庭住所对自主性学习影响依然显著,亲子交流及父母期望对规则性及自主性学习依然正向显著性影响,而父母学历的影响作用变得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受到主观背景因素的影响。此外,是否独生子女对规则性学习的影响显著。
四、研究结果
本文探讨了客观家庭背景和主观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状况,有如下几个研究发现:(1)农村、父母学历高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更积极;亲子交流频繁、父母期望高的学生自主性及规则性学习均倾向于更优。此外,非独生子女规则性学习更积极。(2)客观背景与主观背景一定程度正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所感知的主观的家庭经济、文化状况、父母的关注与期望和客观的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地位及学历相互间正相关。(3)主观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影响稳定,较少受到其他因素干扰,而客观背景的效用易受主观背景等其他因素影响。父母学历对自主性学习投入的影响在加入主观因素变量后变得不显著,而亲子交流、父母期望始终稳定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课业及课外实践活动的投入程度。(4)男生家庭支持优于女生,但女生父母期望更优;年级越高亲子交流越少;独生子女父母的职业地位、学历和家庭支持及父母期望状况更优。
上述结果表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有一定 “抑制或激励”作用,这与多数研究结论相一致。此外本研究还有三点新的发现。
第一,物质背景劣势对学习投入有激励效用,而情感与文化资源支持不足将产生抑制效用。资源劣势学生会“逆风而行”,农村大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或实习弥补家庭经济支持不足,因此自主性学习投入更积极;而依据社会再生产理论,父母学历层次低,学生得以拥有的配置性资源少,参与实践类活动积极性被压抑,而缺乏精神与情感支持的学生,学习热情不被鼓舞,倾向敷衍退缩。第二,主观背景与客观背景一定程度正相关,但在对学习投入影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客观物质资源对学习投入影响作用较少,而主观情感关注与支持对学习投入有较多且稳定的积极效用。客观背景仅住所和父母的学历对学习投入有一定影响,加入主观背景因素后学历的影响变得不显著,主观背景亲子交流与父母期望始终对学习投入影响显著。第三,个体间客观背景与主观背景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由于社交需要等原因,男生感受到的来自家庭给予的支持较多;而随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父母更加意识到女性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寄予较大期望,女生经过高等教育洗礼,期望觉知也更高。随年级增长,学生更加意识到父母参与的有限性,故与父母交流变少。独生子女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感知的经济支持与情感关注优于非独生子女。
因此,本研究认为在为缩小教育分层、打破阶层固化作出努力时,注重削弱家庭经济背景效用同时关注到文化的力量,父母学历层次已然固定,但家庭可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来鼓励学习热情。此外,更应看到家庭情感关注与交流的效用,进一步调动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性,鼓励父母对子女学业发展寄予更多关心。
注释:
①父母职业地位分级参照李春玲(2005)职业声望及陈艳红(2014)社会经济地位分类方法,给被试11个职业选项归纳5类别中,分别为农民、无业、下岗;技术工人、制造业/服务业工人、个体户;律师、医生、教师、工程师等;企业/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领导或行政人员。
②由于篇幅有限,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具体统计结果未展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1]周菲,余秀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教育研究,2016(2):78-88.
[2]Harvey E.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Early Parental Employment on Children of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35(2):445-459.
[3]高峰强,石雷山,陈英敏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1):71-78.
[4]高耀,刘志民,方鹏.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在校学业表现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的調研数据[J].高教探索,2011(1):137-143.
[5]周菲.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经历[J].高等教育研究,2016(7):61-71.
[6]熊静,余秀兰.研究型大学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学习经历差异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2):46-55.
[7]Davis-Kean,P.E.The influence of Parent education and family income on child achievement:the indirect role of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the hom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5.19(2):294-304.
[8]Bethanne M.Schlee,Ann K.Mullis,Michael Shriner.Parents social and resource capital:Predictor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during early childhood[J].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09,31(2):227-234.
[9]陈娜,朱红.大学生学业参与模式对其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基于自我主导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4(2):169-76.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