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

2019-04-01 02:26邓律廷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教学

【内容摘要】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把重点放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历史语言受历史学科特点的影响需要特别注重严谨性和准确性,这是历史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传播。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语言表述能力 培养

引言

历史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重要要求。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传统的国家,不仅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典籍,还通过民间的传统节目和口口相传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述能力对延续这种历史传播传统和保留历史文化知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同时,大量的历史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大量的处事道理,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述有口头语言表述和书面语言表述两种方式。历史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融會贯通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历史知识的整理分析能力。

一、历史语言表述能力的基本要求

1.语言准确

历史学科有其客观史实,因此,历史语言表述必须坚持准确性原则,不能对历史史实的表述出现错误。首先对历史知识中特定的人名、地名和历史术语等必须进行准确的表达,不能在表述中出现错误,也不能随意改变固有的历史名称。

另外,我国古代历史中很多少数民族的称呼和平时的读音是不同的,因此,遇到这些特殊读音必须准确的用其固有读音,不能出错。例如,我国西北少数民族鲜卑族中有一支称为吐谷浑,其中,“谷”的读音是(yù),不能读作(gǔ)。学生只有把这些特殊读音读准确别人才能明白所要表达的内容,否则,就会出现表述不清的现象。

还有历史表述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对客观的历史知识进行想象和夸张,这会影响历史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是尊重历史史实的基本要求,过分的夸张和无所依据的想象都会影响他人对历史的准确理解。

最后,历史观点的表达必须在史实和客观规律及严密逻辑的推理中得出,不能出现错误的历史观点[2]。学生表述的历史观点必须准确而鲜明,模棱两可的知识总结不能成为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涉及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也必须正确。

2.逻辑严谨

历史语言表述的内容必须有内在的严密逻辑,不能出现逻辑混乱、内容杂乱、条理混乱等现象。严密的历史逻辑是要让表述的历史内容完整,层次明确清晰,内在关系清楚明确,要能清楚地表达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时间的发展规律。这些主要体现在历史的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方面。例如,《三国鼎立》一课中,提及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观点的表述不仅需要建立在对赤壁之战发生的过程有详细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对赤壁之战前后孙、刘、曹三方势力的发展变化,包括三方所占领地、人口和军事实力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进行结论的支持。

3.史论结合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考核评价和历史语言表述的重要内容。在史论结合的语言表述中不能出现历史资料和历史观点相矛盾或无密切联系的现象出现,历史论述的观点必须在大量详实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论述过程中,必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严格遵循事件的时间发展和因果关系,用历史资料证明自己的历史结论,得出科学严谨的历史观点[3]。任何一个历史结论的得出都必须基于横向、纵向、宏观、具体的历史资料,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运用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总结出自己的历史观点。例如,东晋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经济中心也开始南移,这种观点就需要大量人口经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支持,否则,这种观点就不能成立。

二、培养历史口头语言表述能力的策略

1.课堂提问

在历史课堂上课堂问答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会有很多历史事件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本上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述,这可以锻炼学生根据文本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整理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能力,这种方式既可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4]。同时,不同的历史知识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复述方式,要做到繁简得当、逻辑严密、清晰明了。这需要学生在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例如,在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的复述中,学生首先要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争双方的将领及军队人数等信息,然后详细复述战事的过程,最后表述战争的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对双方的影响。其中,战争的结果对前秦和东晋两方的影响是需要重点分析表述的。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复述,帮助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区分,并强化记忆。例如,历史中和各个朝代名称重复的国家其名称的不同,像秦朝和秦国,汉朝和汉国等的区别,还有半殖民地与殖民地的不同。这些概念的明确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解。

2.小组讨论

对材料和案例等的历史表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出自己所了解历史知识的错误或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的讨论、分析学习中去。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前要提出适合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去收集相应的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历史观点,方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进行互相交流。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做出总结,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

3.讲述历史故事

故事的本意就是指曾经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故事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以历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史知识的范本。因此,让学生讲历史故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重要方式。历史故事要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且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必须是真实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历史故事的构思也要符合基本的自然规律。一次的历史故事活动最好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讲历史故事的同时了解同一历史主题的不同侧面。另外,历史故事也不宜太过复杂。

三、培养历史书面语言表述能力的策略

1.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后作业中看出学生书面语言表述能力的水平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仔细考量,把各方面考核因素考虑其中,再布置相应的历史作业。其中,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给学生布置搜集历史信息、整理和分析的作业。例如,八年级《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知识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我国被侵略和反抗的过程及所签订的条约按时间的顺序做成表格,对具体的时间、特点等详细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2.历史小论文

教师可以提出适合初中生写成小论文的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分析等主题,让学生以自己的历史信息收集和分析等方式写成小论文,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初中生的知识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写小论文前,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论文写作方法,对要写的主题也可以进行初步的分析指导。

3.影视观后感

现在有大量的历史纪录片和影视剧,教师可以找出与历史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观看,并写出观后感。让学生在影视剧营造的气氛中加强对历史的理解,通过书写观后感强化这种感受与理解。

结束语

历史知识的表述是一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历史知识表述可以锻炼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概括能力,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在历史知识的表述过程中达到锻炼,因此,提高初中生语言表述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黄新春.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 2017(10):79.

[2]丁云龙.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探析[J].开心素质教育, 2016(12):31.

[3]李春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以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例[J].学周刊, 2017(6):227-228.

[4]徐康.浅谈初中历史课前演讲的实施[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6(9):43-45.

作者简介:邓律廷(1981.8-),男,汉族,广东高要人,办公室主任兼德育主任,中学历史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学.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真光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