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老年病人直肠脱垂疗效观察

2019-04-01 07:19鞠宗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柱状老年病肛门

鞠宗泽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 441500

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是指直肠的肠壁部分或全部向下移位,俗称脱肛,其为肛肠外科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1]。直肠脱垂的易患人群多为中老年女性和年龄较小的儿童。在60年代初,直肠脱垂的发病率极高,据可靠资料表明,因该病而住院的病人数量占住院病人数的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直肠脱垂的发病率开始逐步下降,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患该病人数仅占住院病人数的2‰[2]。一旦直肠反复脱出,就会损伤会阴部神经导致病人出现肛门失禁的症状,甚至引发直肠肠壁的出血、溃疡和坏死情况,发展到后期,必须以手术治疗。治疗老年病人直肠脱垂的方法很多,如黏膜下点状注射法、内服中药等,但这些方法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经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于老年病人的手术方式,其具有创口小、危险系数低、复发率低等优点。我院在老年病人直肠脱垂治疗过程当中,使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进行治疗,远期疗效理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老年直肠脱垂病人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71~85岁,平均年龄(73.42±5.6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4±2.3)年;脱出肠管长度为6~14cm,平均脱出肠管长度(7.4±2.5)cm。研究组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69~81岁,平均年龄 (74.23±5.6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 (7.8±5.1)年,脱出肠管长度为7~13cm,平均脱出肠管长度(7.8±1.2)cm。两组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两组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纳入标准,且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病人在术前3d均进行常规肠道准备,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灌肠清洁。病人接受常规肛门局部消毒清洁,医护人员辅助病人腹部用力,使体内腹压增大,直肠黏膜脱出。随后以0.9%氯化钠溶液冲洗病人脱出的直肠黏膜。术前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骶管麻醉。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如经会阴或经腹的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或 Dekirmes 手术。研究组病人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即病人采取仰卧姿势,抬高、外展双腿,放于腿架上,将臀部移到床边,使会阴最大限度的暴露,对腰俞穴进行麻醉。病人在进行充分扩肛后,对直肠下段进行清洗,对直肠黏膜线上12点位使用有齿钳钳夹齿合拢过于松弛的直肠,利用肠线围绕直肠以柱状缝合方式进行缝合缩窄,医生从下向上取截石位3点、9点、12点进行缝合,始终保持间距在1cm左右,高度维持在稍长于前突囊袋顶部。使用消痔灵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6175)对缝合点周围直肠黏膜下截石位 9点进行点状注射,保持注射液总量在20ml以下,保持20ml/次。手术结束后,将病人的直肠黏膜送回体内,并用手指将药液浸润的注射部位均匀轻揉涂抹。术后,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在1~3d内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其术后出现感染。术后2d可尝试进用流质饮食,无不良反应出现可正常饮食,第1次排便应辅以润肠通便药,保持大便通畅。第一次排便1~5d内,保持三定灌肠(即定时间、定水量、定水温),便后应常规换药,即可以在直肠内置入1枚消炎栓。同时,告知病人需口服整脾胃补中益气丸,补气培阳,3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效果明显,病情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症状有所减轻,直肠脱垂症状逐步恢复;无效:治疗后直肠脱垂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对比分析肛门功能方面,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排便感觉、肛门控制力、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等肛门功能指标的优良率。排便感觉指患者排便时对体内直肠的刺激而产生的感受;肛门控制力是人体对肛门括约肌的控制力;排便次数是指患者在1d内排便的次数;排便时间是指患者在1d中排便的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比较 两者肛门功能对比,研究组病人的肛门功能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表2 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比较〔n(%)〕

直肠脱垂是肛肠科比较严重的一类疾病,脱出、便秘、肛门坠胀、排便不畅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3]。发病学说在直肠脱垂方面有两个,一是滑动性疝学说,另一个是肠套叠学说[4]。部分学者认为经会阴或后天经腹的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或Dekirmes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是比较有效的方式。经会阴手术或腹修补的复发率较低,仅在2%~9%之间, 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且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慢,病死率高,这两种方式不适合老年病人。本院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 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人的创伤小,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且手术比较简单,能减轻病人开腹手术的痛苦,提高总预后;(2)术后二次复发率低,且不易发生并发症;(3)采用平行线形式以三组缝扎线缝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直肠黏膜,术后直肠狭窄的现象几乎不存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老年病人直肠脱垂的主要方法[5]。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的手术原理是以肠线缝合方式在直肠腔道内形成三个瘢痕性支柱构成柱状框架,对直肠进行支撑,同时起到粘连作用,防止直肠再次向下脱垂。该术能够固定直肠脱垂部分及其周围组织,使直肠壶腹逐步恢复其正常功能[6]。柱状缝合术能够有效缩窄出现扩大情况的直肠壶腹,避免距直肠壶腹较近的直肠脱垂进入,也能防止其本身滑脱。柱状缝合的直肠较远端恢复到齿状线水平,直肠黏膜能够有效固定在肠壁上,防止其脱垂于肛门外。另外,肛门外括约肌与肛提肌再次重组,肛门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本文表明,研究组应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疗效显著,有效率高达95.0%,且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老年病人直肠脱垂,主要是因为肛门括约肌的过度松弛,如果使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远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手术风险大,并不适合老年病人病情的治疗 。本院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可使坏死部分脱离形成点片状瘢痕并逐渐粘连,使直肠黏膜及其下层的肌层逐步固定,进而使直肠黏膜逐步短缩,肠腔恢复正常窄度,直肠肠套不易发生重叠、脱出 。本文结果表明,研究组病人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病人的康复水平,缓解直肠脱垂的临床症状,降低老年病人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应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老年病人直肠脱垂效果更佳,能够逐步恢复老年病人的肛门功能等机体功能,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柱状老年病肛门
硅片上集成高介电调谐率的柱状纳米晶BaTiO3铁电薄膜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Joseph F. Engelberger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基于彩色滤光片柱状隔垫物高度的液晶滴下工艺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一种柱状金属物质量检测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