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开展编辑出版研究的调查分析

2019-04-01 05:42占莉娟胡小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出版单位发文

■占莉娟 方 卿 胡小洋

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4300722)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4300623)《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430065

期刊编辑开展编辑出版研究,是编辑学者化的重要内涵,它有利于编辑了解期刊出版规律及现象,促使编辑深入思考并解决办刊实践问题;有利于提升其与科研工作者(作者/读者)平等对话的科研自信,对编辑的职业成长及期刊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早在1988年,王英志[1]谈到编辑除了要对所负责学科知识进行研究外,还应熟悉、钻研编辑学知识,从事编辑学研究。这一观点得到后续研究者的普遍认同,例如:单秀枝[2]认为要办好科技期刊,必须要求编辑掌握编辑知识和技术,研究编辑工作规律,成为编辑学的学者;刘英[3]提出编辑要成为一名编辑学家,熟悉编辑工作的全过程,精通编辑业务等。

已有研究通过讨论编辑发文情况反映编辑开展编辑出版研究的情况。有的学者界定地区范围后进行讨论,例如:丁佐奇[4]统计了2013—2015年长三角区域的作者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发表编辑学论文的情况;周海鹰等[5]统计分析了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的论文发表情况。有的学者界定期刊类型后展开讨论,例如:邓磊等[6]统计了肿瘤学期刊编辑人员发表论文的情况;代艳玲等[7]讨论了煤炭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发表编辑出版专业文章的情况。有的学者界定论文具体主题进行统计分析,如陈燕等[8]将论文主题或篇名界定为“科技期刊编辑”,讨论高发文作者及主题。还有的学者直接分析编辑出版类个刊的发文情况,如探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9]、《编辑学报》[10]、《编辑之友》[11]的发文作者(主要是编辑)情况。但是,这些研究主要分析局部范围内编辑开展编辑出版研究的特征,且主要运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进行文献检索或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以编辑出版专业所属学科的48种专业期刊上学术期刊编辑发表的编辑出版研究论文(以下简称“目标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展示、内容分析等方法描绘期刊编辑近年在编辑出版领域研究的概貌,并结合概貌特点提出提升编辑出版研究能力的建议,以期促使我国期刊编辑的编辑出版研究水平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升编辑队伍的学术素养,最终实现学术期刊的长足发展。

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本研究以CNKI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年报》)的信息与新闻传播类(编辑出版专业归属到该学科大类)46种专业期刊和暂未被纳入《年报》的2种专业期刊(《新媒体研究》与《学报编辑论丛》)2015—2017年间发表的全部论文作为研究样本的筛选源。

在2015—2017年的时间窗口下,对每种样本期刊的CNKI数据进行检索(以保证查全率),对作者单位(必须为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和研究内容(必须为编辑出版领域相关研究)逐一进行人工筛查,剔除非论文类的信息,如更正说明、投稿指南、征稿启事及稿约等,共搜集到来自32种期刊(另外16种期刊没有目标论文)的有效研究论文2599篇。

利用CiteSpace V(5.2.R2版本)软件进行数据深度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参数变量均为常规设置。

2 结果分析

2.1 研究产出数量分析

本研究所阐述的研究产出是指编辑在样本期刊上发表编辑出版研究论文的数量。统计显示,相对于我国庞大的编辑群体而言,2015—2017年编辑目标研究产出数量相对较少,各年度的研究产出数量依次为893、884、822篇,年均仅866.33篇。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期刊认定名单,我国共有6449种学术期刊(第一批5756种[12],第二批693种[13]),平均约7种期刊的编辑目标论文年产出量为1篇(6449/866.33=7.44)。可见,仍有大量期刊编辑未开展编辑出版研究或暂未将研究内容转化为学术论文,这既可能是编辑投入研究不足,也可能是开展研究意愿不高所致。

研究产出不仅少,而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仔细分析核心期刊[包括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与非核心期刊2015—2017年的研究产出发现,核心期刊刊载的研究产出数量逐年下降(2015年610篇、2016年593篇、2017年539篇),非核心期刊基本持平(2015年283篇、2016年291篇、2017年283篇)。可见,目标论文产出总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核心期刊产出量的降低。核心期刊产出量降低的具体原因还需深入调研,但在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有利于核心期刊的背景下,核心期刊目标论文的产出量却持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核心期刊刊载目标论文的要求与标准在上升。

2.2 载文期刊分析

编辑研究成果的刊载期刊高度集中于几种刊物(图1)。在32种刊物中,3年总发文量超过200篇的期刊仅有5种(核心期刊3种,非核心期刊2种),占比15.63%;其余样本期刊的发文量皆在100篇以下,占比84.37%。

仔细分析发现,部分专注出版的期刊目标论文发文量少,而侧重于传播研究的期刊发文量多,当然,这与各期刊栏目设置与选题取向密切相关,但也意味着,编辑选择发文期刊时,不宜只关注出版研究的期刊,忽视传播研究的期刊。例如,在核心期刊序列中,《传媒》(32篇)的目标论文数量高于《编辑学刊》(15篇)及《现代出版》(7篇);在全部期刊序列中,《传播与版权》(293篇)的目标论文数量显著高于《现代出版》(7篇)及《中国编辑》(38篇)。当然涉及原因还有许多,如刊期、用稿标准等,但这些数据的显著差异至少表明,编辑在部分传播研究类期刊成功发文的概率高于出版研究类期刊。

2.3 核心研究人员及其合作关系分析

据此统计出,2015—2017年样本期刊的核心作者共597名,分析其合作关系图(图2)发现:(1)大多高发文的作者节点多处于合作网络中。例如,刘雪立与付中静,蔡斐与李明敏,王淑华与肖骏,丁佐奇与郑晓南,向政、段桂花与段为杰,辛亮、黄雅意与黄锋等;仅少数高发文作者是独自发文,例如,冷怀明、徐会永、湛江等。(2)同一个合作网络中的作者多属于同一个出版机构。如刘雪立与付中静同属于新乡医学院期刊社、蔡斐与李明敏同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传媒集团、王淑华与肖骏同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编辑部等,而跨出版机构合作发文的情况非常少见。

2.4 核心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分析

核心发文机构分布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样本论文涉及主要发文机构286家,分析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表1)发现:在10家研究机构中,8家属于高校,1家是学(协)会,1家是研究院(所)。可见,核心发文机构主要为高校。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不完全一致,如丁佐奇[4]通过调查发现长三角地区的高发文机构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所。

图1 2015—2017年样本期刊目标论文的发文量

图2 2015—2017年样本期刊目标论文的作者合作关系

表1 发文量排序前10位的研究机构

值得提及的是,高发文机构节点呈现相对稀疏、独立的特点(图3),尤其是突出的机构节点,表明高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例如,除了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与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眼科新进展》编辑部(两者实属一个单位)之间有强烈关联外,图3中突出的节点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江苏大学杂志社、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中国科学》杂志社等皆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这与上述作者发文合作多为同一个出版单位的结论一致。

图3 2015—2017年核心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

2.5 研究热点分析

笔者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共获得六大聚类,这六大聚类体现了期刊编辑近三年的编辑出版研究热点(图4)。按聚类规模大小排名前6的聚类依次是0#“科技期刊”聚类、1#“微信公众平台”聚类、2#“新媒体”聚类、3#“高校学报”聚类、4#“期刊”聚类、5#“医学期刊”聚类,每个聚类对应的核心关键词集合见表2。通过各聚类的关键词集合和各聚类下的原始文献内容(内容分析)可以分析出各聚类关注的主要话题,以规模最大的0#“科技期刊”聚类为例进行分析。0#聚类下有31个关键词,分析这31个关键词发现,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控制,主要的聚类关键词有同行评议、质量控制、学术质量、审稿、初审、组稿、审稿效率等。质量控制是办刊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期刊建设的核心内容。例如,彭芳等[15]讨论了我国学术期刊实现有效同行评议的“四部曲”,以控制期刊稿件质量。(2)影响力提升,尤其是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主要的聚类关键词有国际影响力、期刊国际化、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品牌建设等。该主题是当前国家高度关注的话题,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巨额投资可见一斑。2016年7月该计划启动第二期,

资助165种期刊,资助金额超过3亿人民币[16]。该计划是中国迄今为止对科技期刊资助力度最大、目标国际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专项支持项目[17]。这一因素是该主题成为热点的重要原因之一。(3)办刊队伍培养,主要的聚类关键词有编辑、责任编辑、工匠精神、主编、编委会、审稿专家、素质、科技期刊编辑等。期刊办刊队伍是决定学术期刊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学术期刊业界讨论的常青话题。尤其是媒体融合的发展,引起期刊界对编辑人才队伍培养的再思考。例如,何洪英等[18]专门讨论了媒体融合趋势下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图4 2015—2017年样本期刊目标论文关键词的共现-聚类

序号聚类标签聚类关键词0#科技期刊(31个关键词)大数据、编辑、科技期刊编辑、科技期刊、审稿效率、初审、国际化、质量控制、审稿、工匠精神、品牌建设、学术质量、同行评议、江苏省、作者、主编、责任编辑、素质、组稿、学术影响力、途径、审稿专家、评价指标、编委会、英文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学、期刊评价、国际影响力、中文科技期刊、期刊国际化、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1#微信公众号(29个关键词)英文期刊、应用、应对策略、定位、微信公众平台、现状、运营模式、策略、开放存取、发展、问题、对策、影响力、约稿、优先数字出版、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术不端、实践、微信、数据库、“互联网+”、医学、特色化、传播、期刊网站、编辑素质、移动互联网、统计分析、编校质量2#新媒体(28个关键词)服务、XML、学术传播、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专业化、全民阅读、《中国中药杂志》、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数字出版、全媒体出版、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学术评价、体制改革、转型发展、融合、供给侧改革、传统出版、高校科技期刊、内容建设、品牌、DOI、出版模式、高校学术期刊、互联网+3#高校学报(27个关键词)青年编辑、高校学报、数字化、编辑能力、期刊质量、科技学术期刊、学报、微信平台、期刊品牌、编辑工作、信息化、职业素养、高校、人才培养、编辑出版、改革、发展策略、学科建设、期刊影响力、大数据时代、继续教育、假冒网站、素养、学术期刊编辑、学报编辑、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4#期刊(22个关键词)传统期刊、开放获取、创新、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杂志社、期刊发展、数字时代、学术会议、SCI、编辑部、集群化、同行评审、编辑团队、报刊、新媒体融合、编辑力、办刊模式、出版、数字化出版、期刊社、审稿人5#医学期刊(18个关键词)医学期刊、参考文献、规范化、建议、学术论文、科技论文、科技名词、医学论文、编辑审稿、原因分析、编辑加工、著作权、CNKI、引文、出版伦理、校对、英文摘要、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借助内容分析法分析其他聚类下的关键词集合和原始文献发现,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媒介融合、全媒体出版、DOI、XML等新型的数字出版话题也属于聚类规模较大的1#或2#聚类群体;编辑加工、规范化、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等具体的编辑加工主题属于聚类规模相对较小的5#聚类群体。可见,编辑在编辑出版领域的相关研究中除高度关注的期刊质量、影响力及期刊队伍建设(0#)问题外,也十分关注微信、知识服务、“互联网+”出版等数字出版新话题,对编辑加工规范等传统微观层面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

3 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2599篇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近3年的编辑出版学研究热点呈现如下特点及规律:(1)发文总量小,人均产出量较低;(2)编辑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逐年递减,核心期刊发文难度逐年增加;(3)部分侧重于传播研究的期刊目标论文数量远超过部分专注于编辑出版研究的期刊;(4)核心作者多处于合作网络中,且多为同一出版单位的内部合作;(5)核心发文机构高度集中在高校,机构间的合作研究少;(6)目标论文主题主要集中于期刊质量、影响力提升及办刊队伍培养,其次是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话题。

这些特点及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期刊编辑开展编辑出版研究存在下述问题:(1)成果数量有限,整体研究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2)研究者规模小,发文机构集中在少数单位,大量编辑和机构没有或很少涉足相关研究;(3)关注编辑出版研究的刊物较少,刊载能力有限;(4)研究主题多集中在实践中的热点选题,而编辑出版理论研究选题相对较少。其中,提升编辑的编辑出版研究水平,扩大编辑出版研究者的规模是最为基础、核心的问题。笔者就此核心问题,结合目前编辑出版研究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更多的编辑开展编辑出版研究,提升其编辑出版研究水平。达到这一预期的途径主要有3个层面:(1)继续教育培训;(2)出版单位对编辑出版研究能力的重视与支持;(3)编辑的个人自学。本研究将从这3个层面展开对策探讨。

3.1 针对性地组织编辑出版学研究的培训

学术期刊编辑发文总量低,尤其是在核心期刊的发文量走低趋势明显,其中的原因可能与编辑学科背景缺失有较大的关系。编辑多为其他专业出身,缺乏编辑出版专业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的学习,没有编辑出版专业教师的指导。因此,参加培训成为提升其编辑出版研究能力的重要路径。编辑行业历年来重视培训,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新出政发〔2010〕10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继续教育不得少于72学时,正因如此,编辑行业培训可谓琳琅满目,但效果差强人意[19],对编辑出版研究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建议从以下方面提升效果。

(1) 增加编辑出版学论文撰写的培训。统计显示,目标期刊发文热点集中于期刊质量、影响力、办刊队伍建设及新媒体融合,它们也是期刊界培训关注的话题,例如,针对期刊质量控制主题每两年有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针对新媒体融合主题每年有出版融合创新编辑研修班,但是,编辑发文量并没有逐年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专门针对编辑出版学论文撰写的指导与培训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还是行业学(协)会组织的培训,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较少专门针对编辑出版研究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因此,编辑同行常出现此类现象,“会撰写本专业文章,但不会写编辑出版领域的文章”“能够深度参与实践并攻破实践难题,但不会提炼普遍规律升华为论文”。开展编辑出版学论文撰写普遍规律的指导,如选题方法与路径、行文架构的方法和研究范式等,有利于改善此类现象,弥补编辑在编辑出版专业背景上的缺失,提升编辑出版研究水平,推进编辑出版研究进程。

(2) 依托资源特色,开展差异化的编辑出版研究培训。加大编辑出版研究的培训力度,不宜盲目地同质化扎堆。行业组织作为培训的主体,应根据自己的资源特长与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编辑出版研究的培训。例如,高校期刊的各类协会,可邀请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进行编辑出版专业理论及研究方法指导,提升编辑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且统计结果显示高发文作者主要集中在高校,高校期刊的相关协会可组织他们传授研究经验,因为他们有着编辑的共性,其经验更易被同行借鉴。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旗下的期刊协会,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英文科技期刊会员,例如,Light:Science&Application等,与国际著名出版商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可邀请他们或国际出版商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学术出版理念、出版流程及出版模式,不仅可开阔编辑的办刊思路,而且能促使其反思产生新的观点,推进编辑出版研究的深入挖掘。

3.2 多途径提升出版单位对编辑出版研究能力的重视程度

出版单位(主要指编辑部)是与编辑联系最为紧密的、最易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然而,出版单位高度关注编辑具体的期刊工作能力,但对编辑的编辑出版研究能力关注度却不尽理想。例如,出版单位招聘编辑的必要条件是对应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一般没有显性指标来考核其是否了解学术出版规律。甚至有的出版单位管理者认为,撰写编辑出版领域论文是个人的事情,持有“写论文耽误时间,与工作是矛盾的”的不合理想法[20]。

改善不合理想法,提升出版单位对编辑出版研究能力的重视程度,建议从以下途径着手:(1)强化编辑的编辑出版研究能力对期刊工作的具体能力乃至期刊影响力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表现相对隐性,不仅要在理论层面进行论证,如有研究证明,“发表编辑学论文较多、编辑学研究水平较高的编辑部,其期刊相关评价指标均优于发文较少的编辑部的期刊”[21],还应大力宣传同行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增强理论观点的说服力。本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高发文作者来自高影响力的期刊,如蔡斐、丁佐奇分别来自中国百种杰出期刊《航空学报》和SCI收录的中文期刊《中国天然药物》;高发文作者所属机构的期刊影响力突出,例如,发文量排名第1的新乡医学院期刊社/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其主办机构(新乡医学院)并非985、211名校,但是该社3种期刊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其中2种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加大此类案例的宣传力度,让出版单位认同编辑开展编辑出版研究的重要性,认同编辑不宜仅停留在“编辑加工匠”的观念。(2)相关管理部门在各类期刊评优活动中,加大对出版单位编辑出版研究成果的评价权重,提高出版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以促使编辑开展编辑出版研究。

3.3 主动成立或加入编辑出版研究的合作团队

科研合作是编辑科研能力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提高科研产出的数量,而且能够显著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22]。本研究的调查分析也发现,高发文作者多处于合作网络中。

编辑需要成立科研团队的迫切性还表现在:编辑作为特殊的编辑出版研究者,没有经过严格的编辑出版专业训练,缺乏学科理论背景、研究方法等支撑,更需要团队合作带动个人成长。科研合作是培养年轻科研工作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22],编辑作为编辑出版领域的初步研究者,应主动寻求团队合作,共同学习,避免单打独斗,加快自己在此领域的成长速度。

合作宜从本单位开始。数据分析发现,高发文作者多处于同一个出版单位。一旦出版单位形成编辑出版研究的氛围,对编辑将产生强烈的感染与带动作用。以《眼科新进展》编辑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文为例(以第一作者计算),由2005年的2人增至2018年的11人。当然,若出版单位青年编辑少,可考虑同地理区域的其他编辑,便于当面沟通与交流。在选择团队成员时,宜重点考查其在编辑出版领域学术研究的需求、意愿与研究能力;在团队合作形式上,既能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小组合作,也能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成兴趣小组,分不同角度对某个专题开展深入的系统性研究。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出版单位发文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人工智能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未来研究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关于印发《出版单位变更资本结构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