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下小切口经心尖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2019-04-01 08:21刘建国崔传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肋间胸骨心尖

张 冲 何 飞 李 迎 刘建国 崔传玉

(徐州市儿童医院心外科,徐州 221000)

经过多年发展,经胸小切口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已取得良好疗效[1]。传统微创封堵采用胸骨左缘肋间切口,穿刺肺动脉前壁完成封堵,若出现封堵器移位、脱落、心包积液等,需要中转开胸,且肋间切口易对女性患儿乳腺组织造成损伤[2]。2016年7月起,我科开始采用胸骨下小切口,穿刺右心尖,从右心室-肺动脉-PDA路径进行PDA封堵,至2017年5月治疗11例3岁以下小儿,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女性患儿的乳腺组织也得到有效保护,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6.6~32(17.0±8.7)月,体重7.5~14(9.4±2.0)kg。均有气促、多汗、乏力。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PDA,未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术前CTA再次测量主动脉与肺动脉间异常血管通道,长管型10例,漏斗型1例,无主动脉缩窄。术前胸片提示心脏外形不同程度扩大,11例左心房、室增大,10例肺动脉增宽。

参考中国专家共识[3],入选标准:①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②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③合并轻~中度左房室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排除标准:①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②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肺血管总阻力>14 Wood单位;③依赖PDA存活。

1.2 方法

仰卧位,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置入食道超声探头进一步明确PDA的位置、大小、形状。以PDA肺动脉端直径处彩色血流束的宽度为准,术中测量PDA直径3~7(4.2±1.2)mm。根据中国专家共识[3],选择比PDA最窄处内径大3~6 mm的PDA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国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3770627号),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的蘑菇形结构,具有自膨胀性,可收在管内,送入心脏后,推出即可恢复原状,固定在缺损位置。封堵器内部有高分子聚酯纤维膜,能够阻挡血液]。

静脉注射肝素1 mg/kg,胸骨下段剑突区正中纵切口1~2 cm,切开并悬吊心包,暴露右心室。在TEE引导下,根据彩色多普勒判断肺动脉开口处血流方向,以示指在右心尖表面轻压,选择与肺动脉血流方向重合的区域为穿刺点,同时避开冠状动脉。以5-0普理灵线做荷包缝合,血管鞘穿刺荷包处(图1),穿透右室壁后退出针芯,沿针芯置入引导钢丝,在TEE引导下使其通过肺动脉瓣到达PDA处,并进入降主动脉侧(图2)。用稀肝素盐水(每100 ml生理盐水加0.1 ml肝素钠)反复冲洗输送装置及封堵器。撤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输送鞘管并穿过PDA至降主动脉侧。在降主动脉内释放左侧伞,待左侧伞完全打开后,回拉封堵器紧贴主动脉壁。在PDA内释放封堵器腰部。封堵器完全打开后,TEE仔细观察封堵器形状良好(图3),大动脉水平分流消失,反复推拉封堵伞无移位,固定良好,不影响降主动脉及左肺动脉血流,即可撤出输送器,撤出输送鞘管,结扎荷包线,仔细止血,逐层缝合。如果置入位置不合适或封堵后有残余分流,可收回封堵器,重新调整位置或更换封堵器后再释放。缝合切口(图4)。意识清醒后即可脱离呼吸机。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天,口服阿司匹林3 mg/kg 3个月。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正常即可出院。出院后1、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

图1 TEE引导下血管鞘穿刺右心尖 图2 TEE引导下置入输送系统,建立轨道图3 TEE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并测量封堵效果 图4 胸骨下小切口

2 结果

全组11例,手术时间45~150(74.5±29.7)min,无输血,无死亡,无封堵器脱落,无明显残余分流,均封堵成功。手术指标见表1。术后1周均复查超声心动图,无医源性左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狭窄。1例(例1)一过性血小板降低,术后当天血小板正常(149×109/L),术后第5天血小板降至71×109/L,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及输注血小板,并停用肝素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术后7天复查正常。随访18~28(23.2±3.8)月,均行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未见封堵器脱落移位、残余分流或梗阻、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磨蚀等并发症,心肺功能及生长发育均正常。

表1 11例临床资料

3 讨论

开胸手术治疗PDA效果理想,但创伤较大,致命性大出血、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时有发生[4]。放射线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受年龄、体重、血管条件等限制,且对患者及术者存在辐射,增加患恶性肿瘤的潜在风险[5]。因为婴幼儿的股动脉细小,无法置入输送器,放射线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不适于婴幼儿。

传统经胸微创封堵选用第2或第3肋间3~5 cm切口作为封堵入路[6],手术过程中若出现封堵器移位、脱落等问题,需要重新在胸骨做切口并锯开胸骨,进行急救。且肋间切口易对女性患儿乳腺组织造成损伤,不够美观。

我们采用胸骨下纵切口经心尖途径行PDA封堵,可在婴幼儿(体重<15 kg)食道超声探头下完成。此路径的优势在于:①胸骨下纵切口,保证手术安全性,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可直接沿切口向上做开胸手术,相比肋间切口封堵术,能够节约抢救时间;②不需要完全锯开胸骨,减少出血和术后并发症;③避开乳腺组织,更美观;④从心尖路径穿刺,建立右心尖-肺动脉-PDA轨道,路径几乎与PDA平行,更利于封堵器释放;⑤相较于肋间切口的路径直接穿刺肺动脉,此路径视野更好,且心尖部位室壁较厚,降低了穿刺风险。

手术的难点是穿刺位置的选择,需要术者在术前根据超声、CT做出预判断。术中结合食道超声,选择与肺动脉血流方向在同一直线的区域作为穿刺点,以减少鞘管在心脏内的输送路径,更易建立轨道,达到病变位置。

本组11例中1例5 mm缺损,置入腰部直径12 mm的封堵器后出现一过性血小板降低。文献[7~9]报道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有研究者认为是因为封堵器过大、血小板聚集在封堵器的聚酯纤维膜上而造成损耗,有研究者认为血小板减少与红细胞机械性破坏有关。我们分析本例情况,认为可能是因为封堵器选择偏大,封堵器在主动脉内占据体积较大,与血液接触面积大,当高速血流通过时,红细胞受到机械性破坏,引起溶血所致血红蛋白尿伴发血小板降低。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及输注血小板,并停用肝素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血小板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另外,为保证封堵器的稳定性与封堵效果,通常会选择大号封堵器,但对于角度较大的PDA,封堵器的腰部会直接释放在左肺动脉内,造成左肺动脉狭窄。故封堵器的选择一定要综合考虑主动脉、肺动脉、PDA角度等多重因素。

本组住院时间从入院第1天起算,包含了等待手术时间,未能充分展现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胸骨下纵切口经心尖小儿PDA封堵术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微创的选择。

综上所述,胸骨下纵切口经心尖封堵小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胸骨下纵切口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手术过程中轨道建立,同时避免对乳腺组织的损伤,相较于肋间切口瘢痕更加隐蔽,提高了手术的美容性。

猜你喜欢
肋间胸骨心尖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欢乐过大年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甜蜜养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