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提问,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師生交流。教师通过提问,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技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68-02
引 言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好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开端。”但是作为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问题的设计恰恰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的思维品质。教师的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一、把握尺度,问得恰到好处
1.对教材内容的提问要有深度
教师的提问应逐渐深入,带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的空间。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有时在大脑里留下的印象不深。读书没有疑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内涵,体会不到课文中的“精华”之处,“长进”也就不大。教学中,教师要就其授课内容设计出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高质量、有深度的问题。
2.解决授课问题时要有梯度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问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太难,要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在教学实践中,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问,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不要凭印象提问。
3.了解课堂提问时涉及的范围要有广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在某一局部不断提问,有的地方只讲不问,问题的覆盖面一定要广。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多种思维指向、多种思维途径、多种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探寻多种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4.掌握好发问频率就是掌握好提问密度
如果一节课是45分钟,提问达几十次,密度就有些大了。按照规律,问题提出后,一般情况下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时间不能都由提问占据。一堂课超密度地提问,会造成学生听课不连贯,学习质量受到冲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的与要求,力求少而精,力戒“满堂问”。
5.教师提问的切入点要精准
教师教学提问时的角度应因目标有一定的区别,就某一问题发问的切入点要精准,问题要在教师最想问的时候、最值得问的地方提出来,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又能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授课中如果随意提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意义的。
二、规避提问误区,遵守提问规律
1.不给学生思考时间
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就马上让学生作答,一个学生答不上来又叫一个,有时甚至叫上几个。这看似在节省时间,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学生没经过思考就回答,即便回答上来,其质量也可想而知。这种做法不符合认知规律。
2.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讨论
学生讨论后,答案很容易在书上找到。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追求形式,并没有真正地从教学目的出发。针对这种做法,所提问题本身应该要有一定的含金量,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和讨论的积极性。
3.不让学生说完
教师提问后,一旦发现学生回答错误便马上制止,这种做法不科学。尽管学生的思路不对,但也应该让他们说完,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路,然后再予以纠正。如此才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增强学生的判断力。
4.提出问题后善于自答
自问自答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一种方式,但呈现多了就是问题。这是因为一旦学生发现教师的这种习惯,就容易产生依赖而不主动用脑思考。与此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教师对他们不信任的感觉。
5.习惯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一位教育家说过,“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教师有时为了节省时间,习惯提问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回答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教师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极大地挫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
6.提问后缺少相应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提问能帮助学生学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此来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此过程中,评价尤为重要。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通常做法是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简单的判定或一定程度的鼓励,很少对学生回答对与错的因果予以评价。缺少这样的评价,无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心智,弱化了提问的作用[1]。
三、恰当运用,掌握提问类别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缺少艺术性,通常使用“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语言。有的教师的提问不在学生的学习知识范围内,由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提出的问题过难,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一定要根据所提问题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类别进行课堂提问。
1.依据提问水平分类
美国教育家特尼创设了“布卢姆—特尼”提问设计模式。在这种设计模式中,教学提问被分成由低到高的六个层次水平:知识(回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
(1)理解水平的提问。这类水平的提问可以用来确定学生是否记住先前所学,帮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弄清它们的含义。学习定义、公式、定理时,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只需从记忆中提取材料,就可以回答此类问题。
(2)应用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在理科教学中常常被使用,如利用加法学习乘法,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对问题进行分类、选择、判断以确定答案,用来考查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讲授新课、练习中使用此种提问。
(3)分析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可以用来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前因后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性思维。
(4)综合水平提问。这类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的方法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这种提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5)评价水平提问。这类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材料内容的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
2.根据学科知识内容分类
(1)总分式提问。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回答诸条小问题后再探索大问题。其特点是“以大引小,从小到大”,具有纲举目张的效果。
(2)台阶式提问。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新天地,又称递进式提问。
(3)连环式提问。它又称追问,是指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此类提问对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插入式提问。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暂时中断提问思路、主线而插入一个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提问。这需要教师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结 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遵守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既要掌握好难易尺度,讲究科学性,还要生动、新颖、别致,讲究趣味性;既要因势利导,善于启发,讲究灵活性,还要因材施教,正确评价,讲究针对性,从而真正实现为学生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成少华.课堂教学提问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2009(01):29-30.
作者简介:张文(1986.10—),女,辽宁营口人,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