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说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能充分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正是契合这个理念而产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也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探究教学的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对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學;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11-02
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好的效果。相关教学实践可以证明,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自我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使数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1.弥补和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
小学数学所教授的是比较基础的知识,但一些知识对小学生而言同样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依旧沿用过去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完全照着课本来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导致小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理论知识的长期熏陶下很难发现自身的价值,长此以往,对自己也会失去信心。探究式教学法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自我价值,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2.优化数学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走出来,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教师明确自己引导者的身份,不再过多干预学生的知识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优化和丰富教学模式,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探索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趣味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确保趣味性,充分考虑所教授的是一群还没有长大的小学生。他们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对自己不懂的知识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内容要多样化、有趣味,探究的知识点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1]。
2.操作性
教学内容要简单、易操作。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还没有完全发展,教学内容如果难度大、不容易操作,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相比之下,学生对一些直观性强、具体且在自己操作范围内的教学内容感兴趣,这样的内容也符合小学生探究学习的需求。数学教学中,学生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一切听从教师的安排来学习。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进而凸显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
三、完善探究形式,丰富探究活动
1.构建实际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教师单纯地讲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反而会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趣,产生抵触数学学习的情绪。因此,数学教师利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如教学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的生活实际问题构建课堂教学情境。
2.倡导合作探究,增强创新实践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中,可以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互相交流意见的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避免片面地看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习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培养学生学会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在数学探究学习中,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因探究学习而变得亲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1.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小学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连接性,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关联性,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程开始之前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告诉学生这节课中需要观察的对象及掌握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知识对象中发现有用的信息,掌握一些重点,为接下来所学的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3]。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可以采取可操作性的实验方式,充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学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工具,如剪刀、不同颜色的纸张、直尺等,课堂中,在教授完相关概念之后,安排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将纸张和剪刀分别发给小组成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裁剪出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很快就会被这种动手操作的活动所吸引,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如何裁剪才能是直角三角形,或者是锐角三角形。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课程气氛被充分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掌握得更牢固,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增强了操作能力。
结 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没有过多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心智等因素的影响,对抽象的数字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利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符合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索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洁.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新授课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45-146.
刘晓燕.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许媛媛.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课堂学生参与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17.
作者简介:陆继勇(1972.9—),男,广西德保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