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呵护成长中的孩子

2019-03-30 09:45侯旭辉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合理评价健康心理

侯旭辉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里的“心”即对学生的爱。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组成一对不可分割的师生关系,善待学生,用爱呵护成长中的孩子是为师者必须要做到并且要做好的事情。

关键词:健康心理;恰当方式;合理评价

一、健康心理:呵护孩子成长的前提

做一个爱学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在身体、智力、情绪上十分协调,能够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彼此谦让,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生活的一种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心理处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差,易疲劳,学习、工作效率不高,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易焦虑、烦躁,缺乏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常常感到生活无聊,人际关系紧张等。

教师的爱是孩子在学校中成长的源泉。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包括对学生的人格、认知、情绪、意志、态度、兴趣、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民主中长大的孩子,领导能力强;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信;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抱有正义感;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如己。如果教师群体本身就存在问题,怎么能避免他们在教育教学以及与学生交往中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甚至把学生作为自己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呢?

二、恰当方式:孩子成長的基础

做一个爱学生的教师,其次要懂得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有人说,好的教育方式产生于对学生的爱。我认为,对学生的爱也体现在教育的方式中。因为,教育是一种艺术,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进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在现实教育活动中,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而言,教师的爱以不同的教育方式表达,会产全不同的教育效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教育效果。运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即使付出的爱有无限多,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对此,在刚接触到本届学生的时候,班级里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性格非常活泼,为人也是热情大方,我因此非常喜欢这个阳光的孩子,并对她委以重任。然而,我的爱并没有赢得这个孩子的信任,反而使得她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路下滑。与此相反,班里有个三峡移民来的女生,这个女生做事总是“特立独行”,经常置校纪班规于不顾,特别是经常在不告诉我的情况下晚上偷偷跑回家。对此,我严厉批评过她,甚至让她写出深刻的检讨,然而严厉的要求,并没有让她改变。后来我对她改变了策略,经常关心她在学校的食宿、学习等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步规范她的行为。不知她是被我的执着感动,还是体会到我的一片苦心,这学期她不仅不偷偷回家了,而且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

不恰当的、没有分寸的关心,如果伤害了学生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侮辱一样刺伤学生的心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学中所说的:“粗心大意地接触孩子的心灵,令人感到委屈的生硬的话语或漠不关心的态度,足以使孩子们美好的愿望就此夭折。”若教育不得法,可不像农夫种庄稼,收成不好还有来年,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诚如洛克所言:“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就要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

三、合理评价:呵护孩子成长的保障

做一个爱学生的教师,还要正确地评价成长中的孩子。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自我感受,是有勇气继续努力,还是灰心丧气地放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合理的评价,能帮学生树立自信心,是用爱呵护孩子成长的保障。

教师对于学生的合理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成长性评价,即“将评价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不把学习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第十七条里就明确表示:“不可把对知识评分当作一项独立的事情从教学过程中分离出来。”而且深刻地指出运用评分评价的条件,即“只有当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和关怀的基础之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脑力劳动积极起来的动力”。

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所谓的“优生”和“差生”之分。我们必须要理清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每个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正如木匠眼里的木头一样“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还可以做加固用的木楔”,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关键看用得是否恰当。同样,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说话,有的孩子不能独立做作业,有的孩子喜欢组团儿淘气,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才需要教育,才体现教育的价值。同样也正是因为学生有优点和长处,才有了“弟子不必不如师”,才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育犹如一个池塘,无论池塘是什么形状,都离不开一个核心要素,即水。而教育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形容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是教育之魂,离开了爱,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葛锦飞.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J].中华少年,2018(30).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合理评价健康心理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