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成就动机、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创造性的关系

2019-03-30 09:45吴静静马春义韩作鹏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诱因教养创造性

吴静静 马春义 韩作鹏

成就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完成目标、获得成就的心理倾向和内部驱动力量。这种内部驱动力量的产生,是内部需要的一种体现,更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较为简单,其中家庭环境就是影响其需要和动机的重要因素。社会创造性是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个体以新颖、独特、适当而有效的方式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品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中学生成就动机和家庭教养方式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金森。他提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的形成,主要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被称为内部需要,外部因素被称为外部诱因。其实,内外两种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都会受到家庭不同教养方式的干涉和影响。例如,在善于认可且又不会让学生感到满足和骄傲的父母管理方式下,学生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成就需求,其成就志向往往更高,成就动机也就相应更强。外部影响因素则主要是诱因,主要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所谓正诱因,是指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诱因;而负诱因,则是指个体逃离或者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诱因。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学生为了获得父母承诺的期末考试后获得进步而给提供的一套书籍或者一套衣服而产生的强烈的学习和成就动机,这便是正诱因;而学生为了避免父母警示的退步会每天延长作业时间、不允许看电视等行为而产生的动机称为负诱因。可见,家庭教养方式下,无论是父母的语言、父母的教育理念还是父母的行为,都在内外部因素中对学生的成就动机产生了影响。

在内外部影响因素之下,学生的成就动机也会分为两种: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而这两种不同动机心理也需要家庭教养方式给予其不同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和塑造效果。对持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中学生而言,其自尊心强,更期待战胜任务和克服困难之后的满足感。所以,如家庭教养中能够给中学生提供50%成功机会的任务,则更能激发中学生斗志,更便于燃起中学生的热情。而对避免失败动机的学生而言,往往会选择非常容易和非常困难的任务,追求低难度的成功避免失败,而选择高难度的任务也为自己的失败提供了借口。所以,具备这种避免失败成就动机学生的家庭中,家庭任务的布置应当给其提供相对简单、难度逐步升级的任务,要安排少竞争或者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成功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强化,尽量别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二、中学生成就动机与社会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中学生成就动机和社会创造性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动机是一种心理,而创造性是一种品质和能力。中学生成就动机产生后,经外界(如家庭任务和引导或者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等)环境的影响和任务平台的布控,个体便会在自己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对相应任务完成和创造性执行的心向。例如,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常出现的人际矛盾等问题,而一旦这种矛盾在家长、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矛盾化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生便会产生解决人际矛盾、维系人际关系的相应成就动机产生。自此,强烈的成就动机下,学生可能会想到通过书信方式解释和维系人际关系,可以通过活动邀约等方式创建与矛盾方之间的交流机会。此外,在这种活动下,学生也可能会建立自我反思、自我修缮和塑造的意识,着力于自己人格的完善,从而更有创造性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的维系能力。如在这种成就动机的驱使下,個体创造性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得以完成,个体的成就动机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现,便是对其成就动机的又一种强化。此后,学生便更有效能感和自信心完成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也就更易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因此,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和社会创造性之间如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和一定难度的控制下获得一次或几次积极的实践结果,则会在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中学生的自我要求的形成、志向的达成和内部需要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效果,也就更便于学生成就动机的激发。

三、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社会创造性的培养也不尽相同。在宽松和谐善于鼓励的家庭教养环境中,学生的社会创造性更强。在父母的鼓励下,学生勇于、敢于、善于探寻更加新颖、更加有效、更加独特的社会活动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不会过于担心错误和失败后的批评和惩罚,而是在错误和失败之后,还能痛定思痛、反思自我和分析问题,愈挫愈勇,最终获得更强的社会创造性,其性格也将变得十分开朗和乐观。而在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对问题的分析和新想法不敢尝试,恐惧错误和失败后需要承担结果,在社会活动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上表现出保守的态度。所以,在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下,社会创造性这一品质的培养也不尽相同。乐观、民主、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下,学生的社会创造性更强;专治、强调家庭权威的教养方式下,学生的发展必然受到束缚,其社会创造性也就相应较低。

中学生成就动机、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创造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这三者的关系中,成就动机是社会创造性品质形成和提升的前提,家庭教养方式是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为学生的社会创造性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为保障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家庭教养方式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外部诱因出发,重视动机的培养、创设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创造性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晓惠,方明,余益兵.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自我差异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2012,26(12):995-996.

[2]张雯,谢威士,郑猛.自我效能感与朋友支持对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2):115-117.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名称:中学生成就动机、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创造性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1304166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诱因教养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教养方程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