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娜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中医院妇产科 郑州450006)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良性肿瘤,是导致女性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1]。该病以女性30~50岁为好发年龄段,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且逐渐提高[2]。有统计显示[3],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发生率为20%~25%,而对于该病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不过已有研究发现,该病可能和细胞因子、细胞外递质、遗传因素、性激素及其受体等众多因素有关[4]。子宫肌瘤主要有手术及药物两种治疗方式,其中手术治疗具有明显效果,但容易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因此,更多患者期望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故选取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肿瘤长径为2~5 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年龄28~47岁,平均(35.74±3.66)岁;病程 2个月 ~7年,平均(3.91±1.63)年;其中单发肌瘤25例,多发肌瘤12例。观察组年龄27~46岁,平均(35.69±3.73)岁;病程 4个月 ~7年,平均(4.02±1.59)年;其中单发肌瘤27例,多发肌瘤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子宫肌瘤;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月经量过多、不规则出血等表现;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伴子宫内膜异位增生或子宫腺肌症;入选研究前4个月接受激素药物治疗者;伴精神疾病病史,理解能力异常者;伴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利用腹部彩超测定患者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通过放射免疫法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与雌二醇(E2)水平进行检测。
1.3.1 对照组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给予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202)25 mg/次,口服,从月经第1天开始,于睡前服用,1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3.2 观察组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其中米非司酮和对照组用药方法相同。另外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国药准字Z10950005)1.24 g/次,口服,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经治疗子宫肌瘤彻底消失,子宫体积恢复正常,为治愈;治疗后,子宫体积缩小50%及以上,同时肌瘤缩小50%及以上,为显效;治疗后子宫体积缩小50%及以上,或肌瘤缩小50%及以上,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38%)明显低于观察组(94.5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比较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为:对照组(152.42±43.65)cm3、(61.34±6.87)cm3,观察组(152.58±43.71)cm3、(60.68±21.99)cm3,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0.016、0.174,P 均>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为:对照组(120.36±18.64)cm3、(43.58±5.63)cm3,观察组(102.57±11.39)cm3、(36.39±6.12)cm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954、5.259,P均<0.05)。
2.3 两组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LH、FSH、E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比较(±s)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轻微发热2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11%;观察组轻微发热3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140,P=0.708)。
子宫肌瘤在妇科中较为常见,在卵巢功能旺盛的女性中最易发病,且主要是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加、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缩短等。子宫肌瘤严重时,可造成流产或不孕,部分患者需实施子宫切除治疗,因此,在发现后可通过随访观察、药物保守疗法展开治疗。
米非司酮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抗孕激素药物,其在发挥抗孕激素作用的同时,可对卵泡发育造成抑制作用,促使孕酮活性降低[6]。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可促使肌瘤组织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肌瘤体积不断缩小,同时促使子宫体积逐渐恢复正常。现阶段,米非司酮已成为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一线药物。然而,米非司酮毕竟属于激素类药物,在小剂量应用时,安全性较高,但易出现复发,而若大剂量长期应用,则可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在中医理论中,子宫肌瘤为中医的“癥瘕”范畴,病因为情志不畅、湿邪侵入、宫体受寒、气机不调、肝腑不合等,致使气血受阻,气滞血瘀,长此以往,造成积块,引发子宫肌瘤。治疗该病时,应遵循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7]。桂枝茯苓胶囊主要由牡丹皮、桃仁、芍药、茯苓、桂枝等中药制成,其中桂枝有温经活血之功,茯苓有健脾扶正之效,桃仁、牡丹皮可发挥消肿祛瘀之功,同时具备化瘀滞、通血脉的效果;白芍有止痛之效。诸药共用,能够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8],桂枝茯苓胶囊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肿瘤效果,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在预防血栓形成、改善机体微循环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可有效缩减肿瘤体积,改善患者症状。将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可发挥协同治疗作用,进一步增强疗效。
本研究中,对照组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能够更有效地缩减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与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后,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更显著,同时也表明观察组预后良好。一般而言,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因为桂枝茯苓胶囊为中成药,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可促使子宫体积、子宫肌瘤有效缩减,且可显著调节性激素水平,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