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拔罐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价值研究

2019-03-29 02:56文凯华牛跃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期
关键词:级者神经炎面神经

文凯华 牛跃辉

(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 新密452370)

目前,临床对于急性面神经炎主张予以早期、正确治疗,以免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而导致病变进展,提升治疗难度。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拔罐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男24例,女 24例;年龄 18~72岁,平均年龄(35.48±6.34)岁;病程 2~7 d,平均病程(3.81±0.54)d。研究组男25例,女 23例;年龄 19~72岁,平均年龄(35.78±6.21)岁;病程 2~6 d,平均病程(3.87±0.4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病史询问、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面神经炎;患者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治疗期间主动配合;病历资料完善。(2)排除标准: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脑干病变、颅底病变及耳源性疾病所致的面瘫;中途退出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针灸联合拔罐治疗。首先进行梅花针扣刺,患者取仰卧位,面部患侧局部常规消毒,以梅花针快速扣刺患侧面部5 min,以患侧面部微红为宜。针刺主穴:地仓穴、承浆穴、颊车穴、四白穴、巨髎穴、太阳穴、下关穴、攒竹穴、阳白穴;双手取穴:患侧外关穴、健侧合谷穴;鼻唇沟浅者加刺迎香穴,人中沟外斜者加刺水沟穴;耳后乳突区域疼痛者加刺翳风穴。取0.3 mm×40 mm毫针,快速进针,直刺至皮下深度0.2寸,捻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5分钟捻针1次,针感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的同时充分燃烧艾条,对准留针穴位,燃着的艾条端距离针刺穴位1 cm左右,待患者觉温热至灼热感时将艾条移开,3 s后再次将燃着的艾条靠近穴位,每穴灸2~3 min。留针30 min后取针,用1号小罐对患者患侧面部上颧髎穴、地仓穴、颊车穴行快速闪罐,10~15次,于攒竹穴、阳白穴、太阳穴、颊车穴、地仓穴留罐30~60 s,以患者耐受为宜。拔罐后,对患侧面部予以消毒处理,以5枚0.22 mm×1.50 mm揿针分别埋入巨髎穴、四白穴、地仓穴、攒竹穴、阳白穴,埋针时间至次日治疗时,嘱患者埋针期间不可打湿。持续治疗4周。

1.3.2 研究组 采取针灸、拔罐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和牵正散加减内服。组方:全当归10 g,黄芪30 g,地龙10 g,白僵蚕 10 g,川芎 6 g,赤芍 6 g,红花 3 g,桃仁 3 g,全蝎3 g,制白附子3 g,蜈蚣1条。加水600 ml大火煎开,5 min后改为文火煎煮40 min以上,取汁150 ml,滤出药汁后再次加水600 ml,同法煎煮第2次,混合两次滤出的药汁,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d。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表情肌活动、感觉功能正常,额纹、闭眼、鼓腮等动作均无障碍;显效:表情肌活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但笑或说话时口角仍有歪斜;有效:表情肌活动、感觉功能有所改善,但阴雨天面部仍有麻木、发凉等不适感,偶发痉挛症状;无效:表情肌活动、感觉功能以及相关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1]。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2) 参考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变化。该系统共分为6级:Ⅰ级者为正常,计0分;Ⅱ级者为面神经肌轻度功能异常者,计1分;Ⅲ级者为面神经肌中度功能异常者,计2分;Ⅳ级者为面神经肌中重度功能异常者,计3分;Ⅴ级者为面神经肌重度功能异常者,计4分;Ⅵ级者为完全麻痹,丧失运动功能,计5分[2]。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

3 讨论

急性面神经炎属于中医“面瘫”范畴,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以患侧面部表情肌骤然瘫痪、耳后乳突以及耳内等部位疼痛、额纹消失或者变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无法皱眉、蹙额、眼睑闭合乏力或者闭合不全,且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口角歪斜,鼓腮漏气,不利于患者社交,甚至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对其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困扰[3~5]。

关于急性面神经炎,西医尚未提出有效治疗手段。随着中医学关于“面瘫”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患者倾向于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针灸、拔罐、中药汤剂等为主,并以联合方案在急性面神经炎治疗中取得了理想效果[6~7]。中医学认为,急性面神经炎是因气血不足,营卫失调,头面部脉络空虚,风寒外邪乘虚而入,两虚相得始成,治宜扶正佐以祛邪[8]。本研究治疗中梅花针叩刺可以祛瘀、祛风、散寒通络,结合面部的闪罐和留罐,也可进一步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针灸与拔罐联合在急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确切,且为非药物性治疗,无明显副作用。但上述疗法虽具有抗炎、调节血管等作用,可缓解患者面部神经水肿,加快神经供血、新陈代谢,但只适宜在急性面神经炎发病早期应用。故在急性面神经炎治疗后期还需配合中药汤剂治疗,以免寒邪久滞于患者面部,实现祛邪扶正目标。补阳还五汤的奥义即“扶正”,以黄芪为君药,可发挥扶正益气固表作用,保证气旺血行、祛瘀通络;全当归可活血补血,且不伤血;桃仁、红花可祛瘀活血;佐以川芎、赤芍可通利血脉;加用蜈蚣,可发挥止痉截风之功效。有研究证明[9],针灸、火罐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进一步优化面神经炎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在补阳还五汤治疗基础上配伍牵正散,可祛风消痰,保证经络通畅,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其中,僵蚕有祛风化痰作用,白附子擅治头面之风,全蝎有止痉通络功效。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拔罐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级者神经炎面神经
视神经炎的悖论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飞针刺入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