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庆玎 刘亚东 杜娟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漯河4620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致,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产生抑郁、焦虑等复杂心理情绪[1]。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PHN发病机制,但其与感觉神经内潜伏VZV病毒再次激活等因素有关[2]。普瑞巴林等作为临床治疗PHN常用药物,虽可缓解患者痛苦,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达到临床预期效果。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强化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痛苦。本研究以我院收治70例PHN患者为例,旨在研究调神止痛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PHN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 16例;年龄 50~79岁,平均(63.79±6.15)岁;病程 4~8个月,平均(6.92±0.54)个月;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21.15±0.52)kg/m2;病变部位:上肢5例、下肢10例、胸胁部13例、腰腹部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1~78岁,平均(64.13±6.09)岁;病程 5~9 个月,平均(7.09±0.62)个月;体质量指数 18~24 kg/m2,平均(20.93±0.63)kg/m2;病变部位:上肢7例、下肢8例、胸胁部15例、腰腹部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尿常规、X线胸片等检查确诊为PHN;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伴心、肝、肾等功能异常;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史;伴有药物过敏史。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以皮肤色素沉着、疼痛部位、椎旁压痛点对受累神经进行定位,经B超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穿刺完成后,给予受累神经5 ml注射药液,内含:0.125 mg维生素B12(国药准字H43020810)、0.5 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J20080062)及7.5 mg盐酸左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20020569),注射成功以超声显示胸膜下陷为准,1次/周,4周为1个疗程。同时根据疼痛程度口服加巴喷丁(国药准字H20040527):轻度疼痛者口服0.1 g加巴喷丁,3次/d;中度疼痛者口服0.2 g加巴喷丁,3次/d;重度疼痛者0.3 g加巴喷丁,3次/d,连续治疗4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神止痛针法。穴取血海、水沟、神门、太渊、太冲、大椎、内关、支沟、足三里、阴陵泉、合谷、尺泽、阳陵泉、疱疹局部。常规消毒,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宜,合谷、太冲等施以徐疾提插泻法,水沟等余穴施以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留针30 min,1次/d,连续针灸10次。后续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7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各项评分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治疗前、治疗1 d及1个月两组疼痛程度,共0~10分,10分代表疼痛剧烈,0分代表无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采用GQOL-74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采用HAMD、HAMA量表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抑郁、焦虑情绪,得分越高抑郁、焦虑情绪越重。
1.5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VA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后,临床症状或体征显著减轻,且VAS评分下降>70%,为显著改善;治疗后,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所改善,且30%≤VAS评分下降≤70%,为缓解;治疗后,临床症状或体征无任何变化,且VAS评分下降<30%,为无效。总有效率=(缓解+显著改善)/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d及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
2.3 两组 GQOL-74、HAMA及 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GQOL-74、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QOL-74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GQOL-74、HAMA及HAMD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GQOL-74、HAMA及HAMD评分比较(分,±s)
?
中医学认为,PHN发病机制与正虚、湿热等因素有关,治疗PHN的关键应在于调神、止痛[3]。而西医学认为PHN主要与中枢神经痛觉信号功能障碍、周围神经受损等因素有关[4]。由于PHN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尚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发现[5],阿片类药物应用于PHN患者效果欠佳。故需要采用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优化,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HN,可有效快速、准确到达穿刺部位,减少药物使用量及气胸、周围神经组织受损的发生。但夏菊荣等[6]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单独应用于PHN患者,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痛苦,需联合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达到临床预期治疗效果。有研究发现[7],中医针灸疗法可强化PHN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疼痛。调神止痛针法中内关可有效醒脾化湿、理气止痛之效;余穴有清热、理气之效。诸穴共奏,起到形神协调、阴阳平衡之效。故采用调神止痛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PHN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P<0.05。提示二者结合应用于PHN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另外,现代药理学认为[8],调神止痛针法可有助于减轻病理性疼痛,降低疼痛兴奋反应,具有较强止痛、转移疼痛作用。治疗1 d、1个月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调神止痛针法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可有效缓解PHN患者痛苦。治疗后,两组GQOL-74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调神止痛针法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对提高PHN患者生活质量、消除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调神止痛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PHN患者,可有效强化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