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成
摘 要 当前,暖新闻成为媒体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新闻类别,它以感动瞬间来触动人的内心情感心弦,并营造一种浸染性的社会效应。新闻是有温度的,这种情感特征来源于新闻传播的人本主义情怀、新闻传播的审美属性、受众本位的传播宗旨以及新闻叙事的传播本质。
关键词 暖新闻;媒体;新闻;传播本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3-0108-02
1 暖新闻的传播学特征
所谓暖新闻,最初是凤凰资讯出品的一档温情社会新闻栏目,它的栏目宗旨是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后来发展成一类以展示人性温暖,表现个体积极向上的生存态度,诠释责任与担当意识等充满正能量内容的新闻类别。
媒体是社会责任的守望者,暖新闻是媒体人的情怀,当人们在愤怒、彷徨时,这些新闻会为他们提供前行的力量和指引,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跨越难关的勇气。暖新闻之所以能够触动大众的情感,是因为它的传播机制契合了大众的情感需要。
1.1 暖新闻体现了新闻传播的人本主义情怀
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信息传递,但是新闻的使命并非仅仅将信息传递给大众,它通过对人的命运、人的发展、人的生存状态、人的情感等的新闻报道,来影响人生和社会。一则新闻报道告诉大众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时,我们会追问,它为什么告诉我这些,新闻传播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仔细分析这些新闻传播行为,我们会发现新闻传播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人,为了人的感动,为了人的幸福和愉悦,它是为受众“打开一扇可以看出去的窗子”,这就是新闻的传播学价值。
暖新闻就是新闻人本主义情怀的直接体现。暖新闻与冷新闻相对,当代社会,新闻更多的保持了“中性”状态,没有感情色彩的冰冷報道,甚至为了吸人眼球而采取批判、暴露、曝光的手法,将社会的“恶”展现的淋漓尽致,新闻充满了戾气,而少了一份温情。新闻表现“真善美”的范例明显不足,新闻扮演引路人,引领人们向上向善,引领社会向着文明大步迈进的功能不足,这正是暖新闻兴起的原因之一。
1.2 暖新闻体现了新闻传播的审美属性
英国社会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在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文中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意思就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暖新闻就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当今中国,后工业特征逐渐显现,特别是大都市中个体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简单的消费生活,拒绝深度思考,而对于新闻中所包含的“真善美”等因素越来越漠视。但同时,人们为了审美而又不惜支付大量成本,这说明人们对情感愉悦的追求是在增加的。暖新闻就是以图像符号的方式,赋予发生在大众身边的日常事件、人物以审美情感,激发大众的审美思考。
1.3 暖新闻体现了受众本位的传播宗旨
暖新闻深受接受主义美学的影响,传播本身就是一种接受,接受主义美学强调受众的主体作用,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事实—记者—文本—受众的研究重点的偏移直接导致当代新闻传播的走向,新闻文本传达到受众的效果如何,受众是否会对记者的新闻文本产生共鸣是新闻价值的主要体现。暖新闻的核心词汇就是“感动”,让受众从这些新闻文本中感受到“正能量”的情感冲击,从而对受众的价值体系形成一种引导和重塑的力量。
1.4 暖新闻体现了新闻叙事的传播本质
现代叙事学的发展让新闻传播也引入了叙事手法,依据文学叙事学或符号学原理研究新闻表述元素和结构的理论也逐渐兴起。新闻传播中的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和审美特征这些元素也成为新闻报道必须注意的事项。暖新闻毫无疑问在讲故事方面更具有优势,也正是这种故事性感动了受众。
2 暖新闻的实现方式
暖新闻在客观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时,也会让观众获得情感升华,因此,暖新闻创制和欣赏就是一项情感活动。暖新闻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将人的情感世界最真的东西表现出来,不仅实现了受众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示了美,引导了美的价值。
暖新闻实现了受众的情感体验。美国的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它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①叶朗教授也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②暖新闻往往以图文或者图像的形式展现对人的内心极具冲击力的事物和场景,图像采用细节性刻画,情节反转和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凸显美感。从而通过美的熏陶来触动人的情感,展现人性本质。并且,暖新闻的情感机制能够让大众用最真诚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和事物,尊重个体,尊重差异性,同时通过引领个体的自我价值,形成被普遍认同的社会价值。
但是,一则新闻它的穿透力如何,它激发观众情感的效果如何,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影像画面就可以营造的,暖新闻的传播学价值的实现是有方法的。以新闻感性来捕捉新闻素材,以人本主义情怀来展开报道,尊重受众诉求,理性基础上的感性表达都是成就新闻温度的关键。
2.1 要以新闻感性来捕捉新闻素材
新闻是有情怀的,新闻传播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可以虚构,可以编造与故事有关的情节和场面,但是,新闻传播则要求报道的事实和细节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有据可查的。这就要求记者对生活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有敏锐的感觉,要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暖新闻的素材都是记者从采访的初始阶段,以审美态度审视新闻素材,而不是有意无意的去努力放大人物的“闪光点”,故意营造出“高大全”的传播客体。然后,记者凭借经验,进行细节化处理,营造出感人的新闻形象。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注意从感性的角度去观察、记录、感受、反映生活真实,从新闻素材中抓关键,提炼新闻感性成分,让新闻感动人,感染人。
2.2 要以人本主义情怀来展开报道
康德说过美是人的最高理想,这也为我们的新闻传播提供了展开事实、素材的阐释立场——人本主义。再新闻传播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生存状态,正视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价值,肯定人的尊严等等,从这方面来看,新闻传播的人本主义就是一种审美情怀。这就要求记者在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时,必须关注人、关注蕴含在人物和故事深处对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价值的各种元素,以人为本,这是优秀记者的基本新闻素养。
2.3 要尊重受众的情感诉求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终端,也是新闻文本价值实现的最终归宿,新闻报道尊重受众的情感诉求,就是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来看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受众不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对象,也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他与新闻文本、记者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只有当记者和编辑把对受众的尊重落实到新闻采编过程中,提供最好的思想,最好的信息,观众才能认可这则新闻报道。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将自己对新闻素材的科学认识、情感认识与受众的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暖新闻的感人效果和共鸣效果,都是作品在真实、及时、新鲜、客观的前提下,符合了新闻传播规律、受众的情感规律。
事实证明,暖新闻在题材的选择上绝对不是随意的,那些获得轰动效应的暖新闻往往都是些受众期待程度高、关注度高的内容。通过这些新闻素材的呈现,塑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新闻形象,这不仅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需要,也是大众对这些题材的高度认可的表现。总之,以暖新闻为载体,为大众创作出感人心脾、催人奋进的优秀新闻作品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审美素养的重要体现。
注释
①(美)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3页。
②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4页。
参考文献
[1]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M].北京:三联书店,2011.
[2]宋克.论新闻传播的人文导向与审美价值[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0).
[3]熊宇飞.论新闻美学的理论构架[J].重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