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客车乘务作业标准化的几点思考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乘务乘务员客车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车辆段 福建 福州 350013)

一、背景

推进客车车辆乘务人员的作业标准化是构建客车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然而,随着客车车辆运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与新技术的发展运用,车辆乘务人员的“两违”事故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客车运用安全。如何借助技术手段来实现作业过程的有效监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实现“科技保安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问题

(一)乘务职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业务培训效果不佳

车间50岁以上乘务员多达107人,占车间生产一线职工人数50.7%。人员呈现结构老龄化特点,容易满足于工作现状和既有经验,学技练功的动力不足。大龄职工普遍存在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子女适龄求学入职等需要面对的家庭问题。现实问题过多的占用个人精力,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难免受到影响。而且车辆乘务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班组人员调动频繁,人员集中极为困难。全员性的职工培训工作,周期长达5天,车间职教管理人员须耗费大量工作时间及精力疲于应付参培人员组织及监考阅卷,业务培训存在走过场,培训教学质量难免无暇顾及。这就陷入了“培训多,周期长,效果差,职工烦”的恶性循环中,对职工业务水平的提高微乎甚微。

(二)高峰期临客列车开行多,乘务人员紧缺矛盾突出

旅客列车开行季节性特点突出,春运、暑运时期,客车运行图调整变化较大,为满足旅客出行需要,部分线路增开大量临客列车。此时,备乘人员不足,往往需上级协调借调库检作业人员支援乘务工作。但针对借调人员开展的适用性培训周期短,参培人员多,培训质量及效果远达不到期望值。由于库检与乘务作业性质区别较大,除应掌握客车运用检修业务知识外,后者须熟知行车规章文电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要求。此外,被抽调人员临时值乘,如遇突发情况处置不当,造成列车晚点或耽误列车运行,轻则反思检讨,重则扣钱下岗,风险极高。与此相对的,乘务人员与库检作业人员收入差距不大,但承担的安全风险极大,造成乘务岗位缺乏吸引力。

(三)乘务作业监管力度有限,乘务违章违纪行为频发

车辆乘务员工作性质特殊性,面对运行公里长、技检作业站多、旅客流量大等因素时,部分责任心不强、自控能力弱的乘务员存在侥幸心理,容易降低值乘标准,放松要求,出现当班作业未巡检,当班睡觉等两违行为。且途中值乘缺乏有效监督手段,仅靠“人盯人”的添乘驻站检查,存在局限性,难以真实反映值乘作业执标情况。车辆乘务员违反纪律耽误列车运行,容易造成铁路交通事故。

三、推进客车乘务作业标准化的实施对策

(一)全面梳理乘务作业标准,搭建乘务学习平台

一开展出乘答题。以客车运行规章制度标准为基本依据,编制贴近现场实际适用的车辆乘务员题库和发电车乘务员题库,便于乘务员学习掌握和应用,并定期组织专人进行维护更新,应用客车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出乘答题功能,结合乘务出乘学习进行“每趟一考”,促进乘务员学习掌握乘务相关行车规章、技术业务知识,提高乘务员值乘作业标准化和行车途中非正常情况车辆故障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结合客车开行季节性特点,开展一系列专项应急培训,充分考虑大龄职工记性差,人员不易集中的特点,创新开展乘务员脱产培训,制作电子教案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同时改笔试答题为上机抽考,改实作操作为口述过程,不仅大大缩短了培训周期,避免了考试作弊,降低监考强度。通过上机抽考,降低了参考人员作弊可能性,而且系统自动评分,大大提高了阅卷能力,也减轻了车间技教员工作负担。三是健全培训档案。车间技教员每周定期对出乘答题、阶段性培训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车辆乘务员技术标准掌握薄弱部分,并在周交班会上进行点评通报,同时编制乘务业务能力评价表,建立车辆乘务员个人教育档案,将培训考试成绩及取证情况归档,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便于车间掌握乘务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也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提供依据。

(二)统筹谋划全年生产布局,深挖备乘人员潜力

一是推进库乘分离,突出库列检作为车辆检修的责任主体,逐步缩小车辆乘务员包修范围,给车辆乘务员施行“减负”,适当提高值乘待遇,提高车辆乘务员岗位的吸引力,挖掘备乘人员潜力。二是适时开展职工轮训。高峰车停运时期,部分车辆乘务员转为备乘,不再担当乘务值乘任务。此时抽调技术业务骨干,对备乘人员轮流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培训成绩直接与其当月奖金挂钩,不仅可以确保教学培训质量,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库检借调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合理搭配人员。车间在抽调人员担当临客值乘时,充分考虑其个人技术业务特点,安排包乘组时,注重新老搭配和能力互补,并根据该趟临客开行特点,编入出乘提示卡中,纳入出乘前学习内容。四是运用分配杠杆。加大对抽调跑车人员、轮跑、套跑、外援乘务员的奖励力度,施行趟工资清算模式,所得收入较原岗位只增不减,充分发挥分配杠杆的调节作用,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三)充分应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加大乘务监管力度

一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客车运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乘务子系统模块,通过对《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相关作业要求进行程序化设计,利用信息平台对各个节点进行卡控,实现乘务作业信息化管理,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对乘务作业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的信息管理,同时科学评价乘务员作业情况,使技防措施在推进标准化建设上的成功运用。二是运用微信平台做好行车信息发布。针对车辆乘务员与司机办理客列尾交接、终到客列检值班室签到等结合部作业存在的监管漏洞,要求乘务员及时拍照上传至行车微信工作群,由值班室及时收集并归口建立相关台账。同时,车间利用微信平台发布相关文电信息,及时对临时调度命令进行提醒。三是加强客车运行动态监控。在传统的调度指挥功能之外,拓展客车运行动态监控,实时监控客车5T系统(TVDS、TPDS、THDS、TCDS、TADS)报警信息,远程指导乘务途中应急处置,实现安全隐患的提前处置和预防;实时监控乘务作业执标情况,防止睡岗、脱岗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作业事故的防范能力。同时车间值班干部定期对系统运作情况组织抽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考评依据。

车间通过加强乘务队伍建设、强化乘务日常培训、推进信息化监控等措施,不断提高乘务员综合素质和作业执标水平,在保障客车运用的安全稳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全面实现乘务作业标准化仍存在差距,需要乘务管理人员继续在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乘务乘务员客车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光影视界
逃票记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客车难改下滑颓势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客车市场进入寒冬?
飞机的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