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金梅 江苏省镇江句容市边城镇中心幼儿园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我园小班组围绕“如何优化一日生活环节中幼儿的自主”,对小班午睡环节自主服务这一内容进行教研活动。
第一次观摩: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小班年级组开展了幼儿自主服务常规观摩活动。大家从换鞋、穿脱衣裤、衣服摆放等环节观摩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活动中,观摩的教师把幼儿在午睡环节的自主服务情况用手机拍照和视频记录,逐一分析存在的问题。活动后,大家集中进行交流,分享经验,提出了发现的问题。(见表1)
第二次观摩:
针对第一次的教研活动提出的改进措施,我们再次进行了现场的跟踪观摩。大家认真观摩,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了幼儿发生的变化,换鞋处的拥挤现象明显减轻了许多(见表2)。
我们带领幼儿去观摩大班哥哥姐姐午餐、穿衣、穿鞋等。幼儿看到哥哥姐姐自己吃饭,会穿衣服、鞋子,非常羡慕,还邀请了大班哥哥姐姐手把手地演示。通过哥哥姐姐们耐心细致的讲解,幼儿了解了穿衣、穿鞋的方法,萌发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表1 第一次观摩
表2 第二次观摩
儿歌《穿套衫》(一件衣服四个洞,宝宝钻进大洞洞。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钻出小洞洞。)《穿开衫》(见表2)。运用游戏儿歌,使幼儿懂得自己的小手很能干,可以做很多事。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活教育”,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幼儿幸福的源泉。抓住这一特征,我把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能力得到提高。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玩具宝宝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幼儿在这些游戏中,能学会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并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在午睡室的四周,我们精心布置了相关的墙饰“穿鞋五部曲”“脱衣三部曲”等,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熏陶。
我们还特地在一面墙壁开辟了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鼓励栏,对能自己动手做事的幼儿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礼物(如小红点、小星星、小红花、小苹果等)来鼓励,每当幼儿得到了这些小礼物,会兴高采烈,而那些没有得到的幼儿,会非常期待,于是他们尝试着去学、去做,希望自己也能早日得到这些可爱的小礼物。
在活动区提供多种类、可操作的材料,如收集家里的小衣服、小袜子、小鞋子放在生活区让幼儿练习给“娃娃”穿脱衣裤、鞋袜;“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餐具、小奶瓶、小被子等供幼儿抱“娃娃”,给“娃娃”喂奶、烧饭、叠被子等;在操作区提供练习用的毛线、扣扣子的纽扣环,给“娃娃”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墙饰布偶玩具(可练习扣扣子、拉拉链)。平时也将集体活动所用过的一些活动材料放置在活动区内,便于幼儿在课后休息时自由选择活动,使一些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巩固。
优化后反思:
自从幼儿学会了穿脱衣,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个性也活泼开朗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还会帮助同伴,当同伴的鞋子穿反了、拉链没拉好,他们会说:“我来帮你。”在老师赞许的目光和鼓励下,他们帮助同伴的劲头更大了。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幼儿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
一次活动的创设不一定很顺利,它总是经历了发现问题—思考—创设—思考—调整……的循环过程。《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所以只有适合幼儿需要的才是适宜的。而判断幼儿是否需要,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一些问题,通过有效的策略,让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服务的能力。
1.适时鼓励,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兴趣。
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你真棒”“你真能干”等鼓励的话语会使幼儿信心百倍;但当幼儿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积极性。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相信幼儿有能力进行自我服务。
2.及时梳理,支持和引领幼儿形成新经验。
在午睡环节中,发现的问题都是零散的、个体的,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梳理,并在梳理中进行相应的提升,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通过以上几种实践方法,使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家里,也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洗小手帕等等。在幼儿园,能帮老师或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忙整理玩具、擦桌子、搬桌子等等。虽然有些幼儿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精细的事情还不能独立完成,但我相信,通过教师,还有幼儿自身的努力,幼儿的自理能力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3.成功体验,在实践操作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镜头一:
一天午睡起床,可可说道:“摆摆好,钻洞子,左钻钻,右钻钻,盖房子,扣扣子。”明明说:“这不是我们穿衣服的儿歌吗?”只见孩子们一边念一边穿,不一会儿衣服就套好了。有些不太会穿的孩子,我也没有帮他们穿,而是由旁边的孩子主动去帮忙,还说这个穿衣服的方法真好玩,回去我要教妈妈也这样穿。从孩子的语言中可以感觉出他们成功的喜悦,这比老师的帮忙更有意义,幼儿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自理能力发展的动力。
镜头二:
一天起床,伟伟小朋友很快穿好了鞋子,只见他在那儿用小手指着说:“可心,你的鞋子穿反了,有搭扣的朝外面。”“涛涛,你的鞋子放反了,穿起来走路可是会摔跤的噢,要头靠头才对呢!不信你穿上试试!”可心把两只鞋靠拢,放在地上说:“这样头靠头就对了吧?”伟伟鼓着掌说:“嗯嗯,对的,你真棒!”他脸上的笑容特别自豪。我相信只要放开关爱的双手,给幼儿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幼儿,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更加自信、独立和能干。
我们还和家长一起用拍照的方式将幼儿在园、在家参加自我服务和劳动时的情境拍下来,如:幼儿和家长比赛叠被、吃饭、穿衣,同龄班幼儿的穿鞋、整理玩具、折叠外套比赛,幼儿平时自己穿脱衣裤、独立吃饭、帮助集体分发牛奶、收发学习用品等。在班级里布置成主题鲜明的“小小手,真能干”“我会做……”的照片展,使幼儿在内心深处为自己能做这些事而自豪。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真实情景中慢慢养成。我园围绕午睡这个方面,让教师组织生活环节活动时能够静下心来细心观察和倾听幼儿,给予幼儿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做到真正放手。
我们的教研活动还在继续中,小班幼儿自主服务能力的培养还有许多优化和调整的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用课程的思路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