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卿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全面振兴,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坚持重点突破,将产业兴旺作为发展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发展特色;坚持创新发展,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等基本理念,从发展现代化农业、建立现代化农村、建设现代人才队伍三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基本理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4-0025-02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基于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分析,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并契合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其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历史上的深刻必然性。
(一)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较之以往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其问题更多地表现在城乡、区域等分布的不平衡以及发展程度的不充分。同时,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物质文化”方面,而是拓宽到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更广泛的领域。
而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解决矛盾必须坚持“重点论”,优先考虑问题最突出的乡村地区,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着。
(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不仅重申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且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十五年,把第二个百年目标确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水平,但与全面小康还有一定差距。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在经济上要让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要让农村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发展起来。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等多个方面对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做出了要求,这恰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相契合。同理,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来看,要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其中,最后一句点明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前四小句分别阐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契合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从最高目标来看,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正是为缩短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部署的。从当前我国发展状况来看,只有缩短城乡差距,才能快速有效地缩短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从实施途径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承包、集体产权制度等多方面对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规划,有力地保证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这是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一剂良药。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此同时,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理解其背景,我们就能深入思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振兴,注重系统性、整体性
乡村振兴,振兴的不仅仅是农业,还包括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振兴,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
1.乡村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也是村民生活的空间,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如果单方面振兴乡村,必然无法使其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其他落后的领域还有可能反噬新振兴的领域。相比较于乡村,城市从整体上而言,有着更为先进的条件,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不让乡村掉队,乡村振兴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
2.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乡村必须全面振兴。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充分在于乡村,在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物质资料、道路交通等方面,乡村依然欠债较多,乡村目前的条件依然难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乡村振兴,必须要全面振兴。
(二)重点突破,将产业兴旺作为发展中心
乡村振兴,虽然要求全面振兴,但这不代表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坚持“重点论”,优先突破最重点的领域。而乡村振兴需要重点突破的就是产业兴旺。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事关国民生计。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人的生存必须要靠不断的食物供应才能维持,只有拥有充足的、健康的食物,人类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及发展。而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兴旺,会带动农民使用更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地膜等对环境的破坏;产业的兴旺,能够使得乡村生活更加富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得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风民俗更加文明起来。
(三)因地制宜,突出地方发展特色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的总体安排范围内,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我国乡村所处地区无论是从生活条件,还是从生产条件上看都存在巨大差异。从地理分布状况看,我国的乡村在平原、高原、山地、草原等地区均有分布;从人口分布来看,各地乡村人口分布不均,根據国家统计局2016年数据,各省乡村人口从200多万至4 000万以上不等,且受教育程度、人口老龄化程度各不相同;从生产水平角度看,各地生产方式多样,产业结构丰富。这些差异决定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不能简单套用一个模式。
所以,乡村振兴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来讲,从质上,要突出地方发展特色,以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四类村庄分类推进乡村发展[4],不搞“一刀切”;从量上,要合乎地方发展水平,循序渐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四)创新发展,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乡村建设成为新的城市,而是在部分地保留乡村与城市的区别的同时,解决乡村经济落后、生态破坏、治理困难等问题。城乡之间不是经济上先进与落后的差距,不是政治上民主和封建的差距,也不是文化上文明与野蛮的差距,而是行业分工的差别、环境风格的差别、人文气质的差别。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乡村在不同发展阶段,其矛盾又会呈现不同的特点,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无疑是不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只有坚持创新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乡村、突出各地本土特色、科学促进乡村发展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才能真正使得乡村繁荣,村民富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创新发展。结合当前乡村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应从农业、乡村、人才三个角度分析。
(一)发展现代化农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需要首先予以考虑。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还不充分,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农业保护制度等途径来发展现代化农业。
1.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发展生产力,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则是在乡村振兴中需要牢牢把握的“加速器”。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农业在现代化征程中缩短与其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
2.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仅仅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还应该在农业经营方面下功夫,让农产品不仅能“产得好”,还能“卖得好”。从制度上落实好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并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小农户的发展。
3.优化农业保护制度。要优先发展农业,还要从制度上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从数量上,用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人才、资金向农业充分涌流;从结构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现代化农村
乡村振兴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不仅发展现代化农业,还要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先进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党建等途径建立现代化农村。
1.合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可以将城市先进的资源带入乡村,有效带动乡村发展。但城乡融合必须因地制宜,优先在城市近郊地区推动城乡融合,既保留乡村发展的自然风貌,又加快现代治理体系向乡村涌流。
2.发展乡村先进文化。先进的文化不仅存在于现代城市,也保留于传统乡村。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附载于乡村传统建筑、手艺、风俗当中,应当予以发扬光大。同时,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所建立起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化载体也可以引入乡村,充实乡村文化。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乡村必然要求乡村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通畅的道路、先进的医疗、广覆盖的网络等,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求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推动乡村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4.加强基层党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下转98页)(上接26页)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现代化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
(三)建设乡村人才队伍
乡村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自发振兴,乡村还是要靠人来振兴,而乡村振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行。
1.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农学的发展使得农业不再是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生产活动,现代化的农业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要掌握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要通过乡村本土农民的培育、引导接受过农学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扎根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等方式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2.鼓励人才建设乡村。乡村振兴,不仅要靠农学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靠教师、医生、公务员、工程师等各类人才扎根乡村,从医疗、教育、住房、治理等多方面建设乡村。只有乡村各个方面都有现代优秀人才,乡村才能多面开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