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非纸笔”测试的实践与反思

2019-03-25 04:07陈燕萍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评价核心素养

陈燕萍

【摘 要】 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深课改背景下,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策略,改善评价方法,已成为了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支点,成了促进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人才的有效途径。非纸笔测评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正引发评价变革向深水区推进。

【关键词】 评价  非纸笔测试  核心素养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学生的评价是这样描述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深化我省义务教育学校的评价改革,倡导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和考查推广非纸笔测试形式。

从国家教育部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对教育评价做出了新的指示,特别是浙江省,正在积极引导低段的“非纸笔”测试。但是许多学校并未真正弄清评价的含义,还未领悟“非纸笔”测试的真正目的,因此,现实中就出现了许多“形改而神不改”的评价改革。

一、“非纸笔”测试在现实中的异化

自2015年起,省内许多学校开始尝试低段的“非纸笔测试”。但是在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考试改革的背后,我们却发现了与“评价改革”相背离的东西。

1. 只追求形式,不关注内容

在许多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老师和家长不清楚“非纸笔”测试的真正意图。有认为“非纸笔”测试是一种作秀,更多人则认为“非纸笔”测试,仅仅是为了落实“减负”。在这样的理解下,“非纸笔”测试的内容不再有人关注。搞个游园现场,把简单的口算测试,做成大卡片,贴在地面上,就是“跳石过河”;把拼音过关题,做成一张张小书签,学生抽到一张,拼出词语,就又过了一关。这样的“非纸笔”测试情景比比皆是。热热闹闹中,忙坏了老师,忙坏了志愿者家长,但是“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大大降低。

2. 只注重活动,不关注结果

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检验。在测评中,教师可以分析测评结果,去发现自己教学中欠缺的地方;而家长和孩子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找到自己的薄弱点,从而“补短”。但是现在很多游园式的“非纸笔”测试,大家关注的往往是活动过程,而忽略内容,“测试”结果,更是没人统计。

3. 只检测知识,不关注素养

因为未能正确理解“非纸笔”测评的用意,因此,大多数学校测评的关注点仍是普通的学科知识点。而那些指向学生情感与态度,文明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测评项目并未出现在测评中。

二、“非纸笔”测试的校本化推进及思考

笔者所在的学校,也与省内许多学校一样,从2015年起开始尝试“非纸笔”测试。

1. 初级版,迈出 “非纸笔”测试的第一步

2015年,学校在“深课改”精神的指引下,第一次尝试低段“游园式”考试。与绝大多数学校一样,我们设置了“跳石过河”“智力过关”等关卡。孩子们一路过关斩将。游园考,将冷静、紧张的考场变成了游乐园,让低段孩子避免了期末考的紧张。

2. 改进版,关注点从知识向能力拓展

2018年,学校将“非纸笔”测试的地点设在了商场。我们设置了“读店名” “数直角”“测量商铺宽度”“购买商品”“辨别物品材料”等项目,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和能力。学生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游学,填完卡片,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评价。

反思改进版,我们感受到:我们的“非纸笔”测试的关注点,已经从知识向能力转变,已经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发展。但是与课改精神相对照,我们还是感觉到“换汤不换药”。学生的核心素如何提升?评价标准如何制定?这些实质性的东西,我们并未触及。隔靴抓痒,评价的实质没有丝毫更改!

3. 升级版,全面关注核心素养

新课程告诉我们,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创新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在改,课程标准在改,课程理念在改,教学评价的方法必然要顺应教育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

于是,2019年,我们第三次尝试评价改革,将重点放在“活动项目”设计和“评价量表”制定上。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问题一:测什么?——关注评价内容

经过多次学习和讨论,我们一致覺得:非纸笔测试,应该去测试传统纸笔测试所测试不到的东西,也就是应该直指核心素养,去检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大胆自信的表达能力等。

于是,学校组织教师梳理出小学低年级各学科中无法用纸笔测评的内容,如情感与态度,文明素养,表达与沟通,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的测评项目既要体现学科整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又要把学生最核心的素养凸显出来,突破纸笔评价的局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这次的游考中,我们设计了“送祝福”的项目,要求学生主动向营业员送上新年祝福,大方,声音响亮,四人小组内不重复。这样的考题,不仅要考查学生合适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要求学生能大胆向陌生人表达情感。在活动现场,我们看到不少学生胆怯,不敢上前,更是不敢大声表达出来。但是在辅导员和同伴的鼓励下,他们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极限。很多学生交出了自己人生第一次向陌生人大声表白的答卷!

《纲要》上指出,要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只要通过我们的评价,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哪怕是一小点的进步和发展,我认为,这种评价就达到了目的。

问题二:怎么测?——关注评价标准

由于“非纸笔”测试往往以活动方式进行,再加上测试的目标直指核心素养,因此在测评中,需要投入更多的师资和力量,有时候还要借助家长志愿者的力量。因此制定评价标准也就成了提高评价信度的重要一环。

如在“读广告”这个项目中,我们设定A、B、C的标准分别是:“能大声、准确地读出广告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主动询问同伴或者营业员。”“能基本正确读出,声音不够响亮”;很显然,我们测评的关注点不全在于学生识字能力,更关注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同时,这样的描述性评价,也方便了测评者实施评价。

同时,我们在这次“非纸笔”测试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夸夸其中一个同伴,说说他今天表现好在哪里?然后请家长志愿者把每个学生的谈话录音发至班级群。这种以真实的情景式的描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了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详尽的评价,相信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对人的引导作用。

第三个问题:测评有何用?——关注评价结果

1. 评价改革,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非纸笔”测试的进行,让参与的家长和老师深有感触。如一位参与志愿服务的爸爸说:“虽然我没有带女儿那个小组,但是我确信,我女儿在向营业员阿姨大声送上祝福”这栏中一定无法得优了。从今天带小朋友们游考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而我们的老师,也在“非纸笔”测试中,进一步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一位老师这样说:一张试卷不能评价一个孩子。有的孩子考试厉害,但是动手与交际能力不行;有的孩子考试不行,但他的交际能力很强。这次测评,让我对学生有了重新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只盯着知识点,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2. 评价改革,使教育更显智慧

“非紙笔”测评,由于形式的变化,往往会加大工作量,使老师产生疲劳度,对测评结果形成主观臆断而影响信度。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借助校园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评价数据的综合采集,统计分析,为每个学生和每个班级制作测评情况的数据雷达图和分析诊断报告。这就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让老师能同时实现学生个体和班级和年级的对比分析,为教学改进的诊断和归因提供了实证支持。

3. 评价改革,助推课改更加深入

都说“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此话不假。通过“非纸笔”测评的实践,项目式、活动化、课程整合等理念开始深入师生心田。老师们开始会用整合的理念去重组教材,开展教学;学生们会用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获得本领。评价改革,转变的不仅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更转变了我们的思维,改变了我们教学行动。

当然,“非纸笔”测评作为课程改革的一次探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设计路径模糊,测评过程繁琐,测评价值功能单一等问题,已然成为非纸笔测评,亟待攻克的难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教育者用心探索、实践,定能走出一条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评价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