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意涵、问题与路径

2019-03-25 08:34雷兰川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

雷兰川

摘 要: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以促进办学国际化、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为本,以融合创新、服务当地和实践导向为主要特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亟待解决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问题,可以从人才培养、特色发展、师资建设和国际资源四个方面推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路径

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分别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论断。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校中占比较大,其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应该怎么做,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的意涵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高等教育本质属性要求及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为驱动,以高等教育内部诸要素有效开发为基础,以提升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为目的的发展模式。[1]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是以校情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优化整合国际资源配置,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效率提升,最终达到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过程。

推动和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高质量地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并实质性、持续性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2]二是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有助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把自身办学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对高校的多元化需求相契合,强化办学特色,建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3]实现培养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应体现三个主要特征:一是融合创新,即逐渐从引进消化吸收转向融合创新发展,从单纯的规模数量扩张转向狠抓办学质量提升。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融合国内、国际优势的特色专业集群,大幅度提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服务当地,深入了解分析当地社会对合作办学专业的需求,如可服务专业领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等,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当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三是实践导向,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学校、合作办学中外双方、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机制。建立有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不断加强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4]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对学校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正日益成为共识。然而,在区位优势不足,经费投入有限,生源层次偏低等现实制约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外籍教师招聘困难,海外人才引进层次不高,教师出国研修、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等机会少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总的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人才培养特色不够凸显。一是人才选拔机制单一,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考本科二批次录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分数又相对更低一些,虽然对高考英语成绩有一定要求,但是生源素质偏低的现实难以避免,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相对不足,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对学生外语语言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学生在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上付出更多努力。这种矛盾往往导致学生在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上容易出现难以兼顾的情况,导致人才的培养既不具备足够的外语能力,也不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在就业市场中体现不出国际化特色应有的竞争力。二是人才培养过程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创新创业等自我增值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实质提升。没有针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更多的还是处于引进国外教育资源的阶段。

第二,中外课程体系融合不足。强化实践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在部分师生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即使在观念上已有认识,但常囿于相关知识书籍、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所限,观望、等待、敷衍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现阶段的实习基地普遍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一方面,归因于当前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该领域经费的投入、人力的投入有限。教学计划仍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当前,在教学计划中,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计划中的“名义实习”课时后,实际可用于学生实践或动手的学时仍显不足。大量的公共課、理论课仍占据了较大的学时比重。

第三,专业建设较为薄弱。一方面,亟须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开展本科办学的历史较短,对教育国际化的理念认识不足,甚至有个别学校把中外合作办学当成学校创收的手段。在日常管理上,有的项目缺乏属于本项目的专任教师团队,专业师资主要来自于学校其他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专业建设无从谈起,有的项目虽有自己的专任教师团队,但是力量较小,专业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亟须提高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比例总体上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不注重实践操作,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导致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不强,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教师国际化程度不高,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它不仅能够引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外方师资,而且还可以招收具有较好外语基础的学生,这些都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使学校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和认可度,进而不断提升生源质量,从而得到良性循环发展,最终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在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第一,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质量。一方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打造国际化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研究性、互动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理论层面走向操作层面,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如江苏盐城工学院中英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围绕英国的工程人才培養理念,结合国内的工程专业认证,推进工程专业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其合作办学经验还促进了该校教育部“卓越计划”各试点专业面向国际化培养工程人才。

第二,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突出特色。一是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型、应用型”的定位,选准合作办学突破口,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应用型大学举办的合作办学专业,可以与研究型大学优势互补。如学前教育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共举办项目12个和1个非独立法人机构—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除华中师范大学外,均为地方本科高校,其中绝大多数又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二是构建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形成专业直观体验,专业知识技能初识,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校内实训、校外见习与实习,线上互动研讨、线下课堂听诊,新疆支教、苏北顶岗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加强师资国际化建设集聚人才。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带动国际化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成长,为应用型大学国际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将国外优秀师资“引进来”。目前,通过合作办学项目,外方合作高校选派具有相当学位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来华讲授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已经成为常态,应在外方师资每年来华人数、质量等方面的稳定性、依托项目平台引进国外师资的规模、中外教师交流的质量和频率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要让我国一线教师“走出去”。目前,许多高校通过合作办学每年定期派遣教师赴外方合作高校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教学科研交流已经成为常态,应在合作交流的实质内容、合作计划的实际意义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此外,还可通过共建语言中心、实训中心、实验室等方式,打造人才聚集的平台,促进中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国外人才为我所用。

第四,向国际寻求资源供给推进发展。面向国际寻求资源供给,尤其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合作办学,除了“引进来”,依托合作办学开设国际校长培训班、优秀学生短期出国游学、选派教师出国研修等,一些具有特色优势专业,如中文、中药、铁路轨道交通等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走出去”,去国外合作办学,如云南红河学院在越南举办越南太原大学境外办学项目。

总而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国际间的合作关系,引入创新的国际合作理念、方法,通过互访等多种合作办学形式,努力扩张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结合国情,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使学生具有国际化的理念和视野,真正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转变,以达成富民强国的目标。尤其是通过建立“中德”和“中美”等跨国合作平台,是目前中国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途径。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面向‘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项目编号:2017-GX-14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研究适逢其时的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18(8):6-10,22.

[2]伍宸,宋永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的依据、维度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8):17-22.

[3]秦梦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的内涵式发展[J]. 山东高等教育,2015,3(8):13-18.

[4]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3)[2018-10-26].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