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共同体建设与乡村农业绿色振兴对策思考

2019-03-25 03:50:57刘朋虎赖瑞联王义祥翁伯琦
关键词:林田湖共同体绿色

刘朋虎,刘 韬,赖瑞联,王义祥,3,翁伯琦,3

(1.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3.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其简洁明了的理论观点,丰富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实践表明,生命共同体中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功能各异,又相互影响[1]。生态是相互协调与辩证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与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2]。生命共同体的理论观点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显然递进与关联的命脉维系论是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内涵,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协同动力[3]。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有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持续建设良性循环的生命共同体、因地制宜地构建乡村生态经济集群,无疑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创新创业的重要命题。

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系统论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与本质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体建设理论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实践之基。中国拥有多山地理与多水流域的资源禀赋,山水林田湖草遍布各地城乡,绿水青山是自然与生态财富,又是社会与经济财富。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认识与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科学论断的理论内涵,进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持续发展理念。

1.基于全球共赢观的理解。建立生命共同体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自然属性的生命共同体建设与社会属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世界共同关注与积极应对的共性问题,构建生命共同体将成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从共同发展角度审视,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既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又是人类共同的利益。保护自然生态是核心要义,以生命共同体建设为主要载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基于整体发展观的理解。生命共同体建设侧重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统筹治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4],既要坚持绿色发展,以突出问题为导向,又要坚持源头防控,强调责任到位。就区域生态保护与持续发展而言,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建设,既是宏观策略的新理念,更是具体实践的方法论,要因地制宜推进城乡生态廊道与洁净增绿工程建设,使广大群众共享惬意的良好环境。

3.基于系统工程论的理解。生命共同体建设讲求全地域协同攻关,注重整体施策,多措并举,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以治理乡村水污染为例[5],需要统筹协调整体水系的防控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力求达到流域系统水治理的最佳效果。就系统工程与整体建设而言,需要防治结合、多要素并举策略,让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求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

4.基于生态经济论的理解。生命共同体建设要坚持区域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有机融合。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系统性、长期性的破坏,学会算宏观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从根本上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目标的辩证统一[6]。坚持齐抓共护,避免流域盲目开发,使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统筹兼顾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要实施生态经济开发的有序管理,要根据相关要素功能以及空间影响范围制定实施计划,而不是对单一要素治理分别采取简单措施。既要着眼于制定全局性与持续性的科学规划,又要注重研究系统性与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就实践意义而言,建设生命共同体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具体行动之一。其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目的。各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人人踊跃参与实践、部门依法履职尽责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工作方法上则要运用系统思维,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的大系统治理与共同体建设[7]。

科学审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要着眼于绿色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新秩序。如今十分迅猛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正冲击着传统格局,同时也为发达国家布局全球市场,进而乘势转移低端工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作为承接方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抵挡经济收益的驱使,难以把控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的行为,无疑将加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同样也应遵循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新的发展时期,发展中国家应当全面探索并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力求构建物质丰富、社会稳定、政治平等、文化繁荣的新格局。

二、以有效保护与利用生态资源来引领生命共同体建设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且中低产田比例突破65%;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6,自然资源紧缺,人口压力巨大,防控水源污染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任务十分艰巨。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与保护建设工程,建立持续保障机制与工程技术体系至关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流域地貌、上中下游、左右岸线、植物动物等多个方面[8]。按照全国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工程,需要各行业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保护与开发的需求,优化生态要素组合,保障共同体的整体运营和过程维护。

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全面促进生命共同体的系统建设,需要着力把握4个原则:(1)坚持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探索并创立国土空间开发新模式,不断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实行最严密的法制、最严格的制度,为生命共同体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和谐发展。要始终秉承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持续发展。(3)坚持统筹协调,实行双赢目标。和谐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经济社会与百姓富裕的重要环节,而有效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点,两者不可偏废,应力求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9]。(4)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行动。各级政府要发挥引导、支持和监督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方参与、齐心协力、全民行动的基本工作格局,尤其是企业要积极承担重要责任和义务,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全面促进生命共同体的系统建设,重点是维护整体平衡与保持活力。就宏观管理对策而言,需要把握5个环节:(1)科学规划,统筹兼顾;耦合联动,提高效益。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修复是重要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持续发展,结合区域实际,科学合理规划。以山—水组合为例,要合理运用商品林、公益林“两类林”政策,为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与增加森林蓄积量作出贡献。在山区划定“两类林”应基于实地勘察,以实现保障生态安全与发展山区经济“双赢”作为工作目标。对于生态脆弱地区,要注重地形地貌、山地朝向、林木类型、品种特性、生态功能等要素的合理搭配。山—林系统是相互联系,也是相互影响的,需要统筹协调林区山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开发区域划定,实行合理经营与管理,确保资源持续利用。(2)政策引领,联防联控;权责明确,协同共建。山水林田湖草大系统的生态修复,涉及到多部门与多学科的内容,需要在政策制定、创新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尤其要构建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和协同共建机制,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10]。以水—田组合为例,一方面要注重水资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要有效保护沿岸自然景观,在为人们提供良好洁净的水源的同时,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生物生存繁延的良好环境。实践表明,科学护理岸线、保持河道自然弯曲的环境功能属性,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单纯的理化措施治理带来的不利影响[11]。同时,可以使用土壤生态工法技术,增加生物多样性,融入雨水储用管理设计,科学利用雨水资源,从而促进耕地与农田水的良性循环。(3)因势利导,优势互补;强化管理,注重共享。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生态条件各异,因而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区域特色。以林(草)—土组合为例,构建山林草水管理体制与机制,有效解决区域治理中突出的水土流失防控问题,实施林草先行,保护土层,涵养水分,维护生态平衡。可由国家公园管理、森林草原管理、野生动物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等部门组成委员会,统筹协调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估、决策机制、项目实施等事项;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区域协同递进和运营反馈响应[12]。(4)发挥优势,自然修复;统筹兼顾,持续递进。生态系统具有自净化属性,人工干预如果超越了生态系统的阈值,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就会削弱[13]。因此,治理理念与规划思路、技术路线设计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忽视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整体性、功能性[14]。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是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水—田—河(湖)组合为例,河道整治应与农田整治与设施建设相配套, 着力推行 “拟自然”修复技术进行河道治理及农田改造,在非洪涝时间利用河道修复段为城乡居民开辟亲水游乐区、沙滩休闲区,提升城乡滨河空间的自然属性与利用功能[15]。(5)纵向贯通,横向融合;优化结构,集成一体。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系统工程,要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力求做到空间布局匹配、目标定位准确、考核监督到位。深入研究生态恢复过程中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作用,力求阐明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内在互动关系,深入探索并注重分析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力求有效评价生命共同体建设效应并注重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保育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与技术支撑。应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之中,集思广益寻求对策,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共赢目标;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并挖掘内在潜能,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为丰硕,并且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国乃至世界人民。

三、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助力福建乡村绿色振兴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区域,素有的“八山一水一分地”之称则充分显示了全省农业资源禀赋状况。福建山地独具特色,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6.8%,位列全国第一,但福建省人均耕地只有0.000 3 km2,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应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尤其要注重防治污染与实施循环利用,力求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同时,要注重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激励机制与依法管理体系建设,从源头上约束人们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加强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管理,进而避免由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从根本上保障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双向安全。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助力福建乡村绿色振兴,要注重强化以下4条对策:

1.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从根本上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共生互利关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与保护自然的意识,在追求物质财富之时,注重减少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伤害。坚持绿色发展,要注重把握3个关键环节:(1)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强度。要大力推行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力求提高资源利用率。(2)实现自然资源循环利用。要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融合,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实现自然资源共享机制。坚持绿色发展,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保证山区农村农民群众具有公平享用自然与有效保护自然的利益。

2.坚持生态振兴,提高污染防控效率。农村环境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花园子。要坚持因势利导地创立环保农业模式。推行农业绿色化与智能化有机结合,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在农业绿色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注重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比重;注重减少农药用量,增加生物农药用量;同时,着力完善废旧地膜回收与便捷处理技术。要实现全省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有效开展生态宜居家园与乡村环境治理,基本解决农村的垃圾分类、污水管网、厕所改造等问题,营造与美丽乡村相匹配的生态景观,为乡村百姓留住令人回味的浓浓乡愁与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3.坚持“两化”融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乡村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绿色产业振兴,有助于推动绿色产业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保护绿水青山与发展绿色农业的意识,构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态循环经济体系,不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增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要注重做好2个方面的工作:(1)要推进乡村生态经济产业建设。要着眼于市场供求导向,充分满足群众生活需求,面向市场生产独具福建特色的原生态产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力求在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乡村生态与文化振兴。(2)要培育乡村生态文化新业态。要以乡村绿色生态为本色、以农耕文化为载体、以农旅结合为平台,创立乡村生态文化新业态,借助乡村的森林、河流、田园等生态环境资源,提供具有浓郁生态气息的乡村文化产品和科普教育服务。

4.坚持环境友好,提高多赢发展效率。在资源节约的同时,注重城乡环境友好,以生态经济振兴之力,拓展三产融合发展领域,提升乡土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群众提高收入水平。坚持环境友好,一方面要注重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依山而建、曲径通幽、临水开窗、朴实无华”“前庭后院、花红树绿、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乡居风貌,正是福建传统乡村生态文化的特有符号与魅力,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世代传承与诠释,应加以重视和保护。另一方面,要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投资主体,发展以乡村为单元的休闲观光产业。如福建省漳平市永福万亩花海茶园建设,就是通过向市场化企业借力,开展樱花观赏与生态茶园的综合开发,以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公园建设为平台,在山地茶园内套种樱花,并与食、宿、游、娱、购、养相结合,把茶园花海的生态文化优势转变为带动乡村发展、群众增收的生态文化产品与生态文化服务产业,收到了多赢的成效。

猜你喜欢
林田湖共同体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爱的共同体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资源导刊(2021年10期)2021-11-05 01:25:30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农技服务(2021年3期)2021-06-16 03:58:06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