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及引导路径

2019-03-25 03:50刘淑兰
关键词:农村妇女妇女政治

李 敏, 刘淑兰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可见,国家更加注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民的主体作用,这也为农村妇女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全国范围来看,女性的地位整体得到了提升,但地区间、城乡间妇女的地位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村委会中女性成员的比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政策颁布以来,各级政府虽对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实际成效并不显著,依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关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郭君平等以苏、辽、赣、宁、黔五省(区)为例分析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出政治面貌、职业和对政治的了解程度对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影响最大[1];魏君以四川省 S 镇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为例,得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政治体制和法律法规、妇女自身因素等,是影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2]。(2)关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王琦等通过对湖北省的武汉、鄂州、宜昌、咸宁等 14 个城市的研究发现,农村妇女在参与政治活动时存在缺乏基本政治认知、没有话语权等问题,认为应该通过建立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将性别指标纳入政绩考核等措施,改善当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状况[3];韩国明等基于对甘肃省靖远县、平川区、会宁县、永登县及榆中县等 16 个村庄的妇女政治参与状况的了解,从动机、能力、机会等角度分析了女性在村委中占比较少的原因,并得出可以借助农村妇女自组织活动(如广场舞等)的政治渗透作用来改变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4]。但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以个案来分析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的状况,忽略了我国的整体转变,也未考虑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妇女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乡村振兴情境下,理清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的现状,对其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妇女参与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是双向互动的,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政策、资金、人才、平台、机制等优势条件,推动了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妇女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其依靠着自身优势参与到乡村治理过程中,并推动着当地产业、乡风和治理的发展进程。

(一)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为产业兴旺提供主体力量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产业振兴是重点。政治引领影响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主体力量。(1)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人口数已达68 187万人,占总人数的48.9%[5],其中乡镇的女性人口数量约占全国女性人口总数的70%[6]。可见,农村妇女在全国总人口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多数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妇女则留在农村照顾老人和孩子,妇女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2)为产业振兴提供技能支持。传统手工艺产业是乡村发展的优势产业。农村妇女能够熟练掌握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如河南省周山村的“周山巧妇”、贵州省丹寨县嘎闹的巧手绣女等,是传承和发展乡村新型家庭手工业的技术人才。

(二)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为文明乡风的形成提供教化作用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保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7]。农村妇女的政治参有助于文明乡风的形成。(1)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能力是构建文明乡风的重要影响因素。追求文明向上的农村妇女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光荣使者,她们的政治自觉性和责任感,将在有意、无意中带动家人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从而推进文明乡风的构建。(2)农村妇女承担的教化作用是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力量。妇女对长辈的态度、与爱人的相处模式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素质,构成了一个家庭的家风。乡村是若干家庭的集合体,因此家风是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所承担的教化作用使得妇女与乡风的构建紧密结合。提高妇女的政治参与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妇女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引导和培育良好家风,从而增强村庄凝聚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三)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为有效治理提供动力

农村妇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能够加快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女性拥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细致、温和、具有亲和力,这些特性正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所急需的。(1)妇女的特性有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妇女学习能力较强,能够更快、更好地领悟国家政策。在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农村妇女能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2)女性较强的沟通能力有利于解决意见分歧。女性普遍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当村委之间、村民内部及村委与村民之间因利益而产生冲突时,农村妇女能够利用善于沟通的优势起到协调作用,缓和双方矛盾。发挥妇女自身的优势,调动更多妇女参与到当地的政治活动中,有利于逐步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现状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家重视女性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率、参与意识、参与面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参与度、实际效能、平衡发展、相关机制等方面依旧有待加强。

(一)政治参与率逐渐提高,但主动意识较弱

参与率是参与政治活动最直接的评估标准,主动意识则是民主意识提高的具体表现。据调查,近年来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率逐渐提高,2017年,我国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占23.1%[8],比2010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9]。农村妇女的政治参率有所提高,但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参与政治活动多是迫于村委会压力。一些地区村委会采取强硬手段迫使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甚至出现不参加不发年终福利的现象。此外,部分村民在外打工,无暇参与农村政治事务,遂由家中留守妇女代为履行,随意性较强。

(二)政治参与面较广,但实际效能较差

参与面是参与政治活动的又一横向评价指标,而实际效能是提高政治参与的最终目标。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面正在逐渐扩展,包括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商议会、民主监督等,但这些行为并未带来实际效能的提升。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1)农村妇女的建议较少被采纳。部分农村妇女虽然参与到了乡村治理过程中,但是对于新的政策及乡村发展的措施并不了解,无法提出建设性建议。还有部分农村妇女则认为自己的想法无法改变村委会的决策,不会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2)部分农村妇女难以胜任村委会职务。部分农村妇女由于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管理知识,对于新媒体接触较少,加之村委会的政策性任务较多,难以胜任村委会职务。

(三)发达地区政治参与度较高,但欠发达地区政治参与度较低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区农村妇女在参与政治活动时表现出显著差异。(1)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民主意识较强。2017年,杭州村民委员会女性成员比例已达 35.73%[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3%)。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大多与城市生活接轨,眼界开阔,民主法治意识较强。(2)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动力不足。2017年,处于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仅有86.5%的村委会配有女干部[11],而沿海的福建省早在2010年女性“两委”参与率就已达99.8%[12]。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力度较小,平台建设不健全、政治参与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吸引农村妇女参与其中。

(四)政策导向有所增强,但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政策是行动的指南,保障机制则是确保政策实现的“加速剂”。近年来,法律法规的出台保障了农村妇女的多方权益,《纲要》的出台保障了农村妇女的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的颁布保障了农村妇女的土地利益。2017年,我国的法律援助机构已达4 292个,随着机构队伍的不断壮大,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1)服务平台较为单一。单一的服务平台无法及时为农村妇女提供咨询服务。(2)资金管理不够规范。许多农村账务由私人管理,导致账目不清、贪污等问题频出,难以有序进行。(3)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国家规定了农村妇女同样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落实细则,对于农村妇女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无从监管。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包含主观方面,又包含客观方面;既有内在因素的制约,又有外在条件的限制。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农村妇女的政治活动参与度。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实现、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人在满足了基础的生存需求之后,才会关心政治问题。近年来,乡村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村民生活水平随之大幅度提高。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4 617元[13],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存在,中西部部分农村始终未摆脱贫困。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1)经济实力决定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农村妇女的精力集中于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无暇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较低。(2)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制约着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热情。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必须配备智能平台,而经济实力决定了村民能否承担智能设备的费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只能依靠传统的宣传来鼓励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而一些落后、无趣的宣传方式难以激发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热情。

(二)受教育水平的制约

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村妇女的民主法律意识、政治参与度的直接因素。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统计:18~64岁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平均为7.1 年,农村妇女中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有2.1%[14]。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度。(1)文化水平较低导致民主意识淡薄。熟练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是农村妇女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的思想武器。然而,多数农村妇女未接受过系统的素质教育,文化水平有限,严重缺乏法律常识,导致民主意识淡薄,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高。(2)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参政能力。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妇女往往关注于生活琐事,对于美丽乡村示范村等乡村发展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难以提出切实有效的乡村治理建议,限制了农村妇女的参政能力。

(三)城镇化进程的负面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17.9%[15],到了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83 137万人,城镇化率达59.58%,同比增长41.68%[16]。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1)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导致妇女精英外流。城市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多的公共服务、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村妇女进城务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薪资的吸引和人际关系带动了更多农村妇女外流。(2)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渐冲淡了乡愁。农村妇女在外务工期间,眼界随之开阔,部分农村妇女通过自主创业进入社会精英阶层,市场经济的发展冲淡了农村妇女思乡、归乡的情感。

(四)社会环境的束缚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农村妇女参与政治的一大因素,主要有以下2点原因:(1)落后的传统思想影响了参与积极性。落后的传统封建思想依旧影响着一些偏远地区,部分农村妇女受这些观念的约束,无法正视自己拥有的权力,认为参与政治活动是男人的事,因而政治参与积极性极低。(2)家庭分工规则降低了参与主动性。千百年来,“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将女性束缚于家庭之中,使之在思想上缺乏参与政治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引导路径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许多地区出现了农村妇女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通过总结现有经验,为全面提高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效能,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效能

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妇女的主动参与意识,并外化为行动,才能真正提高其在参与政治活动时的成效。(1)培养妇女的主体意识,发挥妇女自身的造血功能。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不断增强村庄内部的自生力和创造力。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要对症下药,既要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又要帮助农村妇女克服依附心理,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政府要为农村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给予肯定,帮助农村妇女树立自信心,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为乡村治理奉献巾帼力量。(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通过文化知识培训和普法教育来提高农村妇女的自身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通过宣传国家政策引导农村妇女借助乡村振兴的优势条件推动自身发展,通过心理健康辅导来疏导农村留守妇女心中的困惑,从而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

(二)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乡村政治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要建立在充足的物质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女性自身的优势,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挖掘本地资源,创建“一村一品”格局。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并以企业为载体对农村妇女开展定期的“妇女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的能力和自信心,激发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开发地方优势资源,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2)村委会给予政策支持,吸引女性精英返乡创业。女性精英是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领跑者,农村妇女生活圈多集中于村庄内部,身边的典型案例能给予其强大的冲击力,能有效激发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定期召开乡贤商议大会,鼓励妇女乡贤发挥带头作用,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地方政府应为农村妇女精英提供土地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吸引流入城市的农村妇女精英回乡创业。

(三)运用融媒体,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融媒体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载体,是农村妇女接触信息的主要媒介,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推动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1)发挥媒体引导作用,加大政策和典型案例的宣传。互联网背景下 ,农村妇女对于媒体的依赖性加强。在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民主法治意识的同时,融合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加大对妇女政治参与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举办巾帼建功评选活动,并通过融媒体多渠道宣传先进案例,提升农村妇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其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2)运用融媒体,引导营造文明乡风。综合运用地方公众号、报纸等农村妇女依赖性强的媒体大力宣传当地的优秀民间文化,定期通过微信平台广泛开展系列文明家庭、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征集并推广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积极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深入挖掘当地的农耕文化,通过抖音、西瓜视频等视频软件拍摄小视频更为直观地弘扬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攀比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构建文明乡风,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健全平台及机制,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组织保障

平台及机制是推动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供路径引导及督促作用,不断健全平台及机制建设能够提高妇女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1)搭建信息交互平台,构建便捷的服务体系。增设法律咨询处、心理咨询处及政策咨询平台,确保妇女随时可以就困难展开咨询。开设线上渠道(如微信公众号、QQ群等),在青年农村妇女群体中普及相关国家政策。与公益组织、高校合作搭建交互平台,为农村妇女提供进修渠道。(2)创立自治组织,提升妇女凝聚力。妇女自治组织是连接政府和农村妇女的桥梁和纽带,应加以鼓励和扶持,通过组织建设不断培养农村妇女的独立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3)完善管理机制,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需要一个公平、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环境,这有赖于健全的管理机制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管理机制方面,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村民选举制度,提高村委会公信力,实现妇女参与决策重大社会事务;监督机制方面,各级人大要重点关注农村妇女的政治权利是否受到侵害,农村妇女应正确行使自身的监督权,为基层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妇女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农村妇女对日常生活的主体性评价——以广东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