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奇伟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带着革命理想奔赴贫穷落后的陕甘宁边区,积极投身于抗战革命事业中。边区保教工作的开展,为革命战士解决了后顾之忧,为新中国培养了接班人。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方可展望未来,因此借鉴边区成功的教育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边区的学前教育事业作为抗战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创造了丰富的宝贵经验。目前正值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攻坚期、关键期,继承边区的红色教育精神,发扬其革命精神,有助于教育发展与规划纲要2020年目标的实现,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抗战时期,战火纷飞,物资匮乏。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贫瘠地区之一,地处偏远,经济文化更为落后,农民百姓家徒四壁。即使条件这般艰苦,在党的领导下边区政府依旧出台相应的学前教育保教政策,开办保育院与托儿所,保障适龄儿童进入保教机构;制定学前教育工作方针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保教工作建设;以政府划拨资金为主,社会募捐、父母津贴为辅,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1.建立学前教育保教机构,保障适龄儿童入学
在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下,相继成立不同形式的保教机构,为适龄儿童提供良好的保教环境。
1937年8月,陕甘宁边区成立了公立的集中保育的蓝家坪托儿所,收托各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2-7岁儿童24名[1]。部分保育院、托儿所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保育院与托儿所数目统计
引自:西安市第一保育院档案室,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档案,案卷号4.
2.制定学前教育工作方针政策,全面推进保教事业建设
以1938-1942年部分政策方针为例,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1938年制定简章,保育院管理初具规模。同年制定机关托儿所章程,以保护干部子女为主,规定入
所条件为六个月至三岁的幼儿,待遇以抚养为主,教育次之。1939年制定施政纲领,以民族精神与生活知识教育儿童,禁止体罚儿童。同年召开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十二件重要提案,其中第九条与学前教育密切相关,着重提高妇女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说明理由并提出相应的办法,鼓励妇女参政,设立妇女训练班,教育妇女卫生知识,开办保姆训练班。1941年颁布民政厅通令,以培育保育干部、规定保育学员资格:女,小学毕业以上且识字四五百字,年龄为十六、七岁至三十岁。
表2 1938-1942年部分政策方针与内容
引自:陕西省档案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中心油印。
3.政府划拨资金,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虽然边区政府财政拮据,仍克服困难,划拨资金支持学前教育保教事业建设事业。
以第一保育院经费收支部分统计数据为例,抗战时期学前教育部分经费收支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抗战时期学前教育部分经费收支
引自:西安市第一保育院档案室,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资料档案,案卷号15。
保育院事务琐碎,任务繁忙,保育院的运输、建筑、供给、总务、保教工作,时刻关系到战时幼儿的教育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因此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尤为重要。创立之初,保育院缺乏经验,组织机构较为单一,但随着保育院的逐渐扩大,组织机构越为完善,管理越来越井井有条。
1.以1939年保育院组织机构为例,如图1所示。
图1 1939年保育院组织机构引自: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1985年)
2.以1941年第一保育院组织机构(图片截选)为例,如图2所示。
图2 1941年第一保育院组织机构
边区学前教育的老师们坚信: “时代给予孩子们的是苦难,而保育者,曾在苦难中忍受着无数的困难,而寄予孩子们以幸福”[2]。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热爱学前事业、为教育事业甘于奉献的保教人员,学前教育保教事业才发展的如火如荼。保育工作繁琐、嘈杂,但保育人员不畏苦累,克服困难,始终怀以热忱的心情坚守岗位。但只有热情尚不足够,保教人员的专业性发展十分重要,共产党与边区政府关注这一问题,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培养与培训。
1.思想教育
针对平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个别谈话方式,根据问题进行谈话,谈话次数由其觉悟程度决定。或是在饭后与工作闲暇时刻,以三五人的方式,不拘形式,自由漫谈,形成小型自由谈话会。用报纸、时事、英勇妇女故事进行课堂教育,选择有意义、有帮助的材料读给保育员听,此外,妇女座谈会、时事报告、自卫战争中典型生动事实介绍,娱乐晚会、演平剧、话剧,对她们都有很大教育意义。
2.文化教育
数量较多的保育员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是从妇女中解放出来的,为此设置了专门文化教员,制定了教育计划,文化课占二分之一。按照文化水准,分不同的小组,用各种不同方法来教。如识字、读课本、造句子、作日记,作短文,读短篇国文,在课后分给她们作业,除去每天工作时间外,其它都是学习,进步也快,兴趣提高迅速,觉得工作中能学习,就慢慢安心下去。文化课一直坚持进行下去,不识字的识字了,本来少认字的现在能写信、写日记、能作短篇的文章。个别人能看《解放日报》。一般的能看《群众日报》,学习好与学习差的在班务会中,可以自我反省,互相提意见,提高了保育员的整体质量。
3.技术教育
作为保育员,要具有专业的卫生知识,保育儿童,预防儿童疾病。很多保育员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儿童的卫生,对于学习相关知识怀有无所谓的态度,而后学到儿童管理、儿童心理,与日常保育工作相结合,保育员思想觉悟提高迅速。带着问题学习有关知识,针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开设了相关课程儿童一般生活管理的技术,一般的卫生常识,急救法,营养学,护理技术,妇婴卫生,实地工作中学习。
要办幼稚园、保育院。每一个大的机关都要尽可能地设立日间托儿所,保证妇女干部不致因为孩子而耽误原来岗位的工作,并要求优惠保育院、保育工作者,使其政治的、经济的待遇不仅与大家一样,而且还要提高[3]。保教人员工作,除了专业培养,还给予了重要的生活保障。
1939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政府工作报告决议中提出“加强保育儿童的工作,注意儿童的健康,使其健全发展”的要求[1]。始终秉承“孩子第一”的教育方针,用不同的方式对儿童健康进行规范,用不同方法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1.合理健康饮食
保育院的饮食标准大体相当,但根据儿童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状况略有差异,面、菜、盐、油、肉各有比例,着重于调剂和配备,若面有部分剩余,变换样式做成点心。夏秋两季,保育院会提供给儿童应季水果,如西瓜、西红柿、各种果子等。儿童的被服、衣服、鞋袜等,尽量节省开支,满足儿童的日常穿衣需求。儿童的营养标准方面,工作人员科学计算儿童摄入热量,提供日常所需的食品,针对营养不良、身体羸弱的儿童,给予特别补充,如补充骨头汤、牛奶等。
以某保育院每月生活标准为例,如表4所示。
表4 保育院儿童每月生活标准与实支表
引自《解放日报》,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二版
2.疾病预防工作
保育院为了保持儿童的健康,十分关注儿童的疾病预防工作,首先比较注重卫生科建设工作,以扩大卫生科为主。除了原有的科长、护士与班长,添设护士长、护士、司药与管理员,聘请一位专门的医生给儿童检查看病。其次是增添药品与治疗器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再次是儿童、工作人员与环境卫生方面。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聘请优秀干部教授保育员专业知识与进行实践,关注儿童日常生活环境,多接触空气良好、阳光充裕的环境。定期检查儿童身体,关注儿童的饮食、睡眠,做好一日生活检查工作。
以洛杉矶托儿所幼稚大班课程表为例[4],注重日常卫生检查,如表5所示。
表5 洛杉矶托儿所幼稚大班课程表
教育教学工作,是陕甘宁边区的工作核心,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以儿童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教育内容,采用适合儿童的课程内容,让儿童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1.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以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循序渐进进行教育工作。抗战时期学前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音乐、故事与儿歌、游戏、观察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识字和识数。具体实施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有所不同,因抗战特殊时期,学校教授地点的不固定性,玩具相对缺少性,教育人员知识匮乏性,课程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且紧紧围绕抗战救国这一主题。
以第一保育院某班一日课程安排为例,如表6所示。
表6 某班一日课程安排
引自:西安市第一保育院档案室,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档案,案卷号3
除了基本的知识课程,还包括儿童良好卫生习惯、良好品德习惯、儿童技能的培养。保育院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儿童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教育。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工作,保育院的幼儿一般都能做到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同时还锻炼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5]
2.教学方法
边区学前教育,根据儿童的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找到了一条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采用示范、讲解与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边区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大特色,称之为三化教学法。所谓三化就是教学故事化、游戏化和歌曲化。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将教材内容编成故事、游戏或歌曲,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呈现,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这样不仅使儿童有兴趣,收效亦大[6]。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儿童对其产生兴趣,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直接接触自然事物,对所学事物认识更加清晰、准确与全面。
应革命需要,战时边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推进与革命紧密联系。战时边区保教机构的创设之初,是因中央领导、革命烈士、抗战将士的子女无人看管,其迫切需要集中抚养。而子女安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与政治局势。在革命的推动和保教工作者的努力下,艰苦奋斗、自强自律的红色革命精神焕发时代光芒,生生不息,开创了边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先河,奠定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基石。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实际国情出发,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其与革命需要、政治形势紧密相联的经验值得借鉴。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从新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清醒地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环境,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我们应了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路程。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针对文艺与教育领域,提出并实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教育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文革时期,教育遭受巨大摧残。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进入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时期。在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带领下,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成功转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也在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努力着。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整顿、改革、创新三大阶段,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每一阶段的教育事业,唯有密切结合实际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可欣欣向荣。
其次,我们应客观分析当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正处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与机遇。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入园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学前教育依旧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依旧造成困扰。普惠性资源的不足,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保教质量的提高等依旧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建设,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领导,积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政府职责,把握普惠性资源的方向,成为促进幼儿教育公平的倡导者,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投资人。[7]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建设,完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办园,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改革与创新,激发办园活力,狠抓办园质量,适当采取倾斜性政策,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朝着持续、均衡、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并深入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教育建设,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战火纷飞的年代,条件艰苦。经过战争的洗礼,边区打造了一支如钢铁一般的保教队伍,其建设与发展值得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保教人员为了革命事业义无反顾、勇于奉献的精神,彼此团结一致的精神,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的精神,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的精神,弥足珍贵。边区政府对保教人员的选聘与任用给予关怀和重视,任用觉悟高、能力强的人员担任保育院领导,选聘积极抗战、满腔热血的妇女担任保育人员,且待遇优厚,为其提供充足的生活津贴,解决基本生活需求。因战争形成的特殊环境,保教人员背景较为复杂,为了让儿童在红色摇篮里快乐健康成长,其专业性训练成为重要的一环,边区政府结合实践经验,从文化、思想、技术对其进行精心培养,在战争年代造就了一支为孩子们撑起和平蓝天的保教队伍,值得借鉴。
首先,保障学前教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避免专业人才流失。边区何以吸引大量知识分子投入保教事业,是因为党和政府对保教事业的重视,对保教人员的极度关爱。当下学前教育教师人才越来越多,但坚持在这一岗位的人才却相对较少,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又是何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社会地位较低、生活保障较差、认可度较低。为了避免专业人才流失,党和政府应依法保障学前教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认真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确保教师工资及时与足额发放,依法足额足项为保教队伍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为教师解决生活之忧。
其次,结合当下,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保教队伍。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制约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6]与边区不同的是,我们并未处在战争年代,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起点相对较高,但我国专业化保教队伍的建设依旧存在问题,我国当前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8]教师培养体系有一定缺陷,培训制度比较简洁,教师队伍管理比较松懈,师德师风存在问题。我们应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支持师范院校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水平。认真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严把入职关口。健全在职教师的培训制度,严格管理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保教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应严谨对待保教事业,彼此团结一致共建保教家园,培养热爱幼教、热爱幼儿的教育情怀。
边区保教机构成立之初,制定了“培养儿童的正确观点与作风,养成儿童活泼愉快的心情,健康坚实的性格,勇敢老实的个性,训练手脑并用,使他们成为未来新中国健全的主人公”的教育目的与方针[9]。从教育目的与方针中,不难看出,重中之重是要保护儿童,为未来中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要完成这两者使命,就要求边区保教机构“养教合一”、“家庭和学校合一”、“教师和父母合一”。[10]边区保教机构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首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其次培养他们成为新中国的接班人。贯彻保教合一的原则,保育中有教育,教育中有保育,保证健康的同时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教育过程中又融合生活习惯等保育知识。教育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课程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儿童发展规律,教学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灵活多变。边区的保教探索,为新中国保教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经验与方针政策值得我们当今保教工作者借鉴、学习与发扬。
借鉴经验,全面完善办园条件。近年来,我国在办园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办园缺少特色化、管理理念机械化。边区保育院的办园特色突出,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中有生活,形成了我国特殊时期独特的办园特色。当下,我们应注重我国办园本土化的特色,形成本土化理论体系,支持引导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选取合适的玩教具,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生活特色,选取优质的游戏活动。
保教合一的充分注重。边区保育院在保教工作中、在平时生活中保教合一,值得提倡。保教工作中,保育中有教育,教育中有保育。保育中注重病时教育与战时教育,在战争年代,高度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唯有活下来,好好活着,才能更好的建设新中国。目前,幼儿园安全问题也不断发生,安全事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11]我们应借鉴边区保教经验,引导儿童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重视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加强饮食与身体健康工作,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幼儿品德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次,当下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我们应坚决克服和纠正该现象,学习边区经验,坚持零起点教学,注重儿童主体性,给予高度尊重,运用人本主义的思想,采用科学的育人方法,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重视儿童的身体锻炼,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品德。课程、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出发,鼓励儿童亲近自然、感知自然、亲身体验、主动探索,乐于游戏,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