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斌 陈晓华 林 琳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州 350013;2.连江县丹阳镇华翔蛋鸡场 福建连江 350503)
鸡蛋是我国广大居民餐桌上的重要食品。我国是鸡蛋的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蛋鸡存栏数约14亿羽,年产鲜鸡蛋2 000多万t,全国人均消费鸡蛋16 kg。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如抗生素残留)已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焦点,无抗养殖(如蛋鸡无抗蛋生产)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蛋鸡无抗蛋生产,鸡场要做好鸡苗选择、生物安全措施、规范化饲养管理、疫苗免疫以及蛋品质量把控等5个方面工作。
1.1 供应商认定 依据不同商品蛋鸡场的产品销售特点,选择相应的商品蛋鸡品种(如海兰褐、海兰灰、罗曼褐、星杂288、京粉、京红、伊莎褐、迪卡褐等),要求品种纯正,产蛋性能好,抗病力强,且无携带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鸡支原体病、鸡白血病等垂直传播的病原,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
1.2 品种要求 生产性能优越,育雏成活率达96%以上,产蛋期成活率92%~95%,高峰产蛋率93%~96%,产蛋期料蛋比 2.1~2.2。
1.3 鸡苗选择 鸡苗外表好,精神活泼,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稍有惊扰便四处奔跑,站立有神,叫声响亮,羽毛光亮,没有“大肚脐”,食欲和饮欲良好,粪便成形,胎粪往往为白色,没有出现腹泻。必要时还要求鸡苗采用激光断喙、免疫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等相关疫病的疫苗。
1.4 鸡苗检测 抽取一定比例的鸡苗或血液或粪便(10~30份)进行相关病原检测,包括鸡白血病、鸡白痢、鸡毒支原体病、鸡滑液支原体病及大肠杆菌病等病的病原,对有存在上述垂直感染病原的鸡苗,要及时淘汰处理。
1.5 鸡苗信息记录 要记录鸡苗厂家、品种、数量、鸡苗状况、疫苗免疫情况等信息。
2.1 鸡场选址 鸡场应选择在地形开阔、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还应远离居民区、其他畜禽生产场所、集贸市场、交通要道等,且位置应在畜禽可养区内,交通相对便利,水电资源有保障。
2.2 鸡舍建筑 鸡舍采用全封闭层叠式网上饲养,便于环境控制。还应具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指标调控的相应设施 (如自动化舍内环境控制系统)。建筑物还应能防鸟、防鼠、防虫(如蚊虫、蠓、蚋)。鸡场要按照各个生产环节的需要,划分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包括饲料间、育雏舍、育成舍、蛋鸡舍、蛋品处理车间、粪便处理车间等。注意场内污道与饲料道、蛋品道分离。
2.3 人员控制措施 生产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走出鸡场,进入鸡场要更衣消毒,杜绝一切外来人员的进入,尽可能谢绝参观访问,不同功能区内的工作人员不能交叉走动。对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生物安全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鸡场工作人员决不能接触到外界各种禽类产品。
2.4 严格鸡场卫生与消毒措施 建立健全鸡场内的卫生与消毒制度,包括日常管理、门口消毒、人员与车辆消毒、带鸡消毒、空舍消毒、蛋框消毒等。
2.5 其他生物安全措施 包括鸡场内禁止饲养鸭、狗、猫以及其他禽类、鸟类,实施有效的鼠类控制和灭蚊、蝇的措施。配备有专门的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及粪污处理设施,并采用净道与污道分离等。
2.6 档案记录 包括从事日常卫生与消毒的工作人员、日期、人员与车辆来往、消毒剂种类、病死鸡无害化处理等都要记录在案。
3.1 育雏期饲养管理(1~7周)
3.1.1 提供优质且营养全面的鸡花料 要求饲料营养全面,代谢能11.77~12.25 MJ/kg、粗蛋白18.5%~20.0%、钙 0.9%~1.0%、非植酸磷 0.4%~0.45%、食盐0.37%、赖氨酸0.90%~1.08%、蛋氨酸0.35%~0.50%、蛋氨酸+胱氨酸0.70%~0.75%,同时要求原料新鲜、没有霉变、颗粒适中。
3.1.2 做好保温措施 第1周室内温度保持35~33℃,第2周室内温度保持33~31℃,第3周室内温度保持31~28℃,第4周室内温度保持28~24℃,以后逐渐降低至室温。育雏前2周以保温为主,第3周兼顾保温和通风,第4周以通风为主。
3.1.3 做好其他管理措施 如适时开食,每周增加5 g左右饲料,7周龄时每羽鸡每天饲喂50 g,挑出体弱雏鸡进行单独饲养。定期称重,褐壳蛋鸡4周龄时体重为 250~310 g,7 周龄时体重为 560~681 g,提供合理的饲养密度及光照。
3.1.4 做好疫苗免疫 包括本地区常见疫病的疫苗,使鸡群不生病或不发生主要疫病。规范兽药使用,尽可能做到不用兽药或少用兽药。
3.2 育成期饲养管理(8~17周)
3.2.1 饲养要求 早期要用鸡花料与育成料混合饲喂,约1周后逐渐过渡到育成饲料。育成鸡饲料的代谢能 11.68~12.14 MJ/kg、 粗蛋白 16.5%~18.0%、钙0.9%~1.0%、非植酸磷 0.35%~0.40%、食盐0.37%、赖氨酸0.85%~0.90%、蛋氨酸0.35%~0.50%、蛋氨酸+胱氨酸0.60%~0.65%,同时要求原料新鲜、没有霉变。对于体重不达标的鸡群,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对策。
3.2.2 管理要点 (1)控制好鸡的体重。定期测体重,若所测体重与标准相差较多时,就必须查其原因(如饲料摄取量、饲料品质、给料次数、水槽位置、疾病、舍内环境等),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若鸡群体重超标时,则要限制饲喂,以维持与控制适宜的体重。一般来说:要求鸡群中要有70%以上的个体,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2)合理的饲养密度。育成鸡的饲养密度对青年母鸡生产性能影响很大。在密集环境条件下鸡群的生长发育容易出现问题。通常鸡群饲养密度在夏天要小,冬季可以稍大,春秋天则介于两者之间。要求鸡群均匀、体况良好、骨骼健康、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在 105~112 d时体重达 1 450~1 500 g。(3)做好免疫接种,防止鸡病的发生。根据本地区鸡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各鸡场的疫苗接种程序,疫苗的管理、使用方法应按说明书进行,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通过规范化饲养管理,使鸡群不生病或不出现重要疫病。严格规范育成鸡用药,做到尽量不用兽药或少用兽药。
3.3 产蛋前期饲养管理(18~24周)
3.3.1 饲养要求 育成鸡进入产蛋鸡舍后,要逐渐过渡到产蛋前期的饲料,要求饲料的代谢能为11.35~12.28 MJ/kg、粗蛋白 15.5%~16.5%,钙 1.4%~2.5%、非植酸磷0.35%~0.63%,食盐 0.37%、赖氨酸0.71%~0.77%、蛋氨酸 0.28%~0.35%、蛋氨酸+胱氨酸0.57%~0.63%。要求原料新鲜,没有霉变。饲喂方式由限制式饲喂转变为自由采食。杜绝添加抗生素,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或微生态制剂以保持产蛋鸡胃肠道健康。每羽鸡每天饲料采食量为116 g~120 g。
3.3.2 免疫接种 按照免疫程序,相继做好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禽流感、鸡传染性鼻炎等疫苗的接种工作。在接种疫苗前后可增加一些多种维生素用量,以及减少打针、抓鸡等不良应激。
3.3.3 增加光照 足够的光照是蛋鸡提高产蛋率的重要管理措施。从17周龄开始,每周增加光照30 min,直至每天光照时长达16 h,并保持到整个产蛋期。
3.3.4 其他管理措施 保持蛋鸡舍内温度相对稳定,最适的舍内温度为13~23℃,在夏天要在30℃以下,在冬天要在10℃以上。相对湿度在50%~7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风速适宜,杜绝各种噪声。具体可参照不同品种蛋鸡的管理手册要求。通过规范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鸡群不生病,从而达到不用抗生素,最终达到禁抗目的。
3.4 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25~52周)
3.4.1 饲养要求 进入产蛋高峰期后,鸡群对饲料营养要求更高,要求饲料代谢能为11.21~17.72 MJ/kg、粗蛋白16.0%~17.5%,钙3.5%~3.8%、非植酸磷0.35%~0.40%、食盐 0.37%、赖氨酸 0.82%~0.85%、蛋氨酸0.38%~0.45%、蛋氨酸+胱氨酸0.70%~0.75%,每羽鸡每天饲料摄入量为115~120 g,要求饲料原料新鲜,不能有霉变或变质,不能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但可以添加酸化剂或微生态制剂以保持产蛋鸡胃肠健康。当营养不良或体重偏轻时,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或添加1%~2%植物油,连用15 d可有效地提高体重和维持产蛋率。
3.4.2 做好环境调控 做好舍内温度控制,尽量保持在13~25℃,昼夜温差尽可能控制在3~5℃,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并保持空气清新,风速适宜。3.4.3 防疫管理 高峰期鸡群的抵抗力较好,不易感染疫病。要求每2个月监测1次疫苗免疫抗体(如鸡新城疫、H5亚型禽流感、H7亚型禽流感、H9亚型禽流感等),发现抗体水平低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免。一般来说建议鸡群每2个月免疫1次鸡新城疫活疫苗或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间隔3~5个月免疫1次H5+H7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通过规范疫苗免疫及饲养管理措施,确保鸡群不发病,从而做到不使用抗生素,最终达到禁抗目的。
3.5 产蛋后期饲养管理(53~72周)
3.5.1 饲养要求 产蛋后期是鸡群生产性能平稳下降阶段,要求饲料的代谢能为10.71~11.5 MJ/kg、粗蛋白16.0%~17.0%、钙3.8%~4.0%、非植酸磷0.30%~0.35%,食盐0.37%、赖氨酸 0.70%~0.75%、蛋氨酸0.35%~0.40%、蛋氨酸+胱氨酸0.60%~0.65%。总的来说,要适当降低日粮营养浓度,防止蛋鸡出现过肥、脂肪肝以及产蛋率快速下降问题,可以加大杂粕类原料的使用比例。要求原料新鲜,不能有霉变,杜绝乱添加抗生素。为了保障鸡肠道健康,可添加微生态制剂类保持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
3.5.2 做好环境调控 舍内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忽冷忽热,适宜的温度为13~25℃,保持50%~70%的相对湿度以及新鲜空气,每天的光照时间16 h,光照强度保持在10~20勒克斯,不能随意改变光照时间和关灯时间。
3.5.3 其他管理措施 饲养员要相对固定,操作要规范,尽量减少人为的不良应激;要定期抽样监测鸡只体重,发现体重偏高或偏低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每天要观察鸡群的精神状况、死淘情况、蛋壳质量等变化。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鸡群不生病,从而达到不用抗生素目的。
3.6 生产记录 做好每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指标、测定指标、死淘率以及饲料检测结果等数据记录,以便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4.1 蛋鸡免疫程序 鸡群的疫苗免疫是无抗蛋生产的重要保障,每个鸡场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蛋鸡免疫程序,在此介绍一种(见表1)。
4.2 蛋鸡免疫监测 鸡群按照免疫免疫程序进行有关疫苗的免疫接种后是否有效果并且达到保护要求,就需要定期抽血或抽取鸡蛋进行相关疫苗的免疫抗体监测。在生产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有鸡新城疫抗体监测 (抗体水平需达1∶64以上);H5亚型禽流感抗体监测(抗体水平需达1∶256以上);H7亚型禽流感抗体监测(抗体水平需达1∶256以上);H9亚型禽流感抗体监测(抗体水平需达1∶256以上);减蛋综合征抗体监测(抗体水平需达1∶16以上)等。若抗体没有达到保护要求,则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加强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免发生相关疫情。
4.3 疫苗免疫及监测记录 包括疫苗免疫程序、疫苗厂家、批号、免疫抗体测定、操作人员等。
5.1 感官鉴定 在外观上,要把粗壳蛋、软壳蛋、污点蛋以及破蛋等抽选掉,并另行处理,防止劣质鸡蛋上市。
5.2 抗生素检测 定期检查鸡蛋中的抗生素残留(如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类、强力霉素以及其他违禁药物),每2~3个月抽检1次,要求上述抗生素均不能在鸡蛋中检出。
5.3 其他检测 必要时,还要检测水分、脂肪、汞以及微生物指标,要求都要达标合格。
5.4 蛋品保存 鸡蛋需保存在阴凉处或存储于2~4℃冷藏室,防止光照褪色或出现霉斑。
5.5 档案记录与可追溯系统 要记录每天产蛋量、蛋品可追溯信息、质检人员、蛋品销售去向、蛋品检测、次蛋及破碎蛋的处理等。
蛋鸡无抗蛋生产技术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中关键点是要选择好健康无带菌的鸡苗、做好鸡场的硬件环境和生物安全措施、规范各个阶段鸡的饲养管理、做好相应的疫苗免疫和免疫监测以及把控好蛋品质量,只有做好上述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确保鸡群不生病,不用抗生素,从而才能生产出真正意义的无抗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