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阳 福建省厦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福建厦门 36100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其病原是鸭疫里默氏菌,主要引起家鸭或多种家禽发生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和鼻孔流分泌物,排绿色大便、走路不稳等症状。是养鸭场常见的疫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侵害2~8周龄鸭;但以2~4周左右小鸭易感,饲养管理条件差,如空气不好,有时候过热或过冷。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都会容易发病或发生并发症,饲养量多、禽舍小、密度大、养殖环境污染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患鸭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缩头,羽毛松乱,食欲下降或废绝,眼、鼻有分泌物,排绿色大便,软脚,行走困难、共济失调、角弓反射、头向后仰、抽搐等神经症状,尾部轻轻摇摆,最后死亡。患鸭有时候出现头颈歪斜,遇到惊扰时不断叫。幸存的患鸭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剖检病死鸭,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全身浆膜、心包膜、肝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少数病例可见输卵管炎,输卵管内有干酪样物质。慢性病例可见关节肿胀,关节液增多,呈乳白黏稠状,触之有波动感。皮肤或脂肪呈黄色。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有条件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与鉴定,以进一步确诊。
5.1 预防措施
5.1.1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全价饲料进行饲养,不使用发霉变质等劣质的饲料饲喂,保证供给充足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5.1.2 搞好环境卫生 尽量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保持栏舍清洁、干燥,特别注意秋冬季节和气候骤变,在天气突变或潮湿寒冷时,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期对鸭舍的大便进行清理,并对清理后的大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鸭的运动场所最好使用硬质地面,经常对运动场所进行冲洗,以减少大便等污物污染环境而诱发苍蝇、细菌滋生,传播疾病。
5.1.3 定期消毒 每周安排1~2次对鸭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毒药可采用1∶30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或2%戊二醛水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5.1.4 减少应激 夏天要注意鸭舍通风干燥,防止氨浓度过高,冬天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贼风侵入,注意转群并群、意外惊吓、免疫注射等人为因素带来的应激反应,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1.5 预防性投药 平时可在饲料或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可按每吨饲料添加50 g氟苯尼考,连用3 d。或在每升水中加入30 mg可溶性恩诺沙星,连用3 d。
5.2 治疗措施 发现患鸭应立即隔离并及早治疗。5.2.1 群体治疗 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 g氟苯尼考,连喂3~5 d。或在每升饮水中添加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 50 mg,连用 3~5 d。
5.2.2 个体治疗 对病情比较严重、不能采食的个体可以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按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 mg,每天1次,连用3 d。疫情基本可以控制。
5.3 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 (1)能有效控制鸭病,提高肉鸭的出栏率,全场肉鸭饲养施行全进全出。在肉鸭出场后,彻底打扫卫生、清洗、消毒,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保证鸭群健康。(2)便于饲养管理,整栋或整场都饲养相同日龄的肉鸭,雏鸭同时进场,温度控制、饲料配制与使用、免疫接种等工作都比较容易操作。
总之,当鸭群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刺激,及时进行合理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