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龙 仙游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仙游 351200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swine,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猪传染性腹泻,临床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脱水,主要危害仔猪,该病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为单股RNA病毒,存在猪的小肠、各种黏膜、脏器、淋巴结中。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是小肠,其致病机理是在小肠的上皮细胞繁殖,使小肠绒毛逐渐萎缩消失,影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仔猪由于小肠绒毛未发育完全,发病最为严重,该病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猪只,病毒通过空气、水、饲料及被污染的用具等传播,潜伏期短,一般不超过1 d,一旦有少部分猪感染该类疾病,则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导致整个养殖场受到影响。
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因为该病毒在低温状态下比较稳定,对高温比较敏感。该病发生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暴发性流行,多见于新建的养殖场;二是地方性流行,多见于疫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易感猪在同一个猪场内持续不断地存在着;三是周期性流行,多见于病毒重新侵入有免疫母猪的猪场。
该病主要通过猪与猪之间接触进行传播。感染猪通过粪便向体外排出大量病毒,病毒感染健康猪。有些病毒来自亚临床症状的引进种猪。在封闭管理的猪群,则有可能来自运输货物的车辆、来访人员、猫犬粪便、野生飞鸟、昆虫等。
从生物安全体系的控制角度来分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要从生产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做好防范。
2.1 外部生物安全控制
2.1.1 安全的种群管理 谨慎引种,引种前应先对引种场的资质进行考察,挑选健康的种猪,同时对引入的种猪做免疫学监测,引种后做隔离观察,至少观察30 d,隔离结束后与本场种猪驯化1周,并进行免疫。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和封闭的管理模式,尽量封群。
2.1.2 做好养殖场车辆和人员的出入管理 场区入口处配置立体喷淋式车辆消毒通道、人员消毒通道,办公区进入生产区设置消毒通道,人员进生产区要进行淋浴消毒,并更换场区工作服和鞋后,方可入场。场内人员应减少外出,不去其他猪场、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场等高风险场所,不与发病猪、感染猪、病死猪接触,不接触污染的猪肉及其制品、运输工具、物品等。场内员工不串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区。
运猪车是疾病传播关键控制点,建立装猪台,装猪台设置在生产区外,设置隔离带,由专人负责赶猪。所有进入场区的运输车辆,在每次完成运输作业后,都应该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进入生产区前所有的物品必须消毒,所有物品只能从仓库中进入生产区。携带的手机也要消毒。
2.2 内部生物安全
2.2.1 做好场内管控 养殖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定期消毒灭源,防止外来生物携带病原。配套温控和通风设备设施,保持场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便于清洗消毒的材料。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备相对独立的引入生猪隔离舍和患猪隔离舍。有野生畜禽出没的养殖场,周边还应设置防止野生畜禽进入的设施,如防野猪、鼠、鸟、虫等的设施。
做好全进全出,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操作标准,留有足够的空栏时间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时要放干污水后灭杀消毒。然后空栏6 d左右,转栏前猪舍密封熏蒸消毒。
人员不串区,物品不互借,废物集中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生产区道路每天消毒,工作服清洁消毒。
2.2.2 养殖场做好规范化管理与专员配置 养殖场应当制定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落实畜禽防疫制度、全面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饲养人员和驻场兽医的稳定性,强化专业化人员的管理。
2.2.3 健全疾病控制、建立疫病监测预警系统 一是做好养殖生产档案,对养殖场内疫病流行情况做好充分了解;二是配备驻场兽医及兽医实验室,一旦发现疫病及早发现及早诊断隔离,同时加强对猪群的免疫。
2.2.4 强化疫苗、饲料管理 选择正规厂家,根据不同疫苗的保存期进行分期采购。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饲料和原料,减少或不使用含有动物血清和骨粉等动物源性原料的饲料。饲料运入养殖场前要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消毒。定期对水源进行监测,防止受到污染。
在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中,应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能有效防止病原生物入侵,确保生猪养殖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