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的应用——以宁德师范学院“创客与法”课程为例

2019-03-23 06:15龚劲丹苏世彬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宁德师范学院创客

龚劲丹,苏世彬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的应用——以宁德师范学院“创客与法”课程为例

龚劲丹,苏世彬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福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以宁德师范学院素质核心课程“创客与法”为例,通过在“创客与法”课程实践中对创就业型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及创业基地建设的设想叙述,进一步阐明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的操作性和应用性,旨在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成果。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素质核心课程;“创客与法”

一、“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即“创业型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的基地建设”[1],是福州大学苏世彬博士等最早提出的一种创业教育模式,目的是为了整合福州大学各种创业教育力量并以此来指导该校的创业教育、提供教改借鉴,同时发挥理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经过努力,这几年“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理论日趋成熟,并朝着两个方向不断发展:一是在其他的高校得以推广运用。如西安翻译学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3]、福建江夏学院大学生社团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4]等;二是理论的深入发展。例如“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探析[5]、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7]等。鉴于“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强大的生命力,宁德师范学院也引进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8],该模式对宁德师范学院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基础教育提供了理指导。为了扩大“三加一”的应用范围,在宁德师范学院“三加一”创业教育已有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探究创新创业服务,为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服务。

二、“创客与法”素质核心课程的由来

从2011年起,笔者开始着手调查宁德师范学院学生创业的相关情况,并参与了题为“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探究”的宁德市社科研究课题,发表了题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探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的论文。2013年又参加了与创业内容相关的宁德市社科研究课题“发展宁德市旅游产业的实践与对策——建立宁德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文化创业创意园区”,发表题为《建立大学生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创建宁德市旅游文化创业创意园区的设想》的论文。为了研究的深入,2014年,对宁德师范学院上过“创业基础”课程和没有上过“创业基础”课程的同学分别做了问卷调查。没有上过“创业基础”课程同学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对于创新创业概念的理解模糊,有20.1%的同学认为“创业”是“只要开创一份事业”;有73.8%的同学认为“创业”是“开办一个企业(公司)或开网店或做微店”;“说不清楚”的占10.3%;对于“开发并推广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仅有10.5%的同学知道。针对上过“创业基础”课程的同学调查,当问及“该课程是否需要”时,有25.7%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或者“没有必要”;当问及学生“上课表现”时,统计表明只有33.7%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而77.3%的学生表示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或讲话等;还有90.5%的同学认为当前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开设更多与创业相关的课程。问卷结果让笔者坚定申报创新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以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服务的决心。

宁德师范学院2012年启动《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计划》(宁师院教〔2012〕2号),这是宁德师范学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创业教育内涵建设,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举措。创业教育素质核心课程属于公共任选课,课程建设时间为3年(2016年时间改为5年),素质核心课程种类很多,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也是其中一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能力,是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延伸与拓展[9]。

李克强总理在2015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创客”,清晰地阐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全体国民教育。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大学生不但要创业,更要争当“创客”,“创客”即创新创业的人才,是创业者中间最具含金量的一种人才。“创客”除了具备创业能力外还要知法懂法用法。笔者把这一想法和宁德师范学院上“法律基础”课程的吴老师(也是学校法律顾问)交流,他觉得想法很好,于是建议一起向学校申请“创客与法”这门素质课程。2015年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吴老师等其他5位老师一起申报了“创客与法”素质课程,该项目2015年5月获批,成为宁德师范学院的“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时间为三年。

为更好地上好这门课,笔者2015年9到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为期一年,师从苏世彬。在学期间和苏老师深入探讨“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还一起研究、设计“创客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等。在三年的“创客与法”教学中,本团队以“创客与法”课程为立足点,以“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为抓手,对创业素质核心课程进行新的探索。

三、“创客与法”对“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推动

“创客与法”课程的开课初衷是为了拓展和延伸“创业基础”课程,给更多对创业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同时为他们走向社会创业做好理论和实践准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原有“创业基础”课程和“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可以给“创客与法”课程提供了的理论指导,因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把创就业专家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这三库资源注入创业基地,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创业基地开展交流对接,推动人才、项目孵化成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10]。这和“创客与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创客与法”课程为创就业人才库集聚人才

通过调查,宁德师范学院的学生根据创业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已创业的学生;第二类是准备创业,已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第三类是拟创业,目前还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第四类,不想创业,想就业的学生。”[11]通过对选修“创客与法”课程的学生(每学期80人左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学生中有16.1%的学生属于准备创业,并已具备创业条件;73.9%的受调查者准备创业,目前还不具备创业条件;还有10%左右介于创业和不想创业、想就业的学生之间。课前给同学们说明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二次选课并进行问卷调查,动员那些对创业实在不感兴趣的同学退出该课程,以保证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根正苗红”。同时对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有特别的要求:除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外,还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与每年5月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月份的“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和9月份的“创青春”挑战杯竞赛。笔者让这些同学加入“创客与法”班级群,通过三年的积累,目前已有六个班级群,累计学生约300人。这正好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就业人才库累积创就业人才资源,也是创建“创就业人才”数据库最好、最直接的方法,群里的同学可能是未来社会“创业之星”的潜在“客户”。

“创客与法”素质核心课给同学们提供系统的“创客”课程训练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兴趣和信心,向他们灌输创业理念,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使上文提到的第三类“拟创业,但目前还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同学更快更好地成长,向第一、第二类看齐,培养更多想创新创业和能创新创业的人才,最终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即使他们未来没有去创业,而是直接就业,这些知识对他们毕业后顺利就业也会提供帮助,如法律部分的相关内容,毕业生在就业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可以直接受益。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成绩初见端倪。在近三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共有“宁德市路标英译现状调查—规范双语路标,创建文明宁德”等7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10个项目获省级立项;2018年在福建省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栀子花开”项目获大赛银奖,“参生不息”“习小宁”“绿光计划”等3个项目获得大赛铜奖,有15个项目通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获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资助金额达到75万元。在第十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本科组)比赛中,“4G无线快速部署监控”获得了银奖,“福建裕兴光学晶体技术有限公司”等5项获得铜奖。这些奖项的获得不仅点燃了同学们创新创业的热情,还为学校创就业人才库输送更多合格生源。

(二)“创客与法”课程为创业师资库积累师资

“创客与法”课程教学需要相关的教师团队,本团队的教师自然而然是“创业师资库”的成员。“创客与法”素质核心课程团队最初共有6名成员,从职称上统计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从学历上统计获得学士学位的教师有2人,硕士学位4人;从工作部门上统计,他们分别来自校学工部(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等4个部门;从教学经验方面统计,这些老师从事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法学概论”“法律实务”“新闻素养基础”等课程教学。这些老师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在教学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例如,吴老师还荣获宁德师范学院“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开课的第二年,通过和科研处合作,联系到一些有科研立项的老师,并把这些老师聘为我们团队的指导教师,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邀请这些教师为指导老师。很多老师拿出自己的项目和学生一起参与双创大赛,如今年获福建省“互联网+”大赛银奖的“栀子花开”项目,就是陈老师的本人的科研项目,他本人也因此获得2018年福建省“互联网+”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还发现,学生喜欢小有成就的学长学姐给他们以身试教。因此,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在创业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校友,把他们也纳入师资库,让他们有机会给学生现实说教,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去创业的热情。

通过三年的教学,任课教师通过以老带新,使年轻老师迅速成长,再加上邀请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和创业较有成就毕业生的加盟,“创业师资库”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三)“创客与法”课程为创业项目库拓展创业项目

“创客与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项目,为创业项目库的建设添砖加瓦。“创客与法”教学内容也有好几部分涉及培训及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辅导(2课时)、商业计划书编写(4课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辅导(2课时);期末考试的内容也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商业(项目)计划书编写等内容。在给学生介绍、传授创新创业项目的相关内容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的创业训练项目,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8年,宁德师范学院“互联网+”注册项目数为850项,参赛人数为2 622人,这对于学生人数不到8 000的地方性师范类本科院校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参加“创客与法”课程学习的学生基本都是以上团队项目负责人。经过努力,大大丰富了“创业项目库”项目数量和质量。通过宁德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2017年应届毕业生为1 473人)就业质量报告分析显示,毕业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只有15.09%的同学认为参加母校创业实训机会不多。

(四)“创客与法”课程为创业基地孵化新生力量

创新创业基地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创新创业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宁德师范学院现有创新创业园4000平方米,有近30支创业团队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实践。学校聘有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30余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把脉会诊服务。2018年,该创新创业园被评为宁德市首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通过积极鼓励,班上的同学现有6队已入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这里孕育、孵化他们的“创业宝宝”。有时也将课堂搬到创业基地的“创咖”“茶吧”里,让同学们在这里奇思妙想、头脑风暴出更多的“点子”。

除此之外,笔者还联系了宁德师范学院前两年的毕业生—宁德市东侨区大学生创业园王会长,通过他带学生到德市东侨区大学生创业园参观,一方面以他为典型树立成功创新创业校友的榜样;另一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对接新项目,为创业园孵化新生力量创造机会。

通过创业基地把“把创就业专家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这三类资源库注入创业基地,实现“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创业基地开展交流对接,推动人才、项目孵化成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总目标。

四、“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的应用

宁德师范学院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至2017年已开设26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弥补了创业通识课程开课时间短、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多种需求的缺陷,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打下了基础。但目前宁德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解决,如目前创业课程及创业素质核心课程虽然已经覆盖所有学生,但针对性不够强,很难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授课教师紧缺;学生参与创业项目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创业项目没有形成规模;不能很好利用学校的创新创业园等。要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把“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通过创业素质核心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向他们传输创新创业思维,使更多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理念,最终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同时收集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同学联系方式,组成有专人管理的QQ群或微信群,建成学校“创就业人才库”,同学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相互沟通、探讨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技能等,共同进步,也为将来同学们创新创业积累人脉资源。

二是通过创业素质核心课程教学将更多任课教师结成联盟,组成有专人管理的QQ群或微信群,建成学校“创业师资库”。通过这个平台,将优秀的创业课程和讲座等推送到这里,让教师们随时学习、观摩,以便互相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探讨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途径。

三是将近3年以来学生正在创业的项目:创业模拟和实训项目、教师们正在进行课题研究项目、获奖的创青春、“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各类比赛项目收集在一起,建设学校的“创业项目库”。“创就业人才库”和“创业师资库”的师生可以链接到这个平台进行相互学习,同时鼓励他们将更好的项目推送到这平台来,以不断充实“创业项目库”,为将来同学们创新创业积累提供项目参考。

四是充分利用本校的创新创业园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更好地建设“创业基地”。通过创业素质核心课程教学,让更多的同学知道本校创业基地的作用、功能,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孵化”,使他们“茁壮成长”;通过创业素质核心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改变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实训的观念,让自己在实习实训基地更好地学以致用。

五、结语

创业素质核心课程的总目标是为了给学生传递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孵化出更多创新创业项目,最终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尽可能申请更多创业素质核心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总结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编写校本教材,使“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目标是拥有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1] 苏世彬,黄玉林,陆培民.“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8): 55-62.

[2] 苏世彬.“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路径研究—以福州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3):91-95.

[3] 陈凌文,苏世彬.“欧阳友全,校企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1):94-98.

[4] 郑双阳,苏世彬.融合大学生社团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福建江夏学院经验的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3):96-100.

[5] 苏世彬,陆培民.“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探析—基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76-80.

[6] 龚劲丹,苏世彬.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2):75-79.

[7] 龚劲丹.素质核心课程教学探索—以“创客与法”课程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8(1):126-128.

2018-06-03;

2019-03-09

2017年度宁德师范学院教改项目(JG2017005)

龚劲丹(1968—),女,福建寿宁人,宁德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研究,联系邮箱:1197053068@qq.com;苏世彬(1978—),男,福建安溪人,博士,福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管理

G647

A

1674-893X(2019)02−0117−04

[编辑:游玉佩]

猜你喜欢
宁德师范学院创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洛阳师范学院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