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作品细节化表达方式的内涵

2019-03-23 01:43张锐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张锐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文学作品中的细节表现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文学作品揭示与深化主题的需要,刻画艺术形象特征与表现个性特点的需要,描述人物心理变化的需要,点燃内心情感与烘染环境氛围的需要,安排巧设一系列的自然而具有艺术真实性的细节,形成文学作品的细节化表现方法。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细节化表达方式的内涵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外表形象的细节化表现

所谓人物外表形象的细节化表现,即是艺术作品中人物个体形象的特征性细节描写,如,人物个体外表、形貌(肖像)、动态等细节化描写。如鲁迅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表形象作细节化描写。作者在《祝福》中对小说的主人公的外表、肖像、动态的细节化描写,出现了三次。作者对人物不同时段出现时的细节化描写,反映出祥林嫂的生活命运愈加悲惨的历程,直至陷入绝境,走向人生的尽头。

小说作品中写祥林嫂出现在鲁镇的街头,作者用三个类似Montage(蒙太奇)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对祥林嫂的肖像、动态作深刻而又形象生动的十分醒目的细节化表现。当悲剧人物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的特写镜头:头上扎着白绳,……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颊还是红的。作者写祥林嫂第二次在鲁镇出现时的Montage(蒙太奇)特写镜头:头上扎着白绳,……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祥林嫂)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作者写祥林嫂在鲁镇的第三次出现:头发已经全白,……神情仿佛木刻似,……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1]。

《祝福》中,作者运用电影Montage(蒙太奇)特写式的近景处理,对人物形象外貌与肖像作了三次的刻画与描写,运用细节化的表达方式,表现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命运悲惨,揭示出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乡村妇女——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更具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作者把悲剧人物放在她的命运历程中进行逐步深化的对比,把这个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遭受多重苦难,遭受封建礼教毒害和打击的祥林嫂这个悲剧形象突现出来,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而且深化了主题。

二、文学作品对人物生活进行细节化的表达

所有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艺术形象要达到能够感染人,具有艺术的真实性,除了对象的细节化描写外,同时还要具备人物生活环境的真实,对人物的社会生活作细节化的反映。这样,艺术形象才不会是孤立的。生活的细节化,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主人公与作品中其他成员、与人物生活的环境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细节,以及人物自身活动、及其生活事件的细节进行典型化的描写。生活的细节化描写是通过人物最具性格与个性特点的行为和生活细节,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行为的本质,揭示人物最具典型意义的性格特征。因此,它在反映人物思想本质和人物性格方面极为重要。比如,就叙事文学来说,长篇的叙述事件或大段的外围烘托描写,倒不如抓住几个微小的看起来并不经意的生活细节所能产生的效果。如《儒林外史》第五、六回中,吴敬梓用细节化的描写手法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行为进行惟妙惟肖的描写:严监生快要断气时,还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他:二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有见到?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他:二叔,你是不是还有两项银子交代清楚?他睁圆两眼,狠狠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赵氏挑掉一茎。严监生这才,点头,垂下手,立马断了气[2]。作者抓住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的两个指头”与“一茎灯草”生活细节,作关联性的细节化处理,从而把一个吝啬、惜财如命的守财奴的这个严监生的形象惟肖惟妙地展现,把人物的思想个性特征入骨三分地刻画出来。

上面几个例证说明,一个写得好的文学作品,不但有艺术真实与典型的生活细节,而且还要有生活细节化的表达,这样,才能使艺术形象丰满,熠熠生辉;深化情感,凸显主题。

三、文学作品对作品主人公语言的细节化表达

艺术依赖本身语言的特殊表达细节手法,进行细节化的处理,充分发挥本门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以独特的审美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格·尼·波斯彼洛夫曾对艺术的细节化问题作过简明扼要的论述。他说:“艺术形象,是一种复杂的形式现象。……然而艺术形象又并不是仅仅包含对象的细节化,被描绘的生活的细节化。它们同时还具有本身特有的表达手法(注:包含语言)的细节。[3]”

艺术形象语言的细节化表达手法,就是某种艺术运用本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及其表达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细节化的富于表现力地再现生活和表现艺术对象。通过艺术语言的细节化表达手法,来展示艺术对象的特征、个性,深化主题,丰富艺术形象。

这里我们重点探讨诗歌语言的细节化表达手法。诗歌语言的艺术,它的表达手法是运用诗词所特有的语言来加强表现力。比如李清照在《声声慢》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就突出地运用了诗词语言的细节化表大手法[4],形成很强的表现力,强化了人物形象。尤其是词的开头七对叠字的巧妙运用,深刻而十分形象的表现了词人的凄清、孤独、寂寞、哀伤的心境和精神状态。十分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形象。作者在这里首先运用叠词连缀,加上这些词的读音声效,造成了一种情感氛围。这七对叠字放在词首,用仄声字开头,用了十个齿音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从人们说话时气流从口腔发声方式加强声响的表达,进行感情色调上层层增强地表达出人物深沉忧伤的情感。通常的发音规律,响亮、舒长的开口音节易于表达愉悦、兴奋的心情。而气流急促的齿音(闭口音节)字则易于表达低沉、急促、悲伤的情感。因此,我们细细分析可以发现,词人在这十个齿音的排列上是颇费匠心的,从“寻寻”到“戚戚”是一个语音逐渐加强的音序排列,这样,可以造成情感的层层加重的效果。其次,词人恰当地运用词语的寓意属性所含有的感情意义和语句中词与词之间语音句法上的结合的表现力。《声声慢》中这十四个叠字包含三个层次。首句“寻寻觅觅”是描写人物的动作,反映人物状态:心神不定,寻寻找找,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在深秋凄凉的天气里独自找寻。她寻找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找,这只是写一位孤寂妇人的一种精神失落感所造成习惯性的动作,这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孤独中的李清照在精神世界中的回忆和寻找:回忆往日平静的甜美优雅的生活、花园;找寻亲密的伴侣,丢失的文物、词篇、文稿?现实中这一切已不复存在了。而现在的她是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第二句:“冷冷清清”,是写对环境的感受。深秋时节乍暖还寒,这是以环境映衬词人孤寂的生活感受与心理反应。由于作者精神上的失落和孤独,所以就最先感觉出秋意的凉寒,这是环境与心理的双重因素对情绪的感发,使人越发感觉冷清了。第三句:“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对叠字气流从齿缝间发出,声音迅疾而短促,表达作者自己深沉的伤感情绪。词人感叹南宋小朝廷贪逸于江南,国家将亡,自己沦落,离乡背井,遭遇国破家亡的境地。而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心境凄凉哀伤呢?这种悲伤的心绪并非一般的语言三言两语能够尽诉的,在这里词人却独具匠心地成功而巧妙的运用七对叠字,产生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既渲染人物的生活氛围,又真切而恰当地表达人物的心境,凸显了人物的形象。

四、文学作品对作品中主人公心理描写的细节化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对作品中人物心理的细节化描写是极其重要的艺术表达方法。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瞬间的心理反应是最真实的意识与情感的流露和表现。它对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露人物情感和情绪反应,有着其它艺术手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如,苏联小说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对保尔的一段心理活动的细节化描写,(保尔)心想:现在,受了重伤的、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那么往后究竟怎么办呢?这时的保尔陷入无限的茫然之中,他想到自己已经失去战斗能力,自己是选择去死呢?还是继续活下去,坚持战斗?

“他对自己说:‘朋友,你是一个假英雄!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果他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觉得不好活下去——就啪的一枪倒下去。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你是不是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挣脱这铁环呢?难道你已经把你在诺夫哥罗德——沃伦斯基战斗中,一天十七次的冲锋,而终于不顾一切困难攻克了该城忘了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过这种念头。即使到了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下去的方法。使你的生命有用处吧!’”保尔在心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5]。

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保尔重伤后觉得自己將成为残废,对革命无用了,是个赘疣,打算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活下来,做一个对革命有用的人。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细节化的心理描写深刻地揭示出保尔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顽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知道,艺术作品的细节和细节化的表达手法,是展现艺术形象,揭示人物性格,强化情感,升华主题的最重要表达方式。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是照亮人物心灵世界的闪耀光辉的点点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