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设化学公选课的探究

2019-03-23 01:43谭康慧江生泉陈静安晓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谭康慧,江生泉,陈静,安晓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也逐步趋于完善。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不断完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同时,也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公选课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化学科学与社会的进步、快速发展的各方面需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高职学生,尤其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对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化学公选课,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以及绿色化学理念,不仅可推动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专业素质过硬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开设化学公选课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导向作用[1]。因此,科学与文化、社会、技术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就成为现代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今的科学教育更倾向于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的动态发展,更追求公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2]。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用、行,提供能源,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研制开发新材料,以及增强国家科技实力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环保、新能源的开发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与化学在现代化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相比,化学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够。相反,通过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在国民心中,化学更多的是与一些负面影响相关联。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化学在当今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影响。

虽然化学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化学类系列课程只在高校的部分相关专业开设。从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能力等方面考虑,可培养学生通过化学的视角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辨证地分析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高校中开设化学公选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开设化学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由于公选课没有完全纳入日常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公选课的教学管理和监督重视程度没有专业主干课和基础课高,授课教师往往会误认为公选课是辅课,只是对专业必修课的补充,而学生选修公选课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学分现象。由于对公选课缺乏全面的认知,往往会对其教学地位有错误的认识,导致化学公选课的课程设置不到位,没有充分考虑到公选课课程设置应与教学定位相匹配的问题[3]。化学公选课既缺乏合适的教材,也缺少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不利于教学的系统化和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开设化学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一)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的化学公选课应区别于本科教学以及高职化学专业教学,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化学和了解化学、理解化学和应用化学,提升化学素养。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尤其是绿色化学的角度)关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辩证地对待化学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开拓视野和提升文化素养[4]。化学公选课内容包罗万象,饮食、医药、衣着、洗涤、化妆品等方面均渗透着化学原理的应用,同时也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因此,化学公选课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是其主要特征,这为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与日常生活相关联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理论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明白并且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不仅能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也可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与专业课相比,公选课标准低、课时少,学生容易轻视,学生的不重视会表现在对上课的兴趣、热情以及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此外,学时的有限与传授知识的题材广泛之间势必构成难以调和的矛盾。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化学公选课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大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学生想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力求贴近生活,实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类新闻中也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化学信息,如食品添加剂事件等。从学生熟悉的信息着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相关化学知识的讲解,可使学生尽量远离危害健康的隐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面对社会问题。

公选课是大课堂,通常选课人数较多,课堂教学若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枯燥,课堂效果不理想。在公共课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丰富课堂内容,通过视频、声音、动画等可以清晰地展现各种信息,便于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内容上能给予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果。如播放《走近科学》、《每周质量报告》等视频短片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与社会发展、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

(四)课程设置

化学公选课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新、鲜、实,选用合适的教材。向学生介绍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绿色化学、化学与饮食、食品安全、化学与健康、化学与药物、化学与日用品等内容,要密切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展开阐述,集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技术性于一体,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衣、食、住、用、行等生活中常用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科交叉,推进技能培养,可提高非化学专业同学们的化学素养,提高管理能力、决策水平以及个人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在教学内容上要把握好深度,化学公选课应重在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思维,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主,不能只讲授化学原理[5]。

针对高职学生抽象能力不足、非化学专业学生化学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公选课课时紧张等实际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规划、安排好教学内容,是在高职院校开好化学类公选课程的重要一环[6]。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贴近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如“化学与健康”可将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所需物质基础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人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对食物的摄取从最初的满足口感、味觉的喜好逐步向形成健康生活理念转变;二是紧跟时代脉搏,化学专业教师应重视综合知识的与时俱进,需密切关注前沿话题,将科技前沿及动态的社会热点中的化学问题引入教学中,实时更新化学公选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考虑学生知识储备的差异,尽可能安排讲授学生易于理解、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三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厌学情绪,因此选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提高学习效果,在内容选择上可选取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但没有引起注意的一些化学问题,如当前比较关注的食品添加剂、装修污染等;四是注重基础性,化学类公选课与必修课的作用不同,它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衣、食、住、用、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学,逐步形成对化学学科的新认识,有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要强调基础性,注意因材施教,尽可能少使用专业术语,便于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强化绿色化学的理念

绿色和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主旋律,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中,“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等观念已成为所有行业的主题,不仅限于化工行业。作为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支柱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无论是化学相关专业,还是非化学专业的高职大学生,都应有很强的绿色化学理念、懂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在化学公选课中强化绿色化学理念,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为飞速发展的社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专业素质过硬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7]。

(六)考核方式灵活合理

化学公选课在授课内容上比较灵活,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无需拘泥于传统的卷面考试。通常高校公选课会出现一些学生迫于点名而上课、上课做其他事情或者逃课的现象。一些公选课的选课人数较多,如果每次上课都点名将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势必造成时间的浪费[8]。因此,对于选课人数较多的公选课可采取全员点名、单双号抽点、上课公共群内打卡签到等相结合的点名方法。上课点名制度一直以来是控制课堂人数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小班教学来说上课人数控制较为便捷,但对于选课的人数众多的班级,偶尔也会出现代人点到的现象。因此,在平时分中点名的比例可设定在25%。学生的课堂表现(如演讲、回答问题等)可得到25%分值。余下的50%分值来源于学生课堂上手写的800-1000字小论文,手写论文可避免直接的复制粘贴现象,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在论文题目的布置上应多加灵活的元素,结合平时讲课中给出了很多的社会热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指出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撰写报告。

四、结语

现代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化学科学是一门中心科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学科,向大学生普及化学科学知识以及绿色化学理念,不仅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化学公选课内容丰富且比较浅显易懂,对于促进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推进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专业素质过硬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