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输就输给追求

2019-03-23 01:43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张 健

上世纪九十年代,汪国真的诗风靡全国,被称为中国诗歌最后一位辉煌的诗人。他的诗在当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我的文章的题目就是取自他的诗歌《嫁给幸福》的结句“: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输是一种失败、受挫或不堪。它是人们不乐见,也不情愿的事。所以诗人将其外延限制的很小、很死,甚至已经到了只能和唯一的程度。追求意谓追寻和探求,它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是主观能动性的弘扬。追求,即会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可喜,失败亦不可悲。因为你已奋斗过、努力过、证明过自己。在向峰顶攀援的路上留下过你的足迹,或者如泰戈尔诗曰“: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翅膀,但我已飞翔过。”这就够了,何必非要在乎输赢。

输给追求不是丑事,不是憾事。而是一种博弈结局的常态呈现。有道是: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这样大概率的逻辑划分和输赢比例,你又何必在乎,或者非要和输较真、过不去。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输赢成败,而在于你追求了吗?追求了,可以无悔,可以释然。可以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我们的输赢辩护。进一步分析,输给追求并非输得彻底精光,一无所有。那样还会有人去追求吗?胡适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亦或“当努力成为一种习惯,成功还会远吗?”所以输给追求,只能是你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大目标没有实现,而小目标、小成功,必然会因你的追求围上身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体验过成功的喜悦、获得的幸福、生命的充实这些追求的回馈。我们还可以借助名家教子的思想进一步印证上述观点。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有9个子女,三个院士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梁思达为经济研究学者,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庄为图书馆学家,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他在1927年2月写的家书里告诫子女:“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了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又说,“尽自己的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追求,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份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追求究竟应该怎样做,即便输了,也可以不以赢喜、不以输悲,而超然其上呢?

一、输给追求重要的是马上行动,把握现在。不能光想,而要去做。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坐着讲,不如起而行。”西谚也说:“一个实际的行动胜过一打的纲领。”经济学里有一个沉没成本。如果你丢了一张电影票,你还会买第二张去看吗?那你就要付出双倍的钱。可能你会因赌气或觉得不划算而放弃看这场电影,而这全因第一张票的沉没成本造成的。想做某事而又始终未做,这是要付出沉没成本的。拖沓、耽搁、延误、失去机运等,这些都是沉没成本。最可悲的是,有些事你可能想了一辈子,但从来没有真正地追求过、做过,输给了空想,输给了梦幻,这才是最可怕的。鲁迅先生说过:“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题目都缴了白卷。”(《两地书》)这是切中我们要害的。希望将来,垂涎结果,而又不愿现时追求付出。哪有这样白拣的便宜,空掉的馅饼。

二、输给追求重要的是要重视追求的过程,而不必太过在意其结果。因为结果是过程的产儿,结果是过程水到渠成的实现,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会到来。人的悲剧在于,还不曾开始过程,就老想着结果,结果背负着太多、太高的期望去做,不仅累坏了每一个当下 ,而且也击跨了自己的自信。最后只能黯然出场,失败收场。如果我们认定一个目标,不要去想太多,不要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义无返顾。如任正非说:“你的资本因奋斗才有价值;你的年轻因拼命才值得炫耀。”我相信只要扎实去做,积小成成大成,也许终有实现一天,即便没有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你也领略了追求和奋斗的痛苦、快乐、充实。即便没有实现你的最终目标,你的人生也是可圈可点的,可赞可敬的。最关键的是可以无悔无憾。所以我最瞧不上的,不是追求而没成功的人,而是那些终身无追求、庸碌一生,从来没有精彩地活过的人。这样的人真的是枉度平生,白来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