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江苏省25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2019-03-23 06:52卢红婴
重庆高教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师资队伍服务平台

姚 昊,叶 忠,卢红婴,3

(1.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上海 200062;2.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7;3.海亮外国语学校, 诸暨 311899)

一、问题提出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与转型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知识成果的转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尤为重要。学者Etzkowitzt提出了知识创新的高校—产业—政府三螺旋结构,认为各主体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交叉和相互依赖[1]。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知识生产体系中的供给者,也是三螺旋结构中的动力源头,掌握着各学科领域内的前沿知识,人力资源储备丰富,科技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转换有相对完善的体制保障。自2015年“双创”战略提出以来,高校相继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但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面临师资短缺、课程单一、环境封闭、平台薄弱等问题。我们在审视政策引导本身有效性的同时,还需关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支持度。高等教育发展有其内在逻辑,高等教育系统的中心是学科和院校之间形成的交叉矩阵,基层学术组织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政策只有通过高校的积极折射,才能真正发挥实效[2]。“应切实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本体内生动力,警惕出现名义上‘加强’而实际上‘虚化’乃至‘落空’的现实问题。”[3]现阶段正值“双创”战略实施的关键期,有必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现状进行深入探析,了解地方政府的宏观引领程度与高校支持度,特别是具体支持项目的落实,如创业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等,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结构可以从各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优势发挥来进行划分。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政府更多的是扮演顶层设计者的角色,通过政策的制定与规划设计,引导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提供政策引导与条件保障。从高校所承担的责任来看,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组织者、资源的整合者和社会关系的联结者[4-5]。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的项目,一些研究者从制度保障、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师资力量、外部环境等角度进行了剖析。马永斌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模式的理论体系,认为高校需要统筹双创教育的实践平台、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效率评估与支撑体系[6]。张英杰认为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需要落实到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大学生创业能力、政府政策和社会资源4个维度上。他认为高校创业教育支持主要包括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基础平台建设,并提出从课程、师资、实践载体、政策支持角度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7]。张项民基于耦合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研究,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专业融合试验平台3个方面提出了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8]。薛成龙、卢彩晨等人通过对“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回顾,对全国高校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支持项目进行分析,发现高校所支持的项目主要包括双创教育教学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科研训练、创业教育课程、就业创业指导、管理制度改革和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9]。国外学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的研究中,Tamasila等学者认为高校是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承担着知识创新与再生产、知识成果转化的作用,大学生对创业有极大需求,需要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校外平台协同支持[10]。Mckeown等学者回顾了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发现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多是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在研究生阶段提供更多的成果转化支持,而在创业教育技术支持、高校与企业衔接度方面远远不够[11]。Kretz基于大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认为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需要从课程建设、孵化空间、专业指导、交流平台以及成立创业基金会方面进行支持,大学与校外企业需要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圈[12]。

综上所述,多数国内外学者结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对课程与师资、平台建设、外部环境、资金支持、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高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主要在4个方面。一是资金支持。一切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激励都需要资金保障,资金短缺是导致我国大学生怯于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为其他项目支持提供基础条件保障。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第一线的实施主体,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指导者和研究者,教师队伍的水平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创新型人才培育亟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何衔接学科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三是服务平台搭建。在提供资金支持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选择服务载体。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创业教育过程,建设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平台、课程资源平台、教学实践平台等能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以及促进创新实践成果的孵化。四是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外部环境和文化建设是促进成果落地的重要举措,营造外部环境能够活跃创新创业思想,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13]。 基于我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政策传达,政府所扮演的宏观引领角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源,政府的宏观引领程度势必影响高校的重视程度[14]。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4个支持项目。其中,资金支持是影响高校重视度与服务平台建设的中介因素,服务平台建设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与教育产出的中介因素。因此,在资金支持的前提下,需要构建校内平台与校外多方协同的合作机制,推进资源整合优化[15]。师资队伍建设与外部环境、平台建设和资金支持不直接产生关联,但师资队伍建设又具有全方位渗透作用,与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学科与创业教育融合等方面盘错交织[16]。基于以上理论回顾与讨论,我们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并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支持体系假设模型路径图(如图1)。

图1 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假设模型路径图

H1:政府宏观引领会正向影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支持度;

H2: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度会正向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支持(H2a)、服务平台建设(H2b)、外部环境营造(H2c)以及师资队伍建设(H2d);

H3:高校支持度可以通过影响资金支持来促进服务平台建设;

H4:高校支持度可以通过影响服务平台建设来促进外部环境营造。

三、研究设计

(一)被试对象

本研究主要调查对象是江苏省参与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根据参与经历填写调查问卷,进行意愿评判与客观填写。在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分层抽样,根据江苏省各类型高等院校学生数量比例,随机抽取学生样本发放问卷。江苏省一共有122所高校,其中11所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学生占比20%;37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占比44.5%;高职高专院校74所,学生占比35.5%。按比例共选取江苏省25所高校,其中5所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11所普通本科高校、9所高职高专院校,共回收样本480份。对问卷填写时间短于3分钟、选项高度一致的问卷进行剔除,得到有效样本463份,问卷有效率96.5%(见表1)。

表1 学生样本有效问卷的构成

(二)研究工具

1.问卷开发与修订

基于上述维度设计开发问卷,根据各个维度的操作性定义,问卷各维度内容提纲见表2。问卷题目设计请教育管理专家进行评估修正,对涉及政府宏观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外部环境营造的重复测量问题进行删除,根据评价反馈意见进行了3次反复修正。问卷分为基本信息与主观问题两个部分。由于各个维度的指标并不是具体可量化指标,无法直接测量其数值,需要借助一些表现特征来综合呈现,因此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各指标(潜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根据理论维度设计,问卷存在6个维度、25个题项,其中高校支持项目有4个维度,由此组成高校创新创业支持及支持关系的初试问卷。评分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在进行问卷测试和项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时,根据项目筛选标准剔除了3个不符合要求的题项,保留22个题项。

表2 变量设计

2.分析方法

本研究首先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项目分析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过程主要应用了因子分析、均数、标准差等方法。由于各理论维度是不可具体量化的指标,各维度之间也存在复杂的交叉关系,适合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具体分析维度之间的关系,因此第二阶段使用AMOS23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在做SEM之前需要做验证性因子分析,亦采用AMOS软件操作。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信效度检验

为检验问卷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在做实证分析前需要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问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SPSS 19.0对测量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KMO统计量为0.875,样本分布球形Bartlett卡方检验显著性小于0.001,总解释率53.71%,解释力较好。对保留的25个题项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的正交方差最大法进行因素构成的主成分分析,以此探讨问卷的题目信度,其中将标准化因子载荷低于0.5的题项予以删除,得到22个题项。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总体问卷信度值为0.852,问卷具有较高信度。

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继续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CFA作为SEM的一种次模型,是进行整合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一个前置步骤[17]。因此,本研究在探索性因素分析基础之上,运用验证性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根据研究设计,利用AMOS进行数据拟合并检验结构方程模型,以极大似然法(ML)作为模型的估计方法。模型中政府宏观引领由4个题目X1—X4所拟合,高校重视支持度由3个题目X5—X7所拟合,师资队伍建设由3个题目X8—X10所拟合,资金支持X11—X13所拟合,服务平台建设由X14—X18所拟合,外部环境营造由X19—X22拟合。最终验证性因子分析输出如图2,CFA整体拟合指标X2/Df=1.678,CFA=0.965,TLI=0.954,RMSEA=0.037。由表3可知,各维度的题目标准化因子载荷量最低大于0.7,题目信度SMC大于0.4,组成信度CR平均在0.8左右,收敛效度在0.6左右,所有指标均优于计量经济学建议值,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此,模型具备良好的结构效度,测量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潜变量的特质,CFA分析结果能佐证前述 EFA的结果,且支持后续SEM分析。

图2 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图

表3 信效度检验结果

注:计量经济学建议,标准化估计参数值(因子载荷)大于0.6合理,题目信度SMC大于0.3合理,组成信度CR值0.7是可接受的门槛(Hair,1998),Fornell and Larcker(1981)建议值为0.6以上,建议AVE标准值大于0.5

(二)高校创新创业支持现状

通过因子分析因子载荷量再加权求和取均值,描述性分析高校创新创业各支持项目的学生评价得分情况见表4。由于问卷调查对象是由学生,而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支持更多的是面向高校而不直接面向学生群体,学生对于政府的政策文件和制度环境了解不多,学生评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失真,因此,虽然纵向比较政府宏观引领评分最低,但不作主要分析。在高校层面的支持项目上,资金支持得分较低,外部环境营造评价得分最高。

表4 3类高校创新创业支持各因子得分情况

在不同类型高校的高校支持度评价中,高职高专院校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普通本科院校得分最低。具体到各个支持项目上,在高校支持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学校支持度评分最高,这类学校更注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在资金支持得分方面,高职高专学校学生评分最高,其次是普通本科,最低的是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在服务平台建设得分方面,高职高专与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得分一致,且高于普通本科。外部环境营造评分上高职高专最高,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其次,普通本科高校最低。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关系

在通过描述性统计来反映大学生对高校支持项目评价的现状后,再对创新创业教育支持项目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假设检验结果见表5,其中Estimate为非标准化估计系数,Std为标准化估计系数,除了高校支持度与外部环境营造的路径系数在P<0.05水平上显著,其他所有假设路径均在P<0.001水平上显著。模型估计主要拟合指数检验,卡方值ML X2=337.17,自由度Df=202,X2/Df=1.669,CFI=0.979,TLI=0.976,RMSEA=0.037,模型所有拟合指标均优于建议值,模型能够较好拟合且与理论框架相吻合。

表5 SEM相关路径假设检验指标

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度对各支持项目的路径影响效度来看,高校支持度对师资队伍建设与资金支持的影响效度较高,标准化影响系数分别是0.915和0.891,其次是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影响系数为0.401,最低的是外部环境营造,系数为0.204。该结果说明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在各支持项目上并非同等重视,相对而言,更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支持,而对服务平台建设和外部环境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低。根据SEM实证分析,与理论假设1和假设2相符,假设得到支持。

表5显示,资金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与外部环境营造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在模型理论讨论的文献回顾中,假设资金支持度会影响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中间载体也会影响外部环境营造。因此服务平台建设应作为高校支持度和外部环境营造的中介变量。同理,资金支持应当是作为高校支持度和服务平台建设的中介变量。在中介效应检验中,Z=点估计值/标准误SE,Z>1.96则表示中介效应成立,其中Total为总效应,Direct为直接效应,Indirect为间接效应(见表6)。由表6可以看出,服务平台和资金支持在影响机理中均是中介变量且部分中介效应成立(Total、Direct、Indirect Z>1.96,Bootstrapping置信区间未跨越0),通过点估计值发现均是强间接效应,突显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支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呈现了“高校支持度→资金支持→服务平台建设”“高校支持度→服务平台建设→外部环境营造”影响路径的驱动型效应,体现了资金支持在高校支持度与服务平台建设之间的核心作用,以及服务平台建设在高校支持度和外部环境营造之间的载体作用。

表6 中介效应检验

注:1000 boostrap samples,95% PC/BC confidence levels,Z>1.96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基于江苏省25所高校学生的抽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支持项目的评价,揭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的复杂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高职高专、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支持度的学生评分优于普通本科学校,在支持项目上高校更重视外部环境营造,资金支持相对薄弱,政府与高校在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方面有待优化。从学生培养目标来看,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支持度上得分较高。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得到国家以及地方财政上的专项经费支持更多,且师资水平本身较普通高校更为优异,更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得分也相对较高。高校重视外部环境营造,注重获得校外资源,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与服务平台建设上投入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双创”教育浮于表面,资源配置优化作用发挥不足,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不够,影响了外部环境营造以及支持项目作用的发挥。

第二,高校支持度对各支持项目的影响效度不同,高校支持度越高,相应地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资金支持。支持项目中资金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与外部环境营造有高度相关关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支持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支持项目效果的发挥。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度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与资金支持上,具体的支持表现在大学生创业项目补助、创业基金、知识成果创业孵化、教师创新创业授课、专业训练等方面。这类支持源于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各类高校都比较注重此类支持项目。不同类别高校对服务平台建设与外部环境营造的关注程度不同。理工类高校在校企合作、创业基地实践、IT信息行业创业园等平台搭建支持较多,人文学科见长类学校对外部环境和平台搭建可能存在不足。涉及校外创新创业资源如校企合作育人、社会参与集资、论坛沙龙等,拥有丰富资源的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更占优势。

第三,服务平台建设在高校支持度对外部环境营造的影响机理中呈部分中介效应,资金支持在高校支持度对服务平台建设的影响机理中呈部分中介效应,且均是强部分中介效应。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与支持,大部分通过资金支持来进行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的匮乏可能是平台建设不足的重要原因。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发挥载体的作用,帮助实现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如服务平台中创业咨询中心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在课堂上无法学习的创业技巧和经验;创业信息平台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获得必要的投资融资、技术、项目等信息;创业商务平台可以提供商务模拟活动,满足大学生进行商务运营的模拟训练,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模式。这些服务平台建设会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效果的落地。

(二)建议

第一,政府进一步厘清自身责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政府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者与宏观引领者,应对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规划和政策配套体系进行整体性考虑,做好引导与保障工作。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上缺乏整体规划,只是间接性地通过活动引导宣传,并未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18]。为了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有更充分的认识,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优势制定规划。目前,教育部成立了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研究和咨询服务,但各省市还未大规模建立相应的机构,还需要不断探索构建适应地方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

第二,普通本科院校需要重新定位创新创业教育方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系统化。普通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上要低于高职高专、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这与学校条件、资金来源、政策引导等有关。普通本科院校需要重新定位创新创业教育方向,找寻本土化的创新创业优势。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系统化能够让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Jones和Pickernell的研究也认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加强校外创业资源整合是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必要手段[19]。因此,高校应将组织机构、师资、经费配置、平台建设、外部环境营造等进行整合,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育交叉学科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圈与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在系统性构建支持体系的前提下,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高校需要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创业教育自身的“实践导向”本质和知识成果转化的性质,使得建立实践平台支持机制成为高校推动创业教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0]。然而,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服务平台建设意识的薄弱,致使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与配套支持机制缺失或“形式主义”严重,平台建设并未落实到实处。综合性支持机构、孵化平台、配套资金机制等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蜂拥而至”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尽早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平台,化解资源短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可以效仿英国的KCL创业生态系统,将构建支持创业平台的“软”“硬”资本投入到创业教育活动中,通过平台衔接高校内部师资课程与理论引导,外部搭建创业综合机构、研究机构、技术评估部门、孵化基地、企业服务等,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服务平台扮演好“载体”和“催化剂”的角色,促进创业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师资队伍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论民国时期检察权行使的外部环境——以青岛刁复墀贪污案为例
战略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