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2019-03-23 03:23
关键词:胆囊下肢血栓

毛 晴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手中术中大量的器械性刺激、术中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长期卧床休养等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诱因或与之形成有密切关联。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发初期会有患肢肿胀并伴随着一定的疼痛感,若症状纠正不及时,发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肺栓塞等并发疾病的概率显著增强,并伴有一定的死亡率。本次研究中讨论了护理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现将研究的结果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胆囊手术的300例患者,患者分组方式采用大数据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150例患者,采用护理管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61±3.54)岁(46.23±2.87)岁,每组患者男性82例女性68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小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胆囊手术术毕后仅进行常规的护理。包括术后输液管理、常规的饮食管理与常规的并发症预防护理。

研究组进行护理管理,具体为:术后度过术后风险期,护理人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教育,告知患者要及早进行恢复性训练,宣讲早下床的益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讲解,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进行早下床活动或卧床活动后。具体方法为:下床进行缓步慢走,避免牵扯手术伤口,进行下肢恢复性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为适宜,进行卧床活动是进行足踝主动背曲运动,目的是促进下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的目的。叮嘱患者家属给患者进行下肢按摩,促进患者下肢的静脉血液的回流,防止出现血液淤滞现象.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叮嘱患者一旦出现下肢异常感觉立即告知护士。针对无法进行下肢训练的患者给予贯序性式充气压力仪,该仪器可间歇性的由肢体远端向近端进行加压,模拟人体自然状态下的下肢血液回流状态,保证肢体血液循环充分。也可以使用机体肌肉电刺激法补偿性训练,方法为:对患者足底肌或腓肠肌进行电流刺激,电流强度以患者适受适中。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3 观察指标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若P<0.05则认为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对比表(%)

3 结 论

胆囊手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大多为术中医生、护士对该问题不够重视,未能及时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导致患者出现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针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大多有以下原因:术中护士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选择了对患者下肢进行穿刺,限制了患者下肢活动,导致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因;术中患者出现失血现象时未进行及时的输血,导致血液进行了应激反应,释放大量凝血酶,患者出现持续性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中为进行是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充盈排空;术中护士为进行按摩护理。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使用了护理管理模式在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发现,护理管理能有效的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用了护理管理后的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仅为4.55%,而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73%,组间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证明护理管理预防胆囊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作用显著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胆囊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