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我国教学节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9-03-23 08:13刘丽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节奏调控学科

刘丽佳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堂中的节奏效应和节奏美感,教学节奏作为教学理论系统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不少学者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概念内涵界定不清、理论指导效力不足、研究本身缺乏理论自觉性的缺陷等问题,与其他领域相比还不够成熟。

研究教学节奏的发展历程和探讨研究现状,能引起更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教学节奏的关注和接续探讨。反思教学节奏的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教学节奏的未来研究趋势,加强教学节奏的实践应用,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质量。

一、我国教学节奏研究的载文量分析

在中国知网上以“教学节奏”作为关键词,以1978到2018为检索时段。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共搜索到1665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166篇。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到24篇文章。在“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到123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鲜有人关注到这方面课题。

图1 1978-201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教学节奏发稿量(篇)

期刊载文量分析显示,长期以来教学节奏一直未被纳入研究视角。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教学节奏,但并没有成为主流的研究问题。2000年,教学节奏越来越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2012年后发文量有明显增长的趋势。但就整体发文量来说,教学节奏仍处于边缘地位。

表1 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80-2018年教学节奏相关学科论文篇数

以“教学节奏”和对应学科为关键词在知网检索,通过认真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多数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结合倾向,着眼于课堂教学节奏在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呈现式研究。2000年以后,关于专门论述教学节奏的硕士论文共有12篇,其中8篇与具体学科相结合,针对教学节奏系统而理论化的研究还较少。而节奏作为音乐之专有名词引申到教育领域中,数据显示,针对音乐学科中教学节奏的论述明显多一些。

二、我国教学节奏研究的内容分析

(一)教学节奏的基本理论

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学节奏作为课堂的有机成分,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教学节奏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围绕教学节奏的内涵、生成以及有何特点与价值展开。

1.教学节奏的概念界定

教学节奏的概念是学者们展开研究不可避免的前提性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利用多种方法对教学节奏的概念进行了较深入的多种表述。

按生成主体界定,可以分为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与师生互动。有学者认为,教学节奏不是自然产生于课堂中的,而是教师有意赋予的。教学节奏是一堂课内,教师对教学活动有意识的组织而形成的富有美感的规律性的变化过程[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协调教学时间和人的动态韵律相协的过程,教学节奏应与学生认识过程协调一致[2]。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节奏是学的节奏制约教的节奏而有机整合形成的一种组织型节奏,学的节奏是教的节奏的基础[3]。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力,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张弛相间、高低参差、快慢有度的状态[4]。

按构成界定,可以区分为要素结构和成分结构。构成教学节奏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时间因素,二是力的因素,两者规律性地组织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了教学节奏[5]。同时,教学语言、教师教态、师生关系、进度节奏和氛围节奏也是构成科学的教学节奏的要素[3]。部分学者也认为,教学节奏是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分连续不断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教学变化形式。这些可比较成分包括有课堂密度、课堂速度、课堂难度、主要内容占比的重点度、教师教授或学生学习的强度、师生共鸣的激情度[6]。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节奏的内涵进行界定。从内容上看,教学节奏的内涵研究不断深入具体化;从方法上看,不同的理论基础也给予学者独到的认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对教学节奏定义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实质上不同的语言表述体现了对教学节奏不同的认识程度和思考深度,这有利于日后学者们对教学节奏内涵的接续探讨,以形成对教学节奏清晰、明确的认识。

2.教学节奏的生成

教学节奏的内在动力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是教学节奏生成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节奏生成的生成者、合作者,同时人们对教学节奏生成的重视程度和课堂气氛,也在一定程度生影响着教学节奏的生成[7]。有节有奏的课堂是教学节奏的外部表现形式。马永明认为,教学节奏的形成要考虑教学过程的几个构成要素,即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师的神、情、行、态的变化,课堂的教学程序以及教学情境、教学气氛的创设[8]。

这两种不同的代表观点也体现在其他学者对教学节奏概念界定的差异中,对教学节奏生成的研究不多,部分学者甚至混淆了教学节奏的生成和教学节奏的调控,认为所调控的因素即教学节奏的来源。

3.教学节奏的特点

教学节奏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如缓与急、强与弱、长与短等,教学节奏呈现在师生参与和课堂运行方面,具有情绪情感和教师行为表现的韵律性,激情与智慧的生成性,各方面因素的配合、协调的共鸣性,节奏类型的多样性的特点[9]。从心理因素和表现形式来看,教学节奏的特征应该与节奏的特征一致,同时表现出教学的特性,因此教学节奏具有韵律性、完整性、变化性、主显性、和谐性、周期性[10]。对教学节奏特征的把握,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教学节奏的本质,目前关于教学节奏特征的研究较少,仍需学者们的进一步探究。

4.教学节奏的价值

教学节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教学效果紧密相连,同时赋予课堂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开启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烘托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活力;驾驭教学意外,生成教学智慧;涵养学生品性,助长学生生命[9]。

教学节奏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者和学习者的相互促进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极高的审美价值上。节奏赋予课堂鲜活的生命力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精魂,是教师落实教学目标重要的形式与方法。教学节奏使课堂展现荡人魂魄、动人心弦的教学风景,对课堂教学有积极的效果[5]。

从研究者对教学节奏的价值论述来看,对教学节奏的价值认识还不够系统深入,更多关注的是教学节奏的工具性价值,也就是教学节奏对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而没有深入到教学节奏的本体性价值,即教学节奏本身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节奏的调控研究

1.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理论基础

教学节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过程,掌握教学节奏其实就是要掌握教学的关键时机。调控课堂教学节奏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规律和特点,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根据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变化规律调整教学[11]。课堂教学是一种控制,教学节奏则是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流程及学生心理变化有意识的调控而形成的韵律性的变化。教师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校正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才能引领学生更加科学地进行探索和学习,实现对教学节奏的有效调控和设计[12]。

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教学节奏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力和活力。总体来说,当前的课堂节奏理论缺乏对教学节奏的艺术学、美学理论基础的关注。

2.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策略

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是课堂管理的一项艺术,把握好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节奏操作的艺术性,课堂就可以充满趣味与生机。

调控教学节奏要适应客体因素的节奏。教师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疏密相间,教学方式的变化要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的落实要松紧结合,教学情绪的把握要机智幽默[11]。具体实施策略包括调控授课的内容中知识点的结构和相互衔接,授课的时间分布;,授课的语音、语调、语速,教师的体态的表情、姿势和动作以及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14]。

调控教学节奏,要充分在尊重课堂主体节奏。首先要用精心的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要用难易疏密的内容变奏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变奏营造轻松氛围,快慢起伏的教学语言变奏引发情感共鸣,以评代讲的留白变奏促进学生总结反思[12]。同时,要注意根据学生曲线变化的时间状态安排课堂时间结构的节奏;利用口语表达、板书和提问调控课堂表现节奏;学生的体力、智力方面的变化则是激发教学节奏的主要因素[15]。

教学节奏的调控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也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但所提建议较空泛,具体实施的建议较少;且教学节奏的控制和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息息相关,并不能一概而论。关于教学节奏的调控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能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三、我国教学节奏研究特点与展望

我国当前对于教学节奏的基本概念问题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节奏的调控策略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教学节奏的理论将伴随着教学节奏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反之,深入反思这些研究的特点、积极探讨未来的研究趋势,也将有力推动教学节奏的实践指导作用。

(一)当前教学节奏研究的主要特点

回顾有关“教学节奏”的理论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目前我国教学节奏的理论还不够完善,还不够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学者们对于教学节奏的基本概念问题众说纷纭,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目前对教学节奏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和论文还不多,研究成果散见于期刊、报纸中。显然,对教学节奏各领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不够成熟,研究视野相对狭窄。

二是目前教学节奏学科研究不够深入,研究结果价值较低。由于教师的重心在教学,所以开展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所教授学科的相关内容,学科不同,学科教学本质也就不同,那么相应学科对教学节奏的调控就存在着差异。但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学者们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节奏论述往往相互借鉴,学者们提出的教学节奏调控建议并没有涉及具体的行动步骤,研究成果缺少课堂实践验证,可操作性建议缺乏。

三是教学节奏的研究方法较单一。现有文献大多是宏观描述和教师感性经验的分析概括,教学节奏的研究大多采用思辨的方法,很少有学者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深入到课堂教学中研究教学节奏,造成实证性文章较少。部分文献中所提供的案例实践探索也大多是为了案例而案例,没有深入解剖教学节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所独有学科节奏,缺乏对学科课堂教学节奏呈现的深层次分析和解读,具有明显浅层化、低层次的特点。

四是教学节奏的研究视域较为狭窄。目前的教学节奏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节奏的概念、因素分析和课堂调控的原则及策略上,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教学节奏是教的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教的节奏与学的节奏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由于研究者视域的局限,只对教学节奏的部分内容进行描述和分析,研究成果在复杂的教育系统面前就显得价值寥寥。

(二)教学节奏研究的基本趋势

教学节奏还具有丰富的价值等待我们去挖掘,未来的教学节奏问题研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首先是对研究成果的整体理论归纳和逻辑梳理,理清教学节奏的基本概念、因素问题。现有所获得的认识丰富了我们对教学节奏的认识,为我们全面地认识教学节奏、思考教学节奏概念提供助益。促进教学节奏理论研究系统,要深入学习现有的教学节奏相关理论和最新成果,不断钻研总结,才能促使教学节奏的研究理论进一步丰富而走向成熟。

其次是要转变研究理念,持续关注教学节奏所承载的本体性价值。教学节奏实质上是一种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手段的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手段。教师在创建师生情感共融,以及教与学韵律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坚定教师的教育信念,提升专业素养。因此,关注教学节奏的本体性价值,有利于形成和谐课堂与教师发展之间的互相促进、互动提升。

再次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和合理应用。作为一个产生于实践中,运用于实践中的教学基本要素,不仅仅需要理论工作者们的分析和论述,更需要一线教师们的行动研究和实践参与。一线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提升研究的实效性;不断尝试运用理论调控节奏,及时反馈当前的研究问题,提出更多的可操作性建议。同时,思辨研究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研究者要深入到课堂中、深入到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促使教学节奏的研究形成独到的理论体系。

最后是拓宽教学节奏的研究视域,以形成教学节奏研究多方位、多学科的融合。目前,教学节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但关于教学节奏的价值、生成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基于进一步深化教学节奏的研究,要不断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融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展教学节奏的研究领域。要以多学科视角分析和描述教学节奏在不同学科中的呈现形式,丰富教学节奏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节奏调控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轻快漫舞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