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摘 要:目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德育课堂有效性的实现,因此中职院校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从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方面着手,深入研究探索,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促使中职德育课进行创新,才能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高效课堂模式。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实践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程度,也就是教学的最佳效益。有效教学作为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此,中职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结合中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改革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1 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具体要求
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效的教学措施能够提高德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应该根据以下具体要求进行才能保证德育教育顺利开展。首先,明确德育目标。学生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人,其成长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无法判断出学生现有的状态是哪一阶段的教学行为造成的,因此不能以学生的成长来评价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而是需要把每一节的课时目标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德育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標,这个目标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检测。如果每一节课教学目标都能顺利完成,就能充分发挥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其次,确立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场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成绩以及学生未来职业方向的因素。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教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自主性,这正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表现。判断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假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就说明教学有效;假若学生在德育课上不认真听讲、睡觉等,就说明教学效果较低。此外,如果学生对德育课有着浓厚且持久的兴趣,喜欢学习德育知识,那么德育教学就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会具有成就感,实现有效教学。
2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重视对教师团队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人格魅力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重视教师团队的培养是实现德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首先,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先进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能够指引教师设计出有效的教学安排。因此,教师只有确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2 构建德育教学情境
具体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构建德育情景能够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德育课堂教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因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德育情景,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充满欢声、讨论声等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的依靠教材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如今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时期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抽象的德育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直观、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且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现象。
2.4 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德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要单一地以理论知识考核为标准,应该与学生的日常表现相互结合。考核形式要丰富多样,才能真正地检验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发展。
2.5 重视校园德育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德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中职院校要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形成优良的校风,使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得以全面发挥。
总之,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肩负着重大责任,中职院校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地位,以新课改为基础,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来改革教学模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进步,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博.如何提升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5.
[2]崔岩.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J].考试周刊,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