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摘 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行动。正确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有创新意识和平民意识、经营精神和实干精神,又要传承历史并着眼长远,更要做特立独行的“异类”和学会守望自己心中的麦田。
[关键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2-0096-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下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国家针对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制度,旨在激发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在实践过程中,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国各地都打造了专门的创业空间,仅北京就先后涌现出车库咖啡、优家、言几又等多家创业环境与平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一、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
高校有两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主体为教师的创新创业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相关,教师在此过程中承担着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创业的任务。主体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即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激发其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新能力的教育[2]。本文将围绕后者展开论述。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2011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在“双创战略”时代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近三年,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各高校也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可谓更加迅猛,其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务。
(一)构建创新创业课程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爬坡过坎阶段。三年来,各高校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部分高校协同校团委、教务处、实践创新中心、相关二级学院等部门与单位,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以创新创业过程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课程设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选修、必修、讲座等形式的课程,传授学生创业理论与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广泛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协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二)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在实践方面,一是开展示范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条件保障、校企合作、孵化服务等方面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如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创客空间等形式来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二是扩展大学生学科竞赛覆盖范围,如北京市教委每年专项安排600余万元开展26项市级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参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构建了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代表的学科竞赛体系,年参加比赛的学生达到6万余人[3]。
以上这些举措不但能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而且还能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主体能动性,进而推动人和社会全面发展[4]。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5]。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6]。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既要教导学生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又要引导其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创新素质和基本素养的形成,突出学生主体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斗志的作用,为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其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中个人竞争力的提升[7]。
为此,高校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并将其不断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努力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且敢闯会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努力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卓越人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如何正确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以客观、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一热门事物,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一)要有创新意识、平民意识
制定措施、提出改革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某种需求——或是社会发展需求,或是个人发展需求。从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新时代大学生要明确当下我国正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正在用新思维、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人们要有创新的意识、改革的勇气。改革无不要攻坚克难,而革自己的命最难。但为了推动发展、为了满足群众需求,必須有这种勇气、这种意识,多数情况下主动适应总比被动革命好。改革也好,革命也罢,说到底就是要有公心民心,公心是要有大局观、要以推动事业发展为重,民心是要有群众观、以满足民众需求为重。
有人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或是90后时代,也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90后思维。不论是90后推动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打造了90后,有一个事实无可否认,即在各种信息和资源便捷共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看重并习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自由、民主、平等。而满足各种人群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关键,就是要有平民意识,以大众的需求为导向解决问题。不做调查研究,不了解大众需求的创新谈不上创新,甚至与创新没有任何关系。伟大历史的创造者永远是人民群众,而非某个人或是某群人。影响组织的核心因素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因此,我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要有平民意识、大众思维,最基层的人民大众是我们做所有事情的受众主体。
(二)要有经营精神、实干精神
一切事业和成绩的取得永远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绝不仅仅是喊喊口号、做一两件事情、营造一些创新创业氛围、升级改造一下硬件环境等,而是根植于人们内心的一种精神——经营习惯的培养和实干精神的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要学会经营,包括经营我们的家庭、事业、友情,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有足够的热情和情感,这既是一种习惯的历练,也是品格的培养。所谓经营,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如果我们都以经营的精神完成所有事情,哪怕是一次远行、一次运动、读一本书、写一篇稿子,抑或是周末和家人放松团聚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才算真正地到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扯破嗓子喊,不如甩开膀子干,实干精神是事业发展的传家宝。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就是“实在”二字,花拳绣腿不能长矣。现在,不论是政府、企业,抑或是高校等不同组织都在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和氛围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是各级政府、各类组织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实实在在令民众满意的成绩、营造令大家称赞的作风习惯。
(三)要传承历史并着眼长远
人们在谈创新时,很多时候容易忘本。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前人奠定基础,我们是不能很好进步的,哪怕是前人的失误和不足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因此,任何一项改革决策都要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对比、检验。创业创新不能把品牌特色创没了,不能把成功经验创丢了,更不能漠视事物的发展规律。互联网时代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助长了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否能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成了当下部分群体取舍的唯一标准。如快餐排队时间长了就不免有烦躁心理;再如快递若是一天没收到,就喜欢刷屏看看物流到哪儿了。三五知己茶余饭后沟通感情的时间少了,鸿雁传书等待时刻的美没了,仿佛我们无法慢下来了。然而,有些事情从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言是急不得的。比如高校人才培养,其知识积累是有规律的,医学类、建筑类专业本科为五年而非四年,是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培养更有其特殊的规律,如果学生一入大学只考虑创新创业,而不重视基本功的培养,就是舍本逐末了。因此不能只注重创新,还要注重规律,不能忘本,这是万物发展之本。
而传承历史不忘本的核心,就是从着眼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办事情。着眼长远就是少一些急功近利。越不注重眼前利益成绩,有时越能促使人挖掘潜力,越能促使人成长进步;而成绩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瞬间爆发的时刻也一定会到来。越是急功近利地透支人的智能体能,创新创业的源泉就会越来越枯竭。
(四)要特立独行、敢做“异类”
特立独行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思想及言行,一般用于形容人志向高洁,不同流俗。特立独行不是不合群,而是超越了朋友、体制、时代,有梦想、有信仰、有真性情、能坚守,拥有独立自主、自足、享受自我等诸多的高贵品格。2015年10月5日,非两院院士、无博士学位、无留洋经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长期孤独地坚守在科研岗位上的各种报道、评价刷爆了朋友圈。笔者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包含了屠呦呦身上这股特立独行之精神。
特立独行,贵在挑战世俗的眼光和评判。从本质上讲,说是挑战别人、挑战规则、挑战社会,不如说是挑战自己、挑战自己的勇气、挑战自己的标准、挑战自己的坚强。网络上经常能看到“我们的灵魂跟不上脚步了”这句话,对此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笔者认为,这句话说明我们需要审视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的成长规律。在生活节奏较快的今天,人们很多时候需要慢下来欣赏。如餐后的甜点、午后的咖啡,这种惬意非慢下来而不能享受。有句话说得好,慢下来是为了我们走得更快。当面对的可能性和选择越来越多,需要占用时间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时,我们越需要静下心来去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没有特立独行的精神,没有慢下来的思考,创新创业是无法实现的。
(五)要学会守望自己心中的麦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这一群体的愿望最纯粹,因为他们一旦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播撒了种子,就一心为着最后的收成而努力,此时别人土地上其他种类的农作物再好也与自己无关。而当下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们今天想要瓜、明天想要豆、后天想要菜,却偏偏对自己土地的酸碱度不甚了解。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连初心都缺乏,甚至不播下种子,只是来这块地看看,到那块地侃侃,就算是自己用功了。周国平老师曾谈到,“‘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并说“守望并不是旁观,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9]。周老师在这里说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守望,而麦田里的守望,表面上是对庄稼收成的关切,更多的是对物质的守望。但笔者认为,哪一个农民没有梦想呢?对麦田的守望,想必是其为实现梦想而迈出的一步步坚实的脚印。
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并且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要有梦想,守望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最基本的前提。其次要了解自己田地的酸碱度,即了解自身条件,让梦想与实际相连,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特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一味从众。再有就是坚持,既要有水滴石穿、磨杵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勇气。做一名真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时无关最后的结果,即使收成不好也值得回味,值得给予掌声,因为守望的可贵之处在于守望的过程。正如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最难能可贵的光景永远只会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出现。所以,无论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人生,只要是我们已经在路上,都值得庆贺、值得守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在创新创业之路上,大学生要对有规律性的事情扎实干、对有特色的事情创新干、对要改革的事情有魄力地去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人人都去创业,而是让人们养成创新创业般的思维和精神,以此引领工作与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5] 杨爱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新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8(Z1):81.
[3] 黄侃.集聚资源 加强协同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交流发言材料[EB/OL].http://www.moe.gov.cn,[2017-03-02].
[4]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www.qstheory.cn.[2017-10-18].
[7] 李艳芳.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16(28):171-172.
[8] 韓庆峰.轻有力: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9]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