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淑丽,吴志成,于福华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专创融合教育是指建立在专业领域基础之上的创新创业教育。单纯的创新教育强调创新知识教育,培养内容多局限于与创新相关的理论,因此实际上进行的是创新理论教育而不是创新教育,离开专业而进行创新教育无疑是无源之水;专业教育致力于在专业技术领域培养知识和技能,侧重点是知识本身和其内在的逻辑体系。专创融合教育则致力于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由“知识人才”向“综合型人才”的转变。
电气自动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高职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典型特征是讲求实践动手能力,容易在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专业群体,在此专业中开展专创融合教育容易产生明显的成效。本文研究的是基于“创新工作室”模式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专创融合教改方案,专创融合,构建“双创”教育生态链,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构建校园创新工作室,选拔一批素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创新潜能的高职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在“创新工作室”工作引领下,采用“夯实基础、以做带学、以师带徒、技改创新”这样的渐进的培养模式,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并针对性地加以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强化培养,实现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创新工作室以项目团队为运作模式,以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识和实战经验的教师为核心,挑选专业中基础扎实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市场敏感性强的学生作为成员,共同组建高效团队,是一种真实存在并运行的实体机构。创新工作室有别于教研室,因为创新工作室不以教学研究为目标,而是以创新为导向;工作室也不同于电气自动化协会,协会是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组成的一个松散团体,无法高效率地开展工作。
创新工作室的组织机构是根据“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学生自治”的原则划分为项目小组、导师团队、办公室三部分。
工作室按项目团队进行管理,团队的数量以及每个团队的人员不定。项目来源可以由导师或者学生根据兴趣或市场需要发起,随着项目的结束自然终结。项目组之间的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导师在工作室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辅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和研究并指出问题所在。根据需要,导师可以有多位组成导师团队,导师的专业方向也应当是多样互补的。
办公室主要是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为了节约成本同时锻炼学生能力,成员主要由学生构成,负责创新工作室的制度建设、日常运行、设备仪器的维护以及资金使用及监管等。
创新工作室以“创新创业”为建设目标,以“提供创新服务、承担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为主要功能。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式不是规模化培养,而是采取高师带高徒、对创新人才“精雕细琢”式的个性化培养。创新工作室依托专业,培养出超越“学徒”这一教育理念的新型创新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要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管理团队能力。具体来说,创新工作室具有以下功能:
1.2.1 要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帮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寻找创新创业资源
初创企业所拥有创业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拥有的创业资源越多,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强。
1.2.2 为双创团队配备导师
这些导师除了该专业专任教师外,还可以聘任校外知名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创业成功者、金融专家、管理咨询专家以及风险投资人等创业专业人士。
1.2.3 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
由一个创业项目到一个能实际运营的企业,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要和工商、税务、银行等多个部门联系,这正是理工科学生最欠缺的能力,创新工作室应积极指导帮助创新创业者完成这一流程。
1.2.4 通过多方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形成赢利与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
1.2.5 帮助学生完成成果转换
建立专利申请流程,保护学生知识产权等。
1.3.1 开展社团活动
创新工作室依托创新社团来开展活动,这些社团可以是学习型、对外服务型或者研究型的专业团队,以促进知识创新、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
1.3.2 开展讲座
邀请专家或之前创新、创业成功的人士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专业方向、经验和财务控制等方面进行讲座。不仅分享成功的经验,也分析失败的案例。
1.3.3 开展双创竞赛
工作室积极组织各项目组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1.3.4 双创项目孵化
通过对外服务、向学院及政府申请资金等手段积累创新创业教育资金,帮助成熟项目实现项目孵化。这个需要学校和政府的扶持。
没有课程体系支持的创新工作室只是一个空架子。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建立的创新工作室,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还应该有实操性课程及拓展性课程,通过系统的培训,学生能够形成创新性的思维结构和专业技能素养。具体来说,创新工作室需要对以下四类课程的重新构建。
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如电子基本技能基础、电工基础、机电设备基础与制图、电子电路分析、PLC基础、传感器应用等,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石,忽略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味追求创新创业,必定不会走得长远。
二是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基础、创新思维、创业思维、创业规划等,这类课程主要是调动创业热情,普及创新创业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同时发掘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潜力的人才。
三是多专业融合的技术课程,如人机界面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等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自动化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校内资源,自行设计双创专业课程(包括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是双创实操课程。如自动化产品营销、中小企业创业、中小企业管理、投融资基础等。采用导师制形式面向具有双创兴趣,储备扎实双创技能,拥有较成熟双创项目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战课进行。
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创新创业可行性大、适应岗位广的专业,以创新工作室为龙头开展专创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会产生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