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创新研究

2019-03-22 20:10刘晓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刘晓雅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00)

大学生作为接触前沿思想的国家新生代力量,他们如何成为一个社会的可造之才,要先学会做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本人和社会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信息大爆炸时代,很多负面信息的传播导致当下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判断处理这些信息,误导其思想行为,因此,研究当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1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态度不端正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育还不够成熟、年龄偏低,更容易被更有趣、更具爆点的内容吸引。随着快时尚、快讯等快字打头的快速信息充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营造了过于追求快速生活,浮躁的社会氛围。大学生也更容易被这样的快速信息吸引。思想政治的内容多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相当的文化高度才能深入理解,而这就无法吸引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还十分注重独特性,很多人给大学生贴上了特立独行的标签,虽然有失偏颇,但是这也间接表明了大学生是追求独特的群体,而现存的政治思想教育没有什么创新与调整,依旧是照本宣科式的陈旧教育模式。虽然很多大学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地向政治教育的措施,但是后续的维持工作做得不够好。对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固定的印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空泛无意义的,认为课程内容都是纸上谈兵,乏味无趣。

1.2 价值取向容易受到冲击

大学生在初入校园的时候还仅仅只是从高中的纯学习环境挣脱,随着课业的增加与对社会的认识,渐渐地产生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而此时大学生所产生的价值取向不够坚定,很容易被冲击。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加快,一些文化入侵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专注自己,自私自利。受到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会更注重自己的利益与个人得失,急功近利,忽视集体荣誉与集体劳动,这对整个集体来说都是毁灭性的灾难。而大学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能够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的不良现象。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都在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长期的熏染不免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误入歧途。

1.3 社会认知度低

毫无疑问,现在的整个社会对于教育都是极度重视的,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也是极度重视的,但社会上有一种畸形的对于大学生的判断体系。整个社会认为只有学业的优秀、工作的好坏、工资的高低才能判断一个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否有意义,才能判断大学生是否成为社会想培养的人才。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过于极端的追求大学生在经济和面子上的成功,但是却大大忽视了思政政治方面的优劣。大学生就是将来社会的主要引领人,在大学生还在校期间就应该使大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下许多大学都将物质文化建设摆在了首位,一味地追求面子工程,思想政治的教育就随波逐流,没有秩序与计划,大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根本不能很好地认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了解其重要性。这样的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整个社会都会缺乏一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大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下,也就不会过多的关注思想政治了。

2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对策

2.1 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应该创新当前的教育方法,思政课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内容,应当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个性化追求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都是从教育者这里获取知识,学习和模仿教育者。这就需要教育者本身的素养要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要身体力行,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都应该成为良好的表率,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师德的建设。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在教室正常授课,这样就会回到前文所述,过于注重书本内容,缺乏趣味性且没有实践过程,也缺少深刻性。教育如果缺少实践性,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就会失去其真实性,成为真正的空泛无意义的内容,缺少实践对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觉悟、政治鉴别能力及思想意识水平是不利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应当采用更灵活、更具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实践教育就是其中一项,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确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现代许多大学生都诚信缺失,无视社会公德,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之外要求学生立足生活小事,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与思考。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特的特性,也能成为突破点。教师应重新考量与确定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或可以通过采用双向教学法来不断提高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这样才能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在网络讯息发达的时代,通过网络,信息基本是无死角光速传播。对于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青年人而言,网媒会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极大影响,教师不能极端地认为网络上都是低俗的、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不利的信息,而是要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甄别网络上各类信息资源的优劣性,大学教育在开展物质性教育时也要适当添加思政政治教育内容,利用物质环境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开始将学校的一些强制性规定实现自觉意识时,会按照学校制度的要求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该文认为高校应结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特点来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过程中不间断地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2 加强人格教育

我国有相当长的封建古代史,君主专制等政治制度给我国的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就导致了今日的强加式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方面。这种强加式的、规范的教育方式,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要求受众以此为指导。这样固然有其好处,但是同时也有极大的弊端,太过死板,不够有效。应当借鉴人格教育中对隐性教育的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自然性、隐蔽性和渗透性,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自己选择了解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并让大学生自己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益的,不抵抗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压迫式教育是外部力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部力量。注重压迫式教育而忽视学生的能动性,这样的教育方式得不到预想的结果,甚至还会陷入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中。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指导思想,这会大大影响人们对于未来的选择与判断。不正确的价值取向会对大学生的整个人生、整个社会的未来造成严重的影响。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自主、自发地以正确价值取向来指导生活。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中的核心是要求大学生从会学习到会做人,会做人才是终极的教育目标。其中重要的方法就是从还是孩提时代开始,就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滴细节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人格教育强调显性的灌输式、讨论式教育,同时与其他非道德教育课程和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开展潜移默化的暗示者结合,才能实现人格教育的目的。

2.3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未能明显意识到思想政治的存在,因为思想政治有时过于空泛。但思想政治认识的错误性对于个人、国家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不仅是在学校范围内,还是在整个社会当中都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主要体现在要在:一方面校园当中树立思想政治重要性的标杆,在学校中更加强调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错误的思维认识予以批评指正并加以正确地指引。另一方面,在校园外的社会范围内,国家要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不合理、合法的行为,做到净化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

3 结语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代力量,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要着眼社会的新形势,及时应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各种动态,应当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入新鲜内容,教育者身体力行,社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