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武汉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一系列落实《纲要》精神的书法教师培训与书法教育研讨活动,助推着全市中小学校书法教育的落地。拙文试从实践层面讨论中小学校实施书法教育的现实路径,以求教于方家。
不得不承认,当今时代,教育不是现实生活之外的象牙塔,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异常复杂,急功近利思想的无孔不入,加之硬笔和电脑的普遍运用,毛笔的实用性书写被普遍放弃,书法文化的传承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环境变异。横在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困难触目皆是,在如此艰难的现实中,书法教育要取得哪怕一丁点的突破,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基于此,特别要求中小学校的领导者具有传承优秀书法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与高度责任感,认同推进书法教育就是在塑造和丰富师生精神生命的价值观;能亲临书法教育一线,靠前指挥,将有书法教育情怀、肯负责、有能力的干部和“精英教师”们团结在一起,组建学校书法教育项目团队。
为走出书法教育在学校层面推进中经常出现的目标模糊、责任不明、工作无序的实践误区,整合书法教育有利资源,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合力,特别需要学校领导者用好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策略,对学校书法教育项目进行超前布局,作好顶层设计,即制订一份既有前瞻性又有操作性的书法教育中长期规划。
规划的制订,应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取得学校各部门包括家长、学生的认可与支持,与学校办学总目标相一致。制订规划的过程,应成为积聚各方力量、整合一切有利资源、激发干部师生主动投身书法教育实践的过程。
规划文本应包括远期与近期目标、实施的具体内容、推进的过硬措施、明确的责任划分、健全的机制保障等板块。也许,出台一份书法教育项目规划的文本并不难,困难的是,按照规划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步步地落实,一年年地推进。这需要学校书法教育项目团队特别是领头人要立志做一名“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精于实践,善于反思;能用一个个看得见的工作实绩和一处处积极向好的变化,感染、吸引之前可能一直观望的干部教师投身书法教育实践;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愈挫愈奋、追求卓越的奋发精神,能将提高师生书写水平、丰厚师生文化素养作为矢志不移的工作追求。
《纲要》在“基本理念”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这句话意在强调: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少数几个书法特长生参赛获奖“撑门面”,而是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基础性、普及性汉字书写。因此,以校为本,培养一大批能写善教的本校书法教师,通过他们承担起《纲要》中建议的“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的刚性任务,才是明智和现实的选择。指望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给学校分配一批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书法家)教课,可能永远只是梦想。向内使力,依靠自身力量,培养一批会写字的本校书法教师队伍,是书法教育规划得以落地的基础工程。
不妨用语文、数学等基础性文化课程的师资来作类比思考。众所周知,我们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不是作家,绝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不是数学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为什么书法教师必须是书法家?我们认为:只要具备必要的书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书法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具有教师资格,成为一名称职甚至优秀的书法教师就不是难事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坚持以语文教师为主体,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全员培训,鼓励有专长的教师转岗,鼓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兼课等,不仅能有效缓解师资压力,而且易于在全校形成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
如何培养出一批自己的书法教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小学的做法也许值得借鉴。该校每周安排出一节课,将语文教师和有书法爱好的其他学科教师集中起来,邀请区内书法名师授课,面对面辅导;为教师精心选购书写工具,解决“器不利”的困扰;开辟雅致宜人的“宝聿书堂”作为教师习书空间,并在室内设置作业陈列区,展示教师们的毛笔字作业;创建书法教育QQ群,人人在群内建书法学习相册,每周上传习书作业;教学校长、中层干部人人参加书法学习,与教师们同写同练。不只如此,学校重新修订了教研制度,将书法课程纳入到以前只有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参加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这就意味着全校所有担任书法课程的教师(多数为语文教师),每年都要在教研组内上一节毛笔书法教研课。教师们为了上好书法课,给学生做好书写示范,自觉拉长了习字时间,甚至将习书的“战场”自觉转移到了家里,翰墨清香甚至也影响着家人。书写过程的宁静与专注,逐渐成为教师学校生活的一种享受,先前多少有些“被要求”写的状态,不知不觉竟成了教师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正确定位书法教育的性质,把握基础性与普及性这个书法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书法师资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顶层设计,重建校本培训与教学教研制度,将书法师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程,学校书法教育项目规划的落地才有切实保障。
教师“能写”(写好毛笔字),是上好书法课的前提;一名称职的书法教师,还应“善教”,构建充分展现书法艺术美感、吸引学生乐于书写的书法课堂。学校项目团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首先,把对《纲要》的系统学习嵌入日常书法教研。“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参照系的改变息息相关。要改变参照系,就需要在教研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嵌入对新理念和新标准的学习。”(陈雨亭《教研活动应该聚焦“研究”二字》)要改变教师一味凭经验想当然地教学惯性,向“一直以来都这样教”的经验主义说“不”(“一直以来这样教”就一定正确吗),在日常书法教学研究活动中引导教师养成用《纲要》的基本理念自觉比对自身课堂的意识和习惯,重建符合《纲要》基本精神的书法教育新“参照系”。
具体地说,围绕《纲要》,学校书法教育项目的领头人应该结合年段书法教育目标内容,精选先进的书法教育理论、主张、策略一起学习,以帮助教师理解如何改进教学设计,基于《纲要》教学。对新《纲要》、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应该作为年度书法教研计划的内容之一,需要项目带头人从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研讨方式、学习进度、学习要求等方面进行设计。
其次,聚焦听评课的研究专题。组织书法课听评课活动时,要聚焦书法这门实践性课程的核心问题:一是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比较、分析、书写、评价的活动中并达成了课堂目标吗?有什么证据?二是师生的课堂互动呈现出高质量状态了吗?有什么证据?如果聚焦这二个问题,书法课堂研讨的有效性就能得到提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有促进。
其三,开展书法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日常书法教学质量的提高。扎实的书法课题研究,能让教师有意识地深入地思考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理性教学,把握书法教育的内在规定性。
2018年11月,武汉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江汉区西马路小学组织了一场“落实书法纲要精神,推动书法课题研究”的书法教育展示活动。该校王媛老师用现场报告和上汇报课的形式,展示了她承担的武汉市第四批教师个人课题——《小学书法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帖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结题成果。课堂上,学生读帖有聚焦,教师指导有方法;读帖过程环环相扣,训练有素,学生当堂完成的临帖作业可圈可点。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王老师的现场课例验证了课题结论,是课题成果的课例表达,信度高。
《纲要》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基于此,我们在开展书法教育时,不能把培养学生基本书写技能当作全部,要扩大到它所联系的文化。因为“如果仅仅让我们的孩子聚焦在技术,聚焦在书法本身的美与丑这个问题上,而不进而引导他去关注所书写的文字内容背后所关联的东西,我们的书法也可能就到此为止了——就是教孩子写字而已,就是一个匠人而已”(叶培贵)。
学校书法教育项目团队,要善于在校园环境建设、师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融入书法元素,彰显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书法符号。如结合节日、纪念日举办主题书法展览,组织师生的现场书写比赛,将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精心装裱并陈列在书法室、走道。或选择部分节气(二十四节气)日,组织班班写对联,班班贴对联活动。寒假前,组织师生同写春联,同写“福”字,赠送给社区居民。还可以举办历代书法名家故事会,汉字知识大讲坛,假期文字博物馆的研学之旅……
总之,只要将传承书法文化当作学校领导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园的书法文化活动一定会创意迭出,精彩纷呈,也一定会感染和吸引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师生的精神生命也会因书法文化的滋养而更丰富,更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