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霍家亮,王磊,秦玮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青岛 266011)
自2016年初“供给侧改革”概念正式提出以来,全国上下各级部门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重要的改革实践之中。改革在大方向上通过国家的主导进行宏观调控,从而达到“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破除陈旧的、生产力低下的产业形态,主张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找到新的供给,刺激需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是企业,主导是政府,检验是市场。在改革过程中,要把握“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这个关键点,那么就必须要落实各领域的创新工作。传统上我国的创新主体主要是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及高等院校,高校要对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做出贡献。以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更需要形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将个人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创新三者融合,厚积薄发转化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巨大动力。
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是国家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专创融合”是指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为提升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水平而进行的各种创新创业专业实战练习和跨专业联合教学模式。“专创融合”方式下新型教育模式构建的提出和推行,冲击了原有教育体制的激励机制与“指挥棒”,酝酿着更大的教育发展变化。
而时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推广和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多数院校双创教育开展的方式依然保持着“保姆”带“幼儿”的模式,还是讲授与接受的模式。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大多只局限在“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开设技巧”等传统课程的开设上。
创新创业工作与专业教育有机的相融合的成功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够得以实现的事情,这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和经过检验的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进(需要面向教师和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明确授课对象不能搞“一刀切”)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事前设计支持,在行业内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需求并有效的分析,提供课程设计和支持,使教育有的放矢再合理制定培养方案和方法;第二个层次是课程事后评估,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计划和目标进行结果的评测,根据多方的信息采集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保证与跟踪; 第三个层次是在前两点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培训发展,是陪伴在老师身边,提供各种发展和充电机会,从专业中来到专业中去,让专创融合真正落到实处;第四个层次是培育学习社区,形成老师的持续学习文化。教师发展部门可以牵线搭桥,形成学习的氛围,给老师自己装发动机,让他们自己去发展自己,并在同行之间相互帮扶和激励,让专业行业反哺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行之有效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要从多方面入手分析解决。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要去融入专业课。可以依据市场专业需求为导向,在专业知识方面不能“缩水”,该教什么内容还要“教”,但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和方法,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单独开设创业课程,但不一定是要冲着开公司去,这门课程需要有大纲的指导、明确教育目标。
专创融合教育要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让创新创业思维与专业技能合二为一,将核心能力和素养的训练融到每一节课里,目标是育人,在内心深处埋下一颗创业的种子,是否成功开花结果还要耐心等待。
一门好的专创融合课程,从开始创意、构思,再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直至真正的课堂实施,后期还需不断地在开展过程中反馈、充实、完善课程的内容。每个环节都要准确、精心、有针对性。那么如何进行专创融合课程的开展和设计呢,根据笔者所在的学院和经历,总结了以下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方式并不局限在某些商业、管理、营销类的专业课程之上,是可以在多方面进行融合的,根据专业老师的术业不同,可以开发、研究和应用的场景非常丰富。
(1)课堂教学。作者曾在《管理观察》期刊中发表了名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创新创业融合专业课程的探究”[2]一文中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整个过程明确详细,在这里就不再作为主要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选择阅读。
(2)课下兴趣社团。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由于家庭或个人爱好等原因,大学生致力于创新创业的人数与日俱增。比如,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团委下属有着数量庞大的社团联合组织,其中创新创业类社团数量不小。学院还为其配备了丰富的硬件资源、孵化中心及相关的指导教师,有效的服务于学生和双创项目,部分教师、学生的项目已经开始运营。
(3)项目实践。积极地与企业合作,将企业中的双创项目移植到学院之中,以校企、班企合作的方式结成对子,一方面学院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利用,另一方面企业的项目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得到运作,实现双赢的局面。
(4)专业大赛。以专业比赛为契机,将相关老师或同学的创新创业方案有针对性地投入到专业比赛中进行检验。在产品路演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但发现和完善了项目本身的不足,也可以在比赛胜出后取得商业资本的支持,甚至天使投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生的主动性。
(1)教师产生内容模式,即由课程研发机构或企业工程师设计和开发专创融合课程模板(手册、表单、指南等),提供赋能工具,学校专业教师根据课程模板,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禀赋、产业需求,开发或改造本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专创融合教学方案、教材。
(2)学生产生内容模式,学生根据教材编写个人的项目,组建团队,开发产品或服务(或产品模型),形成教学的素材和案例。
(3)平台产生内容模式,学校或课程开发厂商根据教师开发形成的课程和学生学习生成的素材即案例,进行拓展或延伸,形成专创融合产品或项目的输出。
当有效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好雏形后,还要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可行的大纲要求,明确在哪几方面和点上将开展创新教育。另外,也要确定哪些创新创业内容会与社会相联系,专业技能的创新要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与时俱进”,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无须“大而全”,而是要在“落地”方面下功夫。
考核中包含有三项内容,能够直观有效的考查每个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1)课程笔记,相当于日常的学习日志。定期进行回收和组织复盘,目的是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集中和连续性。
(2)项目结题报告,5 000 字。对学习的内容、设计的项目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具体的应用与创新想法进行阐述,目的是锻炼思考能力和对项目整体的把控能力,将各类知识有机融合。
(3)项目路演演讲,10 min 左右。在自己的学校讲,有两人以上的听众,要提交录像,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过程和结论。
“专创融合”的开展是国家经济平稳转型的有效支撑,而独立学院以其灵活自主的教学模式,积极、有效地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促进的重要“阵地”。相信在校、企、生多方的不断努力下,定会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