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琳,葛皎丽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 226000)
在民办高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兼顾,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并行,理论研究与实践课程同步。而作为民办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与学生们朝夕相伴,接触最多,所以他们的言行举止,情感状态,工作效益时时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辅导员幸福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从而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深远影响。
有很多研究调查表明,辅导员幸福感存在较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辅导员的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等都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而他们的所带学科,所带学生人数,职称,也与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密切相关。工作环境的政策制度、自我期望、工作内容、自尊领悟与感知、管理,本身的家庭环境,个性特征也是影响着辅导员幸福感状况。
目前的很多研究表明,民办高校辅导员综合幸福感总体一般。综合幸福感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有很大的相关性。
主要情况有,从工作时间来看:工作年限较短的辅导员幸福感最高,随着工作年限增加,辅导员职业幸福感逐渐最低,从第6年直到第10年开始降到最低。但当工作年限到11年以上时、辅导员幸福感有所回升。从年龄阶段来看:25 岁以下的辅导员比其他年龄层次的辅导员幸福感要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幸福感有所降低,但40 岁以后又有所回升。
从辅导员带班情况,专兼职情况和职称来看:带理科的辅导员幸福感最高,带班人数与所带学生学历层次有密切关系,所带学生越多,对工作的杂乱,角色的多样感受就越深。而兼职辅导员的幸福感是明显高于专职辅导员的,专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受到的负面影响整体高于兼职辅导员。那些拥有正高、副高职称的辅导员幸福感都较高。
从所在环境组织管理和工作内容、政策制度、工作感知等方面来看,各项因素对辅导员幸福感正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付出与回报不对等,领导的管理技巧、待遇、职业发展渠道与职称等都负面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而在工作感知、工作安全感、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等因素都对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综合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客观支持越多,幸福感越高。
提高辅导员自尊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准确定位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的地位,有助于改观辅导员多重角色的尴尬境地。而较高的自尊水平,能提高辅导员社会领悟使得辅导员们能保持更积极的心态,更容易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支持。
很多研究表明,未婚的辅导员工作精力显著高于已婚辅导员,工作投入度会更高。而已婚辅导员,在维持生活等其他其他方面,付出了一部分精力,多重社会角色的压力影响了职业幸福感。直到在社会关系里稳定后职业幸福感才有回升。
学生工作系统里,职务越高的辅导员幸福感越高。而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主力,各项工作的交替混乱进行,使得无职务的辅导员深陷各项学生工作,焦头烂额,大大影响其幸福感的提升。
在民办院校,辅导员职称评定较为困难,副高正高职称的评定更是难上加难。很多院校的辅导员队伍里,正副高职称的辅导员占比为0。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辅导员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的根本价值取向和重要精神追求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内容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辅导员工作,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站位与综合素质,有助于辅导员幸福感的提升。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是师德师风地提升和道德素养的规范。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提高辅导员职业自信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自尊,从而能更好地克服高校辅导员的多重身份,提高其辅导员职务的针对性。而高自尊的辅导员更容易领悟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高低,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职业幸福感越高。
辅导员的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提高高校辅导员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对情感的表达和对行为的控制,有助于较高的提高职业幸福感。
辅导员带班人数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有一定影响,民办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配备辅导员,规划安排合适的辅导员组合,建设协作优良的辅导员队伍。
根据民办院校辅导员幸福感的现状,学校应重点关注幸福感较低的辅导员人群,比如,工作年限在6~10年、年龄阶段在30~40 岁的辅导员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该部分辅导员教师能直面压力,感受社会支持,克服职业倦怠,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建设,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增加他们的职业认同,以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辅导员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大部分辅导员都是手脚并用,身兼多职。工作界限的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特别是在民办院校,要求更高,学生群体又相对难管。因此,各民办高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合理改良辅导员工作机制,明确学校各部门工作职能,同辅导员一起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以提高校园环境和工作效率。
职业瓶颈是大部分辅导员都要遇到的难关,职称难评,上升机会太少,是现今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当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政策途径,整体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培训机制,给予辅导员上升空间,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幸福感。
辅导员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要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就应当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考评机制,综合多方意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合理公平的充分肯定与奖励。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触手可及,辅导员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也是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在职业素养和学生的三观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工作效率和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