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正确幸福观是基于人在客观环境和价值需求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积极的,给予人好的影响的心理体验。幸福观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是满意感、快乐感等积极情感的有机统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幸福观越来越重视,对幸福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该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家庭贫困的学生的幸福观的研究[1]。
该文在调查阶段,选取了无锡三所高职院校的800名贫困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回收到有效的问卷有751 份。有效的问卷中大一学生的调查问卷有353 份,大二学生的有效回收问卷221 份,大三学生177 份,男生355 份,女生396 份。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发现: 认为自己充满幸福的贫困学生有129人,占比17.2%左右;认为自己比较幸福的贫困学生有328人,占比43.7%左右;认为自己的幸福感一般的学生有216人,占比28.7%左右;认为自己不幸福的学生有78人,占比10.4%左右。
对学生是否幸福做了调查之后,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上升,学生的幸福感会提高一些,但是这个提高并不十分明显。除此之外,研究还对影响幸福观的因素做了一定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着重调查了学生是否认为金钱的缺乏影响幸福感。407名学生认为金钱缺乏影响了自身的幸福观,大约占总参与调查的学生的54.2%左右;其余344名贫困学生不认为家境或者金钱可以影响自己的幸福观,占总参与调查的学生的45.8%左右。
在“是否努力让自己更幸福”这个选项上50名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占总有效问卷的6.7%左右;有652名学生认为自己正在努力让自己更幸福,但是做得还不够,占总人数的86.8%;有49名学生没有努力让自己更幸福,占总问卷数的6.5%左右。
从上述的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家庭贫困并非影响贫困学生的绝对因素,但是家庭贫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学生的幸福观。大部分贫困生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减少不幸福感,虽然这种影响在该样本中得以体现,但并明显,如果扩大样本数量,这个数据得到的结果将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研究还对影响贫困生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排序,在金钱、学习成绩、家庭是否和睦、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缺乏成就感、自己期望值过高、缺乏奋斗目标、父母期望太高等选项中。学生认为影响幸福观的因素中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缺乏成就感、自己期望值过高、家庭是否和睦、就业压力大、金钱、学习成绩、缺乏奋斗目标、父母期望太高、人际关系。
从已有的排序顺列来看,对于该次研究所调查的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来说,金钱的压力虽然对幸福观起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到达至关重要的位置。
虽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贫困生的幸福感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但是仍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使贫困生更能感到自己是幸福的[2]。在通过对前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幸福观的一些建议。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感受,所有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硬件设施会使贫困生的幸福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高职院校应该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更加怡人,令学生们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提高学生的温馨感和舒适感,这样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庭贫困的学生的幸福观,也会提升全体学生的幸福观。但是,这个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校占地面积并不大,校园布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学校环境优化的同时,一定要努力提高学校空间的利用率,在合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对学生经常去的一些场所如宿舍楼、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不断进行升级优化,使学生能在其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在影响学生的幸福观的因素中,缺乏成就感、自己期望值过高、就业压力大这3个因素都能通过学校的教学改革得以改善。其中缺乏成就感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鼓励性的项目进行改善;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和就业压力过大,都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技能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技能得以改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改革,使课堂的趣味性增加,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技能得以提高,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对于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来说,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然后学到一份技术,运用技术改善目前的家庭条件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学校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贫困学生来说,没有工作就没有未来的出路,所以说,为贫困学生提供就业帮助是提升学生幸福观的很重要的内容。首先,学校要让贫困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十分清晰并且准确的定位,这样,可以消除他们对未来发展的困惑。所以,一定要尽早及时地指导新入学的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的发展前景,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积极的奋斗目标。其次,在学生准备找工作时,可以安排专人帮助学生进行简历指导,并且提供相应的服务,尽可能给学生联系优质的企业来学校参与招聘会,使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强贫困学生乃至全体学生的幸福感[3]。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制力相对差一些,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上也要相对严格一些。尽管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却容易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幸福感,当然其中肯定也会影响贫困学生的幸福感。所以可以增强学生的民主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但是要注意参与管理学生的比例,应含有各种家境的学生,防止贫困的学生或者家境好的学生因为学校管理层的分配不均而造成幸福观的降低。同时鼓励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管理意见,并且对于合理的管理意见进行采纳实施。这样,能够使学校在严格与民主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接纳并且认可这所学校的管理,并且能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幸福观。
许多贫困学生来自较为贫困的地区,这种地区往往娱乐活动和其他各方面的活动相比于其他地区较为匮乏。贫困学生来到学校之后,课外活动也是其校园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学校要对贫困生参加校园活动进行鼓励。同时,这些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这些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仅将自己的目光局限在学习之中。这些活动的参加还可以帮助贫困学生学习其他的技能,使自己的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让贫困生更快地融入学校生活之中。这些都能提高贫困生地幸福感,为他们建立一个比较健康的幸福观。
大部分的贫困生进入到高职院校之后,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幸福观,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之后进行一系列的幸福观教育,并且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健康的幸福观。笔者认为,这些活动和教育应该包括对学生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指导,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观,怎样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等。同时,学校也要完善心理辅导机制,通过完善心理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来为学生心理辅导提供良好的场所,使学生拥有乐观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比较健康的世界观和幸福观。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加大对贫困生的幸福观的重视,不但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幸福感状态,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为学生建立比较健康的幸福观,帮助学生在学业和其他方面上取得更好的成就,从而为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