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星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时代有着重要的角色定位,肩负着时代使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挑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这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载着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足新时代的国情,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高举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历史重任,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实的学习者、信仰者、传播者。所以,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首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任,一方面,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另一方面,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弄懂弄清理论的精髓,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核心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在学懂、弄清、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向学生传道,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必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使命,更好地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指导[4]。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学校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牢记在心,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去教育学生、说服学生,自觉做党执政的坚定拥护者。因此,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保持与党同心。我们的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始终保持与党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站稳政治立场,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保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且长、路途艰辛,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努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探寻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点燃实现中国梦的火花。
“教育强则国家强。”[3]教育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做人的工作,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围绕、关照、服务学生,自觉承担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种职业的选择,也是政治的选择,提高政治站位是必然要求。中华民族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政治立场上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扎实打好理论功底。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首先自身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科学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情况,紧握时代脉搏;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资政育人。亲其师,才能够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本领,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把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新的论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几次谈到“根本任务”这一关键词,包括“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等。2019年,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本问题、办学方向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在新时代需要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办好学校思政课,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也需要迎接诸多的挑战,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明确新阶段在实践层面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尤为重要。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任何一门课程理应以教材为蓝本,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根据形势的变化在不断进行更新、发展、完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得到推广之后,教材变得更加系统、权威、科学、准确,学生对于教材的接受程度普遍提高,但是受到政治性、理论性要求高、更新周期较长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内容、时间、实践等方面。在内容上,由于现实的需要,应用学术语言、文件语言和书面语言较多,这样教材看起来比较抽象化、概念化,如果理论性过强,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影响其学习兴趣和接受度;在时间上,思想政治理论的更新速度快、频率高,但是教材的更新及编写周期长、难度大,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于形势发展、教学需要的情况;在实践上,理论来源于实践,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但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侧重于理论的阐释,忽视实践案例的分析,对于实践案例引用较少,对将来实践的借鉴、指导意义不足,给学生留下空洞、无用的印象,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侧重于科研成果,甚至以科研为唯一的标准。科研成果已经成为众多教师生存、发展的法宝,是职称评定、职位聘任、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最重要条件。考核教师最重要的条件理应是教师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环节中往往被忽视或者重视不够。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以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科研能力过度关注,对教学水平关注不够,本质上是自然科学的量化逻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延伸。唯科研是从的这一制度导向,会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这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环节、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学生接受度、提高教学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学习、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喜爱程度普遍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抬头率较低等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仍然较普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更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对于知识也是触手可及,教师掌握教学资源的天然优势不复存在,在新时代成长的大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新媒体、新技术不够关注、应用效率低、知识更新不够及时,这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不愿意听、不想听、不屑于听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符合时代发展、历史潮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教学双向把握;二要坚持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三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201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深化对教学重难点问题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注重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是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价值的必然要求。只有学习的知识有价值,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所以,必须注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整体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进企业、社区、农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充分掌握现实情况,紧跟时代的潮流,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的实际教学效果,真正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逐渐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5]。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和科研。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养既体现在拥有高水平的科研水平上,也体现在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上,毋庸置疑,科研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以往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工作,仅有的一点科研工作是为满足评职称的需要,缺少深层次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成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根本任务是教学,但是科研亦非常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有效平衡两者的关系,使教学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水平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过,“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当今在校大学生群体基本为“95 后”“00后”,他们是深受互联网、自媒体影响的一代“新新人类”。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交流日益深化,这也使大学生更具有全球化的视野、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个性化的表达习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水平、方式的要求必然会更高、更“挑剔”。因此,要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比如完善内容设置、创新话语表达、采用新媒体技术等。近年来,不少教师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思政课实现从 “点名课”到“网红课”的转变,这也充分地说明,用心用情用功的教师和教学,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时代肩负着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增强自身的理论功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思政课,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