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凤英
(泉州经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实体经济是一国的经济命脉。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我国金融政策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扩张政策或收缩政策来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是金融脱离实体经济产生的恶果,这表明政府必须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管。2011年我国政府确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在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央行应统筹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各项工作。目前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还存在突出的矛盾,影响了金融服务效率。
我国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之间还存在突出的矛盾,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我国经济和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两者之间还不协调。从我国的资金供给来看,金融机构并不缺乏资金,而实体经济却难以获得需要的资金。这是由于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不一致所引起的后果。首先,实体经济融资方式单一。我国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获得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比例很低。事实上,企业主要应该通过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这种直接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而不是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1]。我国企业之所以主要采用间接融资而非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影响资本市场发展,导致企业融资渠道较少,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成本高。其次,资金供需双方的偏好不一致。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中小企业更偏好短期资金需求,而商业银行更愿意提供中长期贷款。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要求借款企业的信用、抵押品、财务报表等都要达到一定标准,而中小企业存在信用等级低、难以提供抵抵押品、账务报表不规范等问题,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种类很多,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满足不了实体企业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首先,商业银行的客户集中度过高。商业银行都是逐利企业,且大中型企业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部分利润,是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因此,大中型企业容易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2]。其次,商业银行的市场细分不合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调查和研究还做得不够,没有深入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导致金融市场细分不合理,市场营销的针对性不强。最后,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商业银行愿意把大量的资金投入短期高收益市场,不愿意投入小微企业。因此,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开发的金融产品较少。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数量上讲,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企业数量中占比较高;从质量上讲,中小企业也有不少科技创新公司,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长期存在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中小企业仅仅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和内源性融资,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3]。银行贷款是外部融资的主要途径。然而中小企业不仅从商业银行贷款难,而且成本高。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商业银行的问题。一方面,中小企业不仅经营管理和财务报表不规范,而且还提供不了有价值的抵押品,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不仅收益低,而且风险高,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和控制贷款风险,往往对中小企业贷款附加了很多额外的条件。
必须考虑到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不平衡的问题,才能解决金融服务业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
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政府必须对金融业加强宏观管理,金融业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首先,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应完善金融法规体系,引导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使金融业在产业机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金融业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融合[4]。政府还应牵头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为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其次,对金融业加强监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必然要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因此,为了防止发生金融风险,必须对金融行业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以保证资金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首先,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通过金融改革,促使商业银行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银行金融机构应大力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优化信贷结构,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率,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另外,金融机构还应该为实体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和融资渠道,特别是为实体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其次,加快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金融机构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中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品的现实,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中国银行推出“中关村模式”,认可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权的资本属性,提高了科创型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贷款能力;北京银行推出“智权贷”“软件贷”“节能贷”等信贷产品,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服务[5]。这些银行通过创新融资产品或服务,开拓了融资市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商业银行很难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6]。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能够确保交易信息、客户信息真实和安全,保护交易双方的隐私,防止交易信息被篡改,有效缓解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商业银行能够为实体企业提供多渠道、智能化的在线服务,有效解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效率问题。基于金融科技的普惠金融比传统的普惠金融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可能性、可控性等。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地与金融科技企业沟通合作,提高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