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王伞伞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做好民族工作是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1]进入新时代即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发扬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解决了关于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国家发展、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等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先驱,为民族思想的形成做了许多贡献,他们认为,各民族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压迫和剥削,在实现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才能不断取得成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剥削和阶级的存在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消灭剥削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观的思想也为更多受压迫的殖民地国家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我国就是在借鉴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础上逐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转变至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在不断转变的途中,根据全国各民族的结构特点,走自己的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思想,将其运用到实际民族工作中,并不断地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观都进行了不同的科学的理解,并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需要灵活运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下去。毛泽东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相关理论,并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了属于我国民族特色的发展思想。他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民族与剥削之间关系的思想,认为民族剥削是民族压迫产生的最深原因,只有消除剥削制度,各民族间才能团结起来。毛泽东的民族观思想给我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邓小平极具远见和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离不开”的思想,并在十二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论断[3]。由此可见,邓小平将民族问题与社会主义发展、国家命运联系在于一起,就表明了他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对民族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解答,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族工作理念,这是根据我国各民族实际发展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继承,为我国推进民族工作思想又增添了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上一代领导人民族工作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新思路。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民族思想的底蕴,也有圣贤先哲们从不同角度和所处情形对“民族”产生的认识。孔子以“仁”和“礼”为准则来“和夷”,即以合乎“礼仪”的标准与否来区别夏夷,并倡导“仁爱”天下各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4]。在隋唐时期则实行“羁縻府州”、怀柔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为本民族地区的长官外[5],唐太宗还主张各民族平等。自元朝以来,我国还设置民族自治性管理机构,重用各民族人员。我国古人的思想智慧是无穷的,中华传统民族思想在处理民族问题初期的表达形式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理论宝藏。无论是何种时代的民族思想政策,都有其所处时代的特点,并遵循一定的历史规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而不断演进,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思想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孕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养分,也为新时期民族工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就曾指出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6]。民族团结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之上得出的结论,更是我国立足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向前发展的科学方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7]这“三件大事”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民族工作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也表明了我国坚持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民族最高利益,将民族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发展的新论断,赋予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特殊内涵与要求,体现了民族团结是时代变革、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粘合剂。
中华民族在演进中不断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种多元化,一体化的格局,造就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各个民族都应该团结共生,因此各个民族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应该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就要为各族人民的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华文化是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首先就应该增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交往、交融,以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其次语言沟通也是各民族间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对于各民族融入现代化科技生活、加入当今节奏发展快速的社会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而进一步从语言发展层面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与中国梦紧紧联系,是我们民族工作今后的重点,各民族间必须重视起来,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前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不断艰辛探索的基础之上总结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新形势下把做好民族工作的正确指导方向。道路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每个国家因为历史文化发展走向不同,基本国情也不相同,因此,“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始终基于国情、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8]在“四个自信”思想的基础之上,道路自信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把握,也是源自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特殊国情的正确运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此也提出了八个坚持,这八个坚持从一定意义上集中解答了关于民族工作核心问题的坚持,也为新形势下处理我国民族工作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在新时代下,更要把握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发展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解决民族问题,保障各民族之间和谐共生发展。
习近平的民族工作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最丰富的思想理论,为我国的民族理论发展带来了紧跟时代前沿的创新思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进行革命,争取民族解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并且灵活巧妙的运用到我国的现实。在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分析社会以及民族发展的新形势,并依据新的历史方位,来进行不同地区的新实践,提出了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发展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体现了时代性,也使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工作理念得以继承和完善发展,有效地形成了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发展理念。新时期民族工作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依据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原则,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和新概括,做出新的民族工作战略部署,所形成的新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在新时代的新局面。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运用在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中,并贯彻落实到各项民族方针、政策上,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基本原则。首先,习近平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现了战略高度,在新时代下,开辟了民族工作的新道路,也为我国民族工作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带来新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和发展的有利因素。”[8]其中“特色”和“有利因素”体现了属于本国的民族特色和发展形式。最后也对发展民族关系,保障民族工作提出了科学的指南。团结和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我国各种分裂主义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坚决捍卫了主权和我国领土的完整。在涉外方面,我们和有关国家积极合作,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要和分裂主义势力作斗争的决心,坚定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立场。习近平的民族工作思想,在大力打击分裂主义的立场上,也进一步为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通过到新疆视察,提出来具体、有效、完整的治疆方略。他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表明了他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坚决保障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定立场。民族工作思想,要不断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听党的话,跟党走是搞好我国民族工作的保证。
习近平的民族工作思想凝聚着历代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思想的理论结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最新成果,也是我们当代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南。必将成为我国民族工作思想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