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露,孙付华
(1.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2.河海大学 环境会计与资产管理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财务造假丑闻和审计舞弊事件能够更快、更大范围地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渐渐地开始质疑上市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和可靠性。众多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开始关注企业所提供财务报告中的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高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稳健性原则。学术界普遍认为会计稳健性的4大重要因素是管制、诉讼、税收和契约。其中税收动因的特点是推迟税收支出时间,减少税收支出现值。为了减少企业的税收成本,高税负企业更希望使用低风险的避税方法。此外,董事会作为企业的重要治理机构,其决策必然会对会计确认、记录、报告产生影响,进而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笔者选用所有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公开的经营数据作为基础研究分析资料,对实际税负与会计稳健性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不同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置情况以及企业高层平均年龄对税收负担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影响,以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企业、政府机关及投资者提供相关建议。
WATTS认为美国企业自20世纪70年代会计稳健性出现不断上升是受到税收、契约、诉讼和会计管制4个因素影响[1],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影响因素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在会计稳健性的税收动因方面,WATTS最先通过研究发现税收负担会对企业会计稳健性产生正向影响。KIM等通过对韩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非条件稳健性与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ASGARI等以德黑兰证券交易所61家上市公司的信息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税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会税差异大的企业使用保守会计来降低纳税的动机更强[3]。SEYYEDI研究发现,在不平衡面板模型和OLS的情况下,95%的置信水平表明税收收入与会计稳健性之间是负相关关系[4]。
在国内,陈蓉晖从避税动机和企业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的视角出发,开展会计稳健性的有关税收动因的研究[5]。周泽将在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实证研究了2004—2009年这6年间实际税率对我国企业条件稳健性的影响,最终得出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但由于在这6年间,我国进行了所得税法改革,实际税率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6]。向阳基于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税负正向影响会计稳健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产权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7]。车菲实证研究了所得税改革、会计-税收差异以及会计稳健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正会计-税收差异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负会计-税收差异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且所得税改革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是通过会计-税收差异实现的[8]。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税收负担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部分结论存在分歧。因此,笔者在会计稳健性税收动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企业高层的设置情况和高层的平均年龄存在差异,加入了企业两职设置和高层平均年龄两个因素对税收负担与会计稳健性关系影响的研究。这不仅可以为我国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完善与改革提供参考,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强化监管职能提供专业建议。
从税收契约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可以发现,政府和企业两者共同遵从以税收为基础的契约关系,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利能够强制性地参与分享公司的剩余分配,通过制定税法要求企业缴纳税金[9]。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企业,因此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税。由于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不一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调整后得到的,因此应纳税所得额必然与会计准则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存在差异[10]。企业税收负担压力增大时,就会想方设法通过税务筹划手段合理减轻税收负担,从而会采取增强会计稳健性的方法即注销公司的资产账面价值来应对市场上的坏消息;而在获得好消息时,却不相应增加企业资产账面价值。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企业税收负担减轻。因此,笔者提出假设1。
假设1企业税收负担越重,会计稳健性就越强。
我国企业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设置方面存在两种方式即两职分离和两职合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董事长具有监督和评估经理层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责任[11]。当董事长和总经理不兼任时,总经理为向董事会呈现较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下尽可能地及时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从而起到优化自身经营业绩的作用。当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总经理(即董事长)在经营过程中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追求的企业目标更加明确且单一。因此,两职合一的企业更倾向于考虑在会计实务中采用积极的筹划策略来合理避税以此减少税收成本。从这种角度来看,两职合一更有可能采取增强会计稳健性的方式使得税收现值降低,进而提升公司价值,实现公司所获利益最大化。因此,笔者提出假设2。
假设2两职分离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对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影响弱于两职合一的企业。
不同年龄段的企业高层在战略选择上存在差异。较为年轻的高层正处于事业发展最有潜力和精力较旺盛的阶段,能够灵活、积极地运用会计政策,并希望能够通过利润的增长来证明自己的经营业绩和管理能力。同时,较为年轻的高层自信且具有冒险精神,更偏好激进、扩张的会计政策[12]。然而,对于较为年长的高层而言,时间的积淀使其更加沉稳谨慎。这种心理特征导致他们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更愿意采用保守的会计政策,短期的利润增长和业绩提高不是他们的目标追求,而是从企业长期角度出发,有着较强烈的避税动机,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尽可能地推迟确认收入,及时确认费用,从而降低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支出。因此,笔者提出假设3。
假设3高层平均年龄较为年轻的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对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影响弱于高层平均年龄较为年长的企业。
以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全部上市公司(为使研究结果更加有效,不包括创业板)作为初选样本。在研究过程中,对各年度的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①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企业;②剔除了数据不全、ST、*ST等特殊处理的企业;③剔除了应纳所得税额及利润总额为负的企业;④将实际税率小于0和大于1的企业作为异常样本予以剔除。最终得到4 224个观测值,其中2010年的观测值有449个,2011年的观测值有464个,2012年的观测值有553个,2013年的观测值有626个,2014年的观测值有611个,2015年的观测值有704个,2016年的观测值有817个。为排除极端值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利用1%的Winsorize方法缩尾处理了所有连续变量值。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使用STATA11.0进行数据处理。
以BASU模型为基础计量会计稳健性,模型如式(1)所示。
β3RETit×DRit+ε
(1)
模型变量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其中,年度收益率(RET)小于0表示市场上出现“不利消息”,RET大于0表示市场上出现“有利消息”。因此,会计盈余与正的RET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β2反映,即会计盈余对市场上“好消息”及时确认的程度。会计盈余与负的RET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β2+β3反映,即会计盈余对市场上“坏消息” 及时确认的程度。综上所述,β3度量了会计盈余对“不利消息”反应及时程度较其对“有利消息”反应及时程度的增量。因此,若β3>0,则表明企业的会计盈余具有会计稳健性。
表1 变量定义
为了判断税收负担与会计稳健性的相关关系,在模型(1)的基础上添加了变量实际税率(ETR)。此外,为了确保研究结论更加稳健准确,参考了其他学者的研究设计,为模型添加了4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市价账面价值比(MTB)和年度(YEAR)。拓展后的 BASU反向回归模型如式(2)所示。
β4ETRit×DRit×RETit+β5MTBit+β6LEVit+
β7SIZEit+∑YEAR+ε
(2)
在模型(2)中,β4反映了企业实际税收负担是否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若β4显著为正,则表明企业实际税负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
模型中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我国上市公司在2010—2016间的实际税率(ETR)的平均值为0.222,最大值为0.693,最小值为0.012,标准差为0.122,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差值较大,表明在我国各个企业所承担的实际税收负担相差较大。这种差异是因不同产权(如国有与非国有)、不同行业(如制造业与农业)及不同地区(如西部与沿海)的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不同造成的。DR的平均值为0.463,说明所得税法改革后的7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中共有46.3%的公司的市场收益率为负。此外,2010—201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即财务杠杆LEV)的平均值为0.481,接近50%,说明在这7年间我国的企业拥有较为合理的资本结构。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各主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6,初步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2010—2016年期间,EPS/P与年度收益率RET的相关系数为0.348,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说明会计盈余可以通过股票的收益率及时得到反映。实际税率ETR与EPS/P的相关系数为-0.118,与年度收益率RET的相关系数为-0.064,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实际税收负担负相关。实际税率ETR与企业规模SIZE的相关系数为0.117,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说明企业规模与企业实际税收负担呈正相关关系。当企业有较大规模时,相应地也会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生产经营等各项所得也会高于其他企业,所应缴纳的企业税收负担也会变重。
表3 相关系数表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3.1 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回归结果的拟合系数为0.365,在0.4附近,表明该方程的拟合度较显著,能够解释其中部分的变量。所有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RET×DR项的回归系数为0.014>0,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选用的样本具有会计稳健性特征。ETR×RET×DR项的回归系数为0.052>0,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实际税收负担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因此,实际税负较高的企业,会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
3.3.2 模型的分组回归分析
我国的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位设置情况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策略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将样本中的企业根据实际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类,对两职合一和两职分离的企业组依次进行回归。在获得的4 224样本观测值中,两职合一的企业样本共1 277个,两职分离的企业样本共2 850个,无法获得分类信息的样本共97个。按不同职位设置情况分类后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模型的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5 按职位设置分组后的模型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5可知,两职分离企业组与两职合一企业组中所有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两组的RET×DR项回归系数分别为0.020和0.011,回归系数均大于0,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两组样本都具有会计稳健性特征。ETR×RET×DR项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48和0.056,回归系数均大于0,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两职分离与两职合一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和会计稳健性均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设置情况对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和会计稳健性关系影响程度相同,实证结果与预想的假设2不一致。
为了验证企业高层平均年龄对实际税收负担与会计稳健性关系影响,笔者根据企业高层平均年龄进行分组,样本中高层平均年龄在37岁~56岁之间,因此以45岁为界限对高层年龄较年轻和较年长企业进行分组并依次进行模型回归分析。在获得的4 224个样本观测值中,企业高层较年轻组的企业样本共1 316个,企业高层较年长组的企业样本共2 904个,无法获得分类信息的样本共4个。按照不同高层平均年龄分类后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以看出,企业高层较年轻组的RET×DR项的回归系数为-0.001,回归系数小于0,Sig.值大于0.100,说明企业高层较年轻组样本不具有会计稳健性特征。企业高层较年长组的RET×DR项的回归系数为0.020,回归系数大于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高层较年长组样本具有会计稳健性特征。企业高层较年长组的ETR×RET×DR项的回归系数为0.046,回归系数大于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高层较年长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和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比两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高层较年轻的企业实际税收负担对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影响弱于高层较年长的企业,假设3得以验证。
表6 按高层平均年龄分组后的模型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笔者以2010—2016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①企业实际税收负担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实际税负较高的企业,会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②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不同设置情况对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和会计稳健性关系影响程度相同。③高层年龄较年长的企业对企业实际税收负担和会计稳健性关系影响程度强于高层年龄较年轻的企业。
结合实证结果提出如下建议:①企业应加强高层团队建设,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确保企业在能够保证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从而达到提高董事会治理效率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目标。②因所得税法及会计准则中条款发生改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税法领域里的税收政策和会计领域里的资产计价方法都因此受到影响,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上述这些都成为改变公司实际税收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在日常核算中是否在合乎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确认计量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审查。③税务部门在日常对企业的税务稽查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实际税负和法定应缴纳税率相差较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