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焱 喻友军 曹伏明
摘 要: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探讨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及培育策略,本文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医卫类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列举了高职医学生职业素养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医卫类 职业素养
课 题:本文系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课题(XSJ17B43)研究成果。
一、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们常说大学生是一群“生活在象牙塔”的天之骄子,其学习、生活与现实状况脱节,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多元文化及价值观,也更容易受到各种潮流与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95后是一批个性鲜明、身心活跃,但又自我中心主义强烈、服务他人意识薄弱和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的特殊人群,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互联网的发展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大多为高考成绩较差或不太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底子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意愿及意志力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社会认可度偏低。当前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1.重技术技能的培训,轻职业素养的提升
因就业压力、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大多医学生认为学好医学技能是最重要的,普遍忽视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传统文化等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因此,大多医学生走上医务工作岗位会觉得医务工作很繁琐,甚至觉得身心疲惫,不能有效地正确地处理好医患关系,更无奉献医疗卫生事业的理想和热情,在医学科研活动中,大多毕业生也只是为了评职称而应付了事,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医药卫生行业“以人为本”的理念。
2.功利主义流行、道德诚信缺失、行为失范、价值的迷茫感
因功利主义思想横行及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學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诚信缺失现象,如学习中抄袭现象屡见不鲜,随意编造迟到、请假、逃课理由,为获取助学金,不惜提供虚假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甚至有些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已经收取“红包”和索要钱财,还有就业合同屡屡违约、恶意欠贷、追求奢侈品、网络诚信缺失、散布虚假谣言等问题。在爱心和社会公德方面,部分学生破坏公物、卫生脏乱差、随意插队、乱踩草坪、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言行粗率、不尊敬老师、奇装异服、铺张浪费等失范行为经常出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认可过去的价值观,又同时陷入了价值的迷惘,个别学生还表现出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
3.理想信念淡薄,职业信仰缺失
90后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多元化的价值观,形成适合自身的信仰体系。俗话说理想指引事业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社会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但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过度追求物质利益,人的发展片面化,忽视或无视信仰和人生价值观,一大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自我中心和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职业境界不高。在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使其把财富当成成功的标志,追求偶像是“白骨精”“高富帅”“白富美”,并对“月光族”“啃老族”“百万富翁”等十分认同。
4.自我的膨胀与内心的孤独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据很大比例,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喜欢把个人意志强加于他人,缺少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总希望被关注或得到,缺少吃苦精神和付出意识,爱心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非常缺乏。
二、医卫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途径及策略
1.教学环节的循环改革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完善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密切关联,其设计及完善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职业素养教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大步骤:一是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色认真制定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二是明晰教学内容,以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态度及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为核心内容,并同时符合学生的需求、符合教学背景等;三是精选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如通过讲座或会议形式传达职业素养的认知基础,通过案例讨论或小组讨论传递个人信念、价值观及个人理想的重要性,通过临床模拟教学帮助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巩固等;四是评估教学成果,教学成果的评估应报告对学生的评估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估,评估方式可以多元化,如问卷调查、观察评论、小组讨论、抽样调查等。
2.课程建设注重融合医学职业特点
(1)理论课程教学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基础,学校应根据各医学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理论课、医学人文课、社会活动课程化建设。例如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医药卫生时事热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可以医学事件为案例或融入相关“卫生学法”条例等,采用专题形式开展个人演讲、辩论、讨论;医学人文课程可以提炼“人道、爱心、奉献”为主线,将各专业原有的、零散的人文课程,诸如礼仪修养、文学鉴赏、音乐及电影欣赏等课程请专家进行剖析、优化和重组;文学鉴赏类课程可将湖湘文化与医学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艺术及文字书写能力;礼仪课程可将医学使用礼仪、医学职业礼仪融入其中,提升医学生的处世、交往能力等。
(2)建立“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高职院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除注重第一课堂外,还应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首先,第一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次,第二课堂以校内课外活动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最后,第三课堂以校外假期社会实践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
(3)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贯穿于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和隐形课程中。正式课程是最常见的课程,这类课程一般都会明确确定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课程材料,其中包括教师希望授予且学生愿意学习的内容;非正式课程的内容多样化,比如临床实习、参观实践、教师个别辅导等,这些可能不会写在书本上,学生可有效地在工作场所中学习、适应角色;隐形课程是会被学习到,但不会被直截了当表述的课程内容,它潜移默化地隐藏于整个医学组织结构和文化中,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处事原则,隐形课程可简单理解为教师或医生在教学、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用何种方式处理医疗问题、医患关系,学生会观察、思考甚至模仿。
3.构建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职业素养和其他的知识或技能相比,在不同的时代教育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甚至不被传授,其定义也难以确定标准,很难从一个人的行为中看出其职业素养的好坏。美国医学继续教育评审委员会在1996年就提出六个核心能力来全面评价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其中就包括职业素养,并详细提出了如何定义和评价职业素养。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本研究认为职业素养的评价有三个层次需要考虑:一是个人特征、性格、行为的表现,二职业素养是在人的交流之间展现(师生、学生及医患之间),三是一种和权利、机构、社会相关联而产生的现象。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建立了CanMEDS体系来评价学生和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医务工作者必须以合乎伦理的行为展示出对患者、职业和社会的态度,如正直、同情、尊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技能,合理处理医患之间的道德问题、利益问题,尊重患者隐私等。二是医务工作者必须理解医疗执业中的原则、规章制度、法律及道德要求,在医疗过程中学会自我调整,对医学行为负责,对他人不正行为有所回应等;三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表现出自身健康和持续工作的态度,实时处理好个人事务与工作的优先权,不断提升自身对职业领域方面的远见,合理回应和发现他人需求等。
三、展望
当今社会的医疗行业正向市场经济时代迈进,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化势在必行,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赢得患者的支持和厚爱,医疗企事业单位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Birden H, Glass N, Wilson I.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in medical education: a Best Evidenc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atic review[J].BEME Guide,2013(7).
[2]熊志强.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讨[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
[3]梁秀莲.医药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4(1).
(作者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