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军
【摘要】本文就以求异思维的内涵为基础,根据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展开形式,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应用进行有效分析,并围绕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与探讨。笔者在文章中结合自身教学的经验,进而进行客观分析,希望为求异思维对高中语文教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求异思维,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不同角度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求异思维解决问题时,思维要进行纵向、横向、侧面、正面的思考,并且还要从问题的根本上去分析问题,对问题不断进行质疑,进而在质疑中运用假设、举例、判断、怀疑等方式去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本性原因,进而将问题解决。在对学生求异思维发展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防止学生产生固定思维,如此会阻碍学生对求异思维的建设。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教师将求异思维与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与扩散。
一、求异思维的内涵
求异思维在学术中又被称为发散思维,其本含是指,人在进行具体的思考时,大脑呈现出一种扩散的思维模式,在进行之中其表现出思维视野变广,同时思维呈现出一种多维发散的形式。当求异思维运用在学习中,通常人们用一题多解来进行教学,进而做到对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培养。在专家的研究中,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测定创造力的条件之一。在应用中也可以说,想象是人类大脑创新活动的主要来源,通过人在大脑内的联想,进而使求异思维为联想提供源泉,推动其进行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在锻炼中应用的方式较多,大多数是与求异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求异思维在应用中主要是为收敛思维提供有效的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价值的,但是其数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将固有的学习思维进行转化,进而在思维上得到解放。
关于求异思维的特点,首先,就是其思维方式具有多变性与灵活性,相较于大众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更强调在探究问题中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而非一成不变地遵循固定的模式与规律。其次,求异思维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这种思维模式的发散性非常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要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思维的发散。此外,求异思维还具有试错性。换言之,基于求异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索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而人们可以凭借求异思维的试错性,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提高自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流,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与表达能力。再比如在员工聘用环节,如果面试者从言语表达中体现出自身较高的文学素养,那么也可以给面试官一个良好的印象,在面试中获得成功。而语文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学生,应该注重自身在语文学习中文化素养的提升。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求异思维运用于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学习阶段迫于升学压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中都绷紧了神经,整个教学氛围相对紧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于教学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然而将求异思维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那么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求异思维的高中语文教学改变了教师严肃的现象,在课堂中他们会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而站在学生的角度,求异思维要求他们自主、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并且求异思维的试错性也对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提供了支持,这对培养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探究欲望而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影响。
三、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改变阅读鉴赏模式
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中,要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课进行学习。高中语文教师在对这一课进行教学时,会根据自身的教学习惯运用熟悉的教学模式。根据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调查发现,一部分教师在教授诗词、散文课文时,会运用阅读鉴赏的模式进行教学,同样在阅读鉴赏教学模式上能更好地建立学生的求异思维。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如若进行《再别康桥》一课的学习,教师会让学生通读,自己再进行解析,或者是学生边读,教师在一旁根据学生的停顿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不会自主地进行思考,进而思维容易被禁锢住。而笔者在教学中所采用的阅读鉴赏模式,是建立在求异思维之上的,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比如:“《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如何再别康桥的?”在这个问题中,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手段寻找答案,进而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写作时进行逆向求异思维
人类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正面去解决问题,而不懂得换位思考。事物在发展中具有多面性,不同面所代表着不同的角度,在人们解决问题时,不妨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或许会收获不同的解决方案。高中课本中每个单元结束后都有“表达与交流”,主要的任务是辅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我国学生作文练习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到高中至少有六七年的写作经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这段时间中不断进行作文训练,可是实际写作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常常给人死板的感觉。因而,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时,要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在2017年高考全国卷1中,作文题目是“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是大熊猫、一带一路、长城……”,而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如果其中具有自己城市的代表词,那么学生会下意识选择熟悉的进行写作,进而在作文批改时,老师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写得不尽相同。教师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就要持有求异思维,让学生绕过自己最为熟悉的词,或者是在熟悉词语上从不同的写作思维角度上进行思考。比如学生写作选择大熊猫,通常会描写去动物园看大熊猫的经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侧面进行写作。可以描写大熊猫,但是在写作中将其真实化,加以愉悦的语句,从其内容上来说就有别于其他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而在提升学生写作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树立求异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为推动高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求异思维的应用,多数教师尝试着将语文教学与求异思维相结合,用不同的形式来拓宽学生的思维以及方式,以此为基础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求异思维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倩.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下),2016(6).
[2]刘艳清.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课外语文(上),2016(3).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