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那些事·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刘天华

2019-03-21 00:24李建华
琴童 2019年2期
关键词:烤火刘天华剧社

李建华

刘天华,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2月,刘天华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刘宝珊曾与人合作创办了一所学校。刘天华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大哥刘半农是一位文学家、乐律学家,三弟刘北茂也是音乐教育家,因此,人称兄弟三人为“刘氏三杰”。刘天华年幼时经常坐在妈妈的膝头听妈妈唱歌,又深受苏南民歌和江南丝竹的影响,再加上当地载歌载舞的花灯音乐,所以他非常喜欢当地的民间音乐。

1912年春节过后,刘天华从常州中学毕业。为寻求发展机会,他和大哥刘半农一同远赴上海,参加了开明剧社的演出活动。大哥在剧社里从事剧本的编写和修改工作,有时也充当临时演员。刘天华则参与乐队的伴奏,担当小号手一職。他充分利用剧社现有的条件,废寝忘食地学习钢琴和各种西洋乐器。1914年,开明剧社被解散,刘天华回乡,先任江阴中学音乐教师,后被母校常州中学聘为音乐教师,并组建军乐队及丝竹合唱团。1917年,刘天华拜国乐大师周少梅为师,学习二胡、琵琶,后又跟随沈肇州学习琵琶。

1920年的夏天,炎热的江阴酷暑难耐,炙热的大地被太阳烤得发烫,空气里弥漫着一阵阵滚滚的热浪。潮热的气候让刘天华的后背上生出了许多脓疮,痒痛难忍。可他为了提高琴技,仍旧坚持练琴,无论家人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

一天傍晚,太阳还恋恋不舍地挂在天边,夕阳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刘天华的一个学生吴伯超来找他,一进家门,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只听院内“叮叮咚咚”的琴声,可就是不见人影。他仔细听了听,琴声好像是从厨房里传出来的,吴伯超心想:这可真奇怪,厨房里怎么会传来琴声呢?

他循声走进厨房,往里探头一望,大吃一惊,只见刘天华裸露着上身,后背朝着通红的火炉,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琵琶呢,浑身被烤得像雨淋了一般,大汗淋漓。

“你这是在干什么啊?这么热的天,你怎么还坐在火炉旁烤火啊?”吴伯超惊奇地问道。

刘天华嘿嘿一笑:“这首曲子太难了,我一直弹不好。可我背上的疮又太痒,用火烤能止痒,省得用手挠,这样我就可以腾出手来练琴,我想早日练熟这首曲子。”

“到底是什么曲子,能让你这么拼命的练习?”吴伯超被刘天华刻苦练琴的精神所打动,他一把拉过刘天华说:“那好吧,你来练琴,我来帮你挠痒痒。”

刘天华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摆手:“那怎么能行呢,怎能麻烦你给我挠痒痒呢?”

“来吧,你就别客气了,为了你能练好曲子。”

刘天华“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故事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江阴,人们无不被他刻苦练琴的精神所征服。

在刘天华的刻苦努力下,他终于成为我国一代著名的民乐大师。1922年,他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前往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教;同年秋天,他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师;1926年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27年,他与蔡元培、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在北京联合创办国乐改进社并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倾其心血,致力于我国戏曲及民间音乐的收集、记谱、编曲、整理工作,发扬光大民族民间音乐。

1932年6月,刘天华前往北京天桥收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病,于6月8日,溘(kè)然长逝,年仅37岁。

刘天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民族音乐事业。他一生共创作了《良宵》《病中吟》《光明行》《烛影摇红》等10首二胡曲及《歌舞行》等3首琵琶曲,还编写了45首二胡练习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此外,他对二胡的演奏技法进行了改良,并把二胡搬上了舞台,使二胡这件传统的民间乐器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为民族乐器二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烤火刘天华剧社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烤火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半条被子(三)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冲锋剧社在唐县
国乐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