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递纸条的故事
但昭义的学生打心底对老师深藏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亲情。在但老师的学生群体中,“父亲”的称谓,无疑是他们人前人后,话里话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
外出比赛演出,机场、车站、酒店大堂,学生的行李箱子,爸妈如果不在,但老师就拎着。有些老师看不过去,会说:“但老师,您的岁数最大,还是让学生们自己来吧,锻炼锻炼也好,干吗惯着他们呀?”“这不是惯着他们,他们要弹琴,要演出,这个手不能累着、伤着!”但老師总会慈祥地笑着说。
孩子们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在舞台上弹琴,但昭义会经常静静地站在侧幕边,手里抱着一大摞毛衣、绒衣、羽绒服。孩子们一下场,但昭义立刻把衣服拿过去:“赶紧、赶紧,赶紧把外衣穿上!”
关于但昭义在学生比赛前后悄悄“递纸条”的故事,已然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实际上,这些纸条并非想象中的二指宽的小字条,大多数是普通信纸的篇幅,有时是急急忙忙中的字迹,有时是从容不迫的笔墨。一句“别紧张”“你行”“加油”,这些简单温暖的字无疑像一颗定心丸,让学生备受鼓舞地安心比赛。这些神奇的纸条似乎带着一种强大的魔力,这种魔力的来源就是但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体贴入微的关怀。
金牌教练
这样日复一日,从日出到迟暮,从蝉夏到雪冬,但昭义“泡”在琴房里,心无旁骛,专心教学。他的学生们在接下来一系列的国内国际钢琴大赛上一鸣惊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也成了中国钢琴届最响亮的“金牌教练”。
这些学生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李云迪。他从9岁起跟但昭义学琴。刚满18岁时,他在但昭义的陪同下,参加了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一战成名。李云迪是这届肖邦钢琴比赛中最年轻的冠军得主,也是中国人首次在世界最高级别的钢琴比赛中摘取桂冠。
桃李满园竞芬芳
但昭义曾说:“要爱学生,要有坚定而敬业的精神;要付出,为学生提出目标,并给他们明确的解决方向。”除了对学生的爱以外,他还有大爱。在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但昭义和他的学生们积极组织赈灾义演,把善款全部捐给灾区;在得知藏族同胞生活困难之时,他更是亲赴藏区,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琴音和温暖。他总是说:“低调,低调,我们悄悄地,静静地做事就好!”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但昭义用他强大的人格魅力,感召着身边每一个人。他不仅教出了世界冠军,还教出了懂得感恩和回报的有爱之人;他不仅教出了一批好学生,还带出了一支好队伍。据不完全统计,但昭义的学生有25人在国际钢琴赛事中斩获67项奖,其中23次获得第一名,这无疑创造了钢琴艺术教育史上的奇迹。
对此,但昭义这样评价自己:“学生活跃在各个国际钢琴比赛的领奖台上时,我是幸福的;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钢琴这门艺术,我是幸福的;我的学生、我的同行、我的同事将他们的学生送上国际领奖台,我感觉到更大、更深、更真实的幸福!”
的确,但昭义是幸福的。他对琴艺的诠释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人心,琴键上流淌出来的是叮咚的音符,更是铿锵有力、暖人肺腑的乐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