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为
摘要:在大学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格外注重对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本文笔者将从分析什么是表演意识入手,探讨其与大学舞蹈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大学舞蹈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培养表演意识的策略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大学 舞蹈教学 表演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122-03
舞蹈是一门艺术,在大学舞蹈教学中,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展现形体上的美来表现舞蹈的艺术美。舞蹈能够在视觉上给予观众美的享受,同时,优秀的舞者还能够在精神层面上感染观众,使其感受到来自精神层面的美好。舞蹈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在舞蹈学习和表演中要将舞蹈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有机会将舞蹈的灵性展现出来,从而感染观众,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一、大学舞蹈与表演意识的联系
大学舞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要发自内心热爱舞蹈艺术,在此基础上去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本质上看来说,大学舞蹈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能够完成多么高难度的动作,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将自己的内心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现学生个人的形象美,增强自信。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学生熟练舞蹈内容,掌握一定程度的舞蹈技能,将舞蹈以一种完整的藝术形式表现出来。故而,表演意识与大学舞蹈之间的联系就在于内容上的统一,只有当二者互相融合,才是大学舞蹈艺术的完整定义。这种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相互渗透
大学舞蹈教学中,舞蹈和表演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其中包括对舞蹈肢体的训练、舞蹈技巧的掌握、表演节奏的掌控、表演技巧的运用等。通过二者综合的表现手法,将舞蹈艺术完整的呈现给观众,使观众产生更好的共鸣。
(二)相互促进
大学舞蹈与表演意识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缺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对舞蹈艺术的整体表现产生影响。如果表演没有专业的舞蹈技能辅助,那么表演就会变得死板而缺乏灵性和感染力。舞蹈若没有了表演的支撑,就会使其失去吸引观众的魅力,无法将舞蹈的真正内涵表现出来,也不利于舞者展现自身形体美,因而二者缺一不可。
二、表演意识对大学舞蹈的影响
(一)使舞蹈更具感染力
在某种程度上,舞蹈是一种用身体动作作为语言,来交流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没有话语,但它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生动和具体也更加感人。举例来说,在著名的舞蹈《小河流淌》中,主要描述了男女主角在不同的地方一起欣赏月亮,升起对对方的思念之情,不禁唱起情歌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演员不但需要与内容匹配的服装来装扮,让观众理解的背景故事,同时,在表演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双方情感的阐释,通过肢体语言和表达式语言,表达出相关的故事情节。利用舞蹈动作,女演员通过优美的姿态和柔情的微笑,可以进一步表达故事的内涵,使故事中的快乐和幸福得到完美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将会被整个舞蹈气氛所感染,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通过这种方式,表演意识可以进一步加强舞蹈的表现力,使整个舞蹈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二)使舞蹈更具灵性
如果能将表演充分融入到舞蹈中,将使舞蹈更具灵性,让观众可以透过表演,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作品精髓。举例来说,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创建并演绎了让人惊叹的孔雀舞,她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舞蹈动作,将各种形式的孔雀展现了出来,以其柔软的身体动作,展示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充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当舞者用纤细柔软的手臂做出不同动作,整个舞蹈场景就变成了一个梦幻的仙境,让人感觉就像亲眼目睹了孔雀骄傲的漫步神秘的热带雨林中,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魅力、优雅和各种各样的美。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的清新美丽,通过舞者的表达展现出了丰富的姿态。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舞者诠释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结合创造出了更加美好的东西。
(三)使舞蹈更有意境
舞蹈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动作展示行为。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对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但最高水平的舞蹈不应该有任何目的性,只是悄然呈现出古典与平和的气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正确的表演方式,舞蹈的展示会更具艺术性。通过生动的舞蹈画面,使观众产生美好的幻想。举例来说,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中,演员们身着美丽的衣服,结合光影和美妙的身体动作,再加上极具情绪表现力的面部表情,使整个舞蹈艺术的概念内容完全展示出来,使观众沉浸在安宁静谧的情绪中不愿醒来。
三、提高大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一)要习惯舞台表演
作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一个好立意,老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立意,才能做好表演意识培训的文章。这个立意是为了建立和培养一种舞台习惯。在大学舞蹈学习刚开始时,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发展表演意识方面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在这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说明舞蹈学习的残酷和辛苦,要有勇于吃苦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通过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不能奢望快速、轻易的成功。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灌输一种信念:舞蹈是表演艺术,教室是一个舞台,无论多么简单的基础训练,或是复杂的整套练习,只要是舞蹈的动作,就要将其当做艺术组成的一部分来认真对待。也就是说,在舞台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必须认真完成,不能松懈和马虎。所以,从学生开始接触舞蹈起,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对舞蹈的敬畏。各方面都必须严格遵守舞台表演的规则,并逐步习惯舞台,成为舞台上的中心,培养学生积极严谨的态度和风格,真正的为舞台表演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培养形象美感意识
舞蹈是一种人体文化和艺术,它动态地反映了人的情绪。舞蹈的动态影响揭示了人性的美,它不仅深入渗透了人性中隐藏的真善美,也表现出了生活的美好,充分发挥了肢体语言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舞蹈的表演,无论在地面上或在空中,是过渡还是造型,无论从哪个角度和细节去看,舞者的动作必须是连贯而顺畅的,这才能给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受。所以发展表演意识,就一定要提高对学生形象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形象美感的培养就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感知美转变为理解美,再由理解美转变为创造美。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美的含义,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强化。这也对教师的关于舞蹈表演的了解提出了要求,只有教师本身对舞蹈的文化底蕴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才能够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培养作品表现意识
舞蹈技能和形象美感意识训练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将舞蹈作品尽量完美的表现出来,所以培养学生的作品表现意识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在表达每一个作品之前,首先就要对作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感受作品中传达的精神和意境,然后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带入到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机会完美的展现作品。所以,对学生作品意识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解读作品的能力和表现作品的能力两方面来展开。
举例来说,舞蹈《天边的红云》是一个反映战争的残酷悲壮的作品,其中包含有对面对战争的不屈斗志和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教师要在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这一作品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带着相应的情绪去练习舞蹈动作,通过或刚猛或轻柔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残阳下战场的冰冷,与天地间如诗般的艳丽景色形成反差,在强烈的对比下产生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因此,作品意识作为表演意识中的关键,对大学舞蹈教学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四、结语
总的来说,大学舞蹈教学与表演意识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完整的舞蹈表現中,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对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表演、习惯舞台;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形象美感意识,这对发挥舞蹈独特美感尤其重要;最后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作品表现意识,通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达到深层次表达作品内涵的目的。做到这些,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表演意识,进而加强对大学生舞蹈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璐.表演意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戏剧之家,2017,(24):195.
[2]罗歆张.试论表演意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16):235-236.
[3]韩阳.浅谈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08):203.
[4]戴璇.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3):192.
[5]吕璐.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