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辉
对职专生来说,“电工基础”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因其抽象、枯燥又往往令不少学生望而却步。通过几年来对“电工基础”教学目标的反思,笔者认为,要引导职专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三融”理念。
一、将爱心融于教学过程
职专生文化基础较薄弱,自信心也不足,因而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要真正走进职专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教育他们、改变他们,使他们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自信心。面对职专生,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并用爱心去呵护和引导他们。同时,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把执教者的耐心、细心、爱心与责任心融于教学全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此外,作为“电工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还必须具有广博的视野和专业拓展能力,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富有感染力。
二、将知识融于实践
教师在教授“电工基础”课程时,只具备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经验。在前辈的帮助和指点下,笔者在教学中成功地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反思从前,笔者虽然按照“电工基础”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上课也講得很认真,辛辛苦苦地教完了一本教材,但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仅理论知识掌握不好,而且动手能力差,只会“纸上谈兵”。这种现象曾令笔者十分困惑,经过思考、分析、与同行和学生交流,以及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后,笔者才意识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教师教学不能追求面面俱到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这样会缺乏针对性,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倘若教师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不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这些反思,笔者对“电工基础”教案做了适当的删减、补充,对课堂教学方式做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厂房里,实地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实质性突破。
三、将方法融于能力培养
毫无疑问,教师要科学、系统、合理地组织好“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作为切入点,尽量利用实验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电工基础”的第一章理论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浅显易懂的例子进行解析,并提出启发性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
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笔者在教授“电工基础”时,经反复推敲教材,采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书本里的知识,在翔实地了解到了学生的情况并具体分析后,决定先从实例导入,再扩展到电子领域,进而将课本知识与实例结合进行教学。如,在讲授“电路”这一章时,求解电路中的电流可用三种方法,即支路电流法、戴维宁定理、叠加原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原理。笔者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这些基本原理后,要求学生在求解电路中的电流时,只要会用支路电流法即可。至于其他两种方法可以一般了解,同时也引导能力强的学生挑战难题。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融”理念只是笔者作为中职学校一名普通教师的点滴体会。当然,教师仅仅做到这三点还不够。中职教师除要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学情、改革教学手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
(责编 李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