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说教学中的人文熏陶与学语习文

2019-03-21 00:25王茹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语言表达核心素养

王茹芳

【摘要】语文教学要为核心素养而教,课堂上应有所侧重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动物小说的文体特点,可以发掘其中的人文内涵,感受生命与生存这一永恒的人文话题;同时关注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了解写出故事之感动的秘妙,并学以致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人文的熏陶、浸染与语言的建构、运用中得以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人文熏陶 语言表达 审美鉴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总少不了动物的身影,有童话故事,有寓言故事,有科普小品文……而动物小说在教材中出现的比例是最小的,它不同于人格化的童话故事,在想象的世界里辨善恶,诉真情;不同于诙谐活泼、让人回味的寓言故事,在涵泳中明理导行;也不同于严谨而丰富感知的说明性文本,在汲取中建构与发展。小说讲述的故事引人人胜,蕴含的情感直击人心,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的着力点,明确编者通过动物小说所要说明的内在意蕴与人文观照,在实践中顺应学情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要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上展开,面面俱到不太现实,每堂课各有侧重,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动物小说不是在真实的世界里存在着的,在“培育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观照下如何进行教学?在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以期提高实效,培育学生素养。

一、把握文体特点,品味中的人文观照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人文底蕴”也是中国学生六大发展素养之一,发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让其间蕴含的美好情感、人文情怀润泽学生们的心田,必将为学生具有大爱大美,具有高尚品格奠定基础。

《生命桥》选自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讲述了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赶到了悬崖边,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让年轻羚羊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这是一篇小说,不是真实事件的记录,是作家沈石溪在对动物生命、动物灵性审视过后提炼、创作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们无须纠缠于真不真的话题,而是要把握住文体的特点,理清小说所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会概述故事锻炼自己归纳的能力;并在学文的过程中涵泳语言,学习表达。文以载道,小说中所展示的生命的可贵与力量,求得种族的生存与延续却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迥然于童话的天真与美好、寓言的洞见与思想、科普作品的严谨与逻辑。而这恰恰是这篇小说所散发的人文之光,值得人细细品味。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就会让学生对动物、对生命、对环境、对爱有更多的发现。这是一种人文的观照,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

二、关注语言表达。感动中的方法习得

这个故事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它何以会写得如此感动人,在表达上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在语言建构与应用方面。它是基石,也最具有可操作性。《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阐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素养也是在实践、运用中逐步获得的,语言的建构也必然以认识其语言特点,领会其表达方式为前提。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作者写了什么,更要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从中习得方法,学以致用。

《生命桥》这篇课文,可主要抓住“作者怎样写出感动”这一问来组织教学。在自读、批注、交流、引导中,我们发现了作者写出感动的这几个妙招:

第一,抓住“试跳前”“试跳时”“试跳后”这几个节点写出羚羊们的具体行为,如试跳前的“一叫”“一应”,背后是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的背后就是献身,是撕心裂肺的痛,但它们义无反顾。

第二,写具体行为中运用“点面结合”和“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再现飞跃场面。看那第一次试跳的细节,就像拍摄了一组特写镜头,让这试跳的画面在我们眼前浮现,也冲击着我们的心灵,怎么能不感动呢?一老一少这一个组合写得那么细致,接着有很多个一老一少这样的组合,写的字数反而少,为什么也能让你感动呢?学生在品读、感悟中明白这是点面结合的写法,让人感受到场面的神圣,精神的伟大。

第三,用上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如“奇迹”这个词总结得好:快速分队——面对绝境,迅速地做出反应,真是个奇迹!刚好——奇迹!秩序井然地以死求生——奇迹!桥墩——这种逃生的方式本身就是个奇迹!放下猎枪——奇迹!再如“神圣”一词,让人读着就肃然起敬。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既有画面感又让这画面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其背后是伟大精神的支撑。

第四,采用排读方式,领会写出感动的又一种方法:用猎人的行为来衬托。

在学习中,我们领会表达的秘妙,获得语言的建构。其间,抓住其中的一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运用: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来写出你对羚羊的赞美或是你心中的感动。在方法的使用上我们提供抓手——有张力,表现力强的词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语习文。学生们想对羚羊唱的赞歌顺利地找到了表达的出口,不但用上了文中“奇迹”“神圣”“生命的壮歌”等词,还触摸文字背后的精神,用上“伟大”“毫不犹豫”“义无反顾”“无怨无悔”“舍生忘死”等词,还能运用感叹句、反问句来充分肯定,高度赞扬,把这跳跃的弧线比作是生命线,是希望之光……学生们在表达中运用方法,錘炼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涵泳与勾连,审美中的情感熏陶

这篇动物小说讲述了羚羊们面临绝境时创造的“生命奇迹”,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生命的壮歌”。那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在生死存亡前的挣扎,为种族的延续不惜破釜沉舟、大胆取舍的行为是每一个种群必然存在的应有之义。它已超越了文体的限制,发出对生命的吟唱。这样的生命是美的,这样的吟唱是直击人心的。这是一种敢于牺牲、奉献自我的精神大美,是生命进发出的力量之美。这里有形象美、语言美、画面美、精神美、情怀美……

依托文本边想象边品读,文字与画面相互勾连,这样带着悲怆美的画面,牵动着学生的心,也牵动着他们的审美体验。“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文中一连串四字词语的连用,一组短句的组合,营造令人窒息又无比崇敬的氛围,诠释着生的感动,死的伟大。我们反复地朗读着,也在进行还原,让学生触摸行为背后那蕴藏着大爱大美的内核:一对羚羊走出了队伍——“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奇迹出现了:……刚好出现……猛蹬一下……坠落了山涧。”又一对来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一唱三叹式的朗读中飞跃的画面一帧帧在眼前浮现,历历在目!这何尝不是一种入于文、动于心、获取美的审美体验?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用听读、指读、评读、配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涵泳品味,读中悟,悟中读,文字、画面、精神互为依托,促使学生深刻领悟。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大美,是对一切生命充满关怀的人文之美,是注入学生情感的领悟之美。

在《生命桥》这篇动物小说的学习中,我们侧重于精神力量的获取,侧重于表达方式的领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生命的解读、剖析、歌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其蕴含的人文情怀、审美意蕴就在对文本的研读、感悟、品味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指引着我们去学语习文,去建构运用,去发展学生,以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语言表达核心素养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